闯王李自成之后是哪个朝代 为什么李自成被称为闯王

闯王李自成之后是哪个朝代 为什么李自成被称为闯王

网友提问:

闯王李自成建立的朝代是什么,如果能统治下去还会有清朝吗?

优质回答:

闯王李自成建立的朝代是:大顺!

大顺军是由农民组织起来的,是农民的政权。取得政权后,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他们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

所以,即使没有清朝,他们也不会长存,必然会走向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

大顺,不过日子并不顺,就算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也早晚会完蛋!就是一个光会打仗的匹夫!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李自成起家,依靠陕西籍将领拼死相随,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刘宗敏、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李过这五个人,他们在大顺政权成立之后,都被封为权将军和侯爵,刘宗敏成为众臣之首。

等到李自成兵到河南,陆续有一些地主文人前来投奔,包括乌有先生李岩等,文臣中,以牛金星、宋献策、顾君恩为主。大顺的鼎盛之际,拥有军队50万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以上数十人,乃至百人。可是,我们发现这些人中,缺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那样的名将,更不要说韩信、李靖一流的人物。

我认为,大顺政权之所以失败,政策的失败是第一位的,这其中用人政策又主要的。李自成和朱元璋都出自草莽,读书不多。他们分别在战争中,逐渐增加了阅历。

相比而言,在招揽人才上,朱元璋更胜一筹,从朱元璋延揽刘基、宋濂、朱升等人,就能看出朱元璋的高明之处。而且,朱洪武善于培养大将,徐达等人从发现到重用,并非偶然,在这一点上,李自成显然逊色得多。

刘宗敏号称是第二号人物,在进入北京后,追赃主要是刘宗敏在负责,现在看来,这个政策本来就带有一定的偏激,如果等到政权稳固时再使用,或许负面的东西会有所降低。在人心思定的背景之下,刘宗敏有所扩大化,自然是见识的问题。以后,有人劝说刘宗敏不要因而激起民变。刘宗敏居然说,不怕民变,只怕军变。俨然是枪杆子决定一切的口吻。

古往今来,任何一位成功的政治家,身边都聚集着很多优秀的人才,像房玄龄、杜如晦之于李世民,徐达、刘基之于朱洪武,韩信、萧何、张良之于刘邦等。我们感到惋惜的是,在李自成身边就没有看到。从这一点上说,他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

其他网友回答

大顺朝,如果李自成建立王朝,统一天下,应该统治不了多久,原因有以下几点:1.起义初期打着为民着想的想法,顺应了民心,确实得到了广大下层阶级的拥护,后期随着势力的壮大,渐渐无法约束手下的各种烧杀抢掠行为。2从李自成进京开始,上至李自成本人,下至军官士吏,大肆抢夺民女,金银珠宝。3.从李自成抢夺陈圆圆,导致吴三桂引清入关,可见李自成并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仅仅安于享乐,并无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4.从李自成对明朝宗室子弟的残酷杀戮,引起广大贵族的愤慨。

其他网友回答

是大顺。

大顺(1644年—1645年)是上承大明下启大清,由李自成在西安建立的政权。

明末,天灾人祸不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加入高迎祥队伍。1643年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

1644年正月李自成称帝,国号为大顺,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二月李自成率军东征伐明;三月攻占北京,大明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四月顺军于山海关被清军击败,退回北京,李自成于紫禁城武英殿仓促称帝,次日率军离京。

永昌二年(1645年)正月多铎在潼关击败顺军,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经武关入襄阳;三月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四月清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接连大败顺军。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为地主团练武装所杀;顺军余部被南明隆武政权所招抚为忠贞营。

大顺疆域,东自山东,西至甘宁,北沿长城,南达江淮,掩有北直、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西北甘肃、青海、宁夏的一部分,川北保宁地区若干州县,及今江苏、安徽淮河流域地区,长江流域则有湖广的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等地。

大顺的灭亡

李自成为扭转大顺在山西、河南的颓势,自十月十二日开始反攻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连克济源、孟县,在柏香镇大败清军,阵斩清提督金玉和与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等,乘胜进攻沁阳,清卫辉总兵祖可法率部增援。

多尔衮闻报,急令豫亲王多铎转兵西向,先解怀庆之围,然后由河南渡黄河,与英亲王阿济格形成南北夹攻之势,进攻大顺。李自成亲率大将刘宗敏、刘芳亮等精锐部队北上,准备与阿济格部清军决战于陕北。十二月十五日,多铎部进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在灵宝县境击败大顺驻军后西趋潼关。

李自成占领西安后,清廷命多铎部东进南京,摧毁弘光政权,命阿济格部继续追击大顺军。此时,50万大顺军已是军心涣散、纪律松懈、指挥混乱,在清军追击下,在襄阳、九江等地连败十三仗,丧失了全部辖地。

五月,李自成率兵一部退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时,遭当地地主武装袭击,不幸牺牲,大顺政权遂而瓦解。其余部30余万后来在李过、李来亨等领导下与南明政权联合,继续抗清,最后于康熙三年 (1664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