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手上拿的什么书 关公在哪本书里

关公手上拿的什么书 关公在哪本书里

网友提问:

关公手上读的那本书是什么书?为什么不是别的书?

优质回答:

关二爷手中的书是《春秋》。

关于关羽的形象,除了他身跨赤兔马,手拿冷艳锯的形象,恐怕最多的还是他左手捻须,右手拿着一本书秉烛夜读的形象。

有人说,人们将关羽塑造为爱看《春秋》的形象,是为了体现关云长文武双全,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下马定乾坤。

但只是说对了一半,这就要从关羽手里的《春秋》说一说:

《春秋》,又叫《春秋经》,还叫《麟史》,记录的是周朝鲁国的国史,是古代儒学经典的六经之一。

为啥一本历史被捧得如此高,那是因为修订它的不是别人,正是儒家创始人孔子。

《春秋》的特点正是尊崇正统,有“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之说,而关二爷正是这忠义的代表,匡扶汉室的夙愿说他爱读《春秋》也就不违和了。

那么关羽读《春秋》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恐怕大家大部分人说,肯定是《三国演义》,但这次大家猜错了,演义里没有明确的说过关羽夜读《春秋》。

第一次说关羽喜读《春秋》是在正史《三国志》的裴松之版批注里,裴松之的批准也是引自他人说法,称关羽熟读《左传》,甚至可以背诵全书。

有人说了,明明是《左传》,咱不是说《春秋》呢吗?

别急,《春秋》是史学汇编,其最具代表的作品便是称为“春秋三传”的: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所以说,关二爷看《左传》正是看的《春秋》,而裴松之的注释,要比演义里杜撰的可信度要高太多了。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关羽手中拿的那部书是《左传》。当然,也可以叫《春秋》 ,也可以叫《春秋左氏传》或者《左氏春秋》,这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

在《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江表传》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记载:这是说,关羽不但爱读《左传》,还能将其中的章节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二爷的文化程度还是很高的。

在《三国志·吕蒙传》中对关羽读的书也有相关注释:这是说关羽还能朗诵,声音宏亮。

金朝田德秀翻新关庙时,写了个《嘉泰重修庙记》,其中这样说:这也是认为,关羽所读的那部书是《春秋左氏传》。

到了明朝,有个钱福,在他所写的《东光关帝庙碑记》中这样记载: 通过以上的种种记载,可以确定,关羽读的确实是《左传》。

在三国时期,不止关羽一个人喜欢读《左传》。曹魏大将李典也很喜欢读这部书,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关羽的影响。

在《三国志·魏书·李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而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关羽是夜读《春秋》。

但认真分析,关羽读的那部仍然是《左传》,因为在演义中有一个情节,暴露了书中的内容。

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关羽华容道捉放曹,两人的对话中,提到了书中的内容,大家可以看看。

回目: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曹操被关羽拦住,向前打招呼求饶,曹操就提到了“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在《春秋》中其实并没有记录,实际上是来自于《孟子·离娄下 》: 这就奇怪了,曹操是个饱学的大文士啊,建安七子之一,博览群书,他和关羽聊《春秋》,为什么要扯到《孟子》中的内容呢?

原因是,孟子讲的这个故事也不是信口胡编的,而是孟子改编自《左传》中的一段故事。

在《左传·襄公十四年》中有这么一段: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 尹公佗的箭术学自于庚公差,而庚公差则是学射于公孙丁。师爷公孙丁保护着蒯聩逃跑,而徒孙尹公佗和他师傅庚公差奉命去追杀蒯聩。

追上之后,庚公差对公孙丁说:你为我师,若我杀你,是背师,但我不杀你,必被你杀死。

于是庚公差向着公孙丁的车轮射了一箭就撤退了。

但尹公佗却说,师傅你和公孙丁关系近,我和他就远了,于是尹公佗就去追公孙丁,却被公孙丁反身一箭,射穿了胳膊。

但这个故事所体现出的“仁义”成分不足,孟子就把这段故事改编了,公孙丁被改成了子濯孺子,庚公差被改成了尹公之他,尹公佗改成了庾公之斯。

徒孙追击师祖,师祖因病不能抵抗,徒孙拔掉箭头,象征性地向车轮射了两箭,这就充分体现了“仁义”的儒家思想。孟子借此来反衬羿被弟子逢蒙所杀的事情,意思是想表明,羿缺乏识人之明,误将一身好本领传给逢蒙这个白眼狼。

曹操拿这个来说事,就是要和关羽讨论“仁义”:难道当年我曹操也是瞎了眼,养了个白眼狼吗?

这就产生了几个疑问:

1、是孟子记错了,还是他想糊弄公明仪?

至少,我们发现,这个公明仪并没有好好读书。如果公明仪认真看书了,当孟老头给他子濯孺子的故事,他就应该打断孟子的话,告诉孟子说你老糊涂了,书中并没有这个记载,然后拿出《左传》来翻到公孙丁那一页,摔到孟子的老脸上。公明仪没有这么干,说明他根本就读书不认真。

2、是曹操记错了,还是他想糊弄关羽?

曹操乃是饱学之士,他拿出了《孟子》中一段话来充当《春秋》的内容,是想要糊弄关羽吗?

曹操敢这么干,必须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曹操知道关羽并没有认真看书,所谓夜读《春秋》,只是摆个pose,装装样子。

假如关羽认真读书了,就会毫不客气地拿出随身携带的那本《春秋》,摔到曹操的大白脸子上,怒喝:“你瞎编,翻出来看看,哪有这事?” 然后喝令左右将这个白脸骗子铐起来交给荆州警方以诈骗罪论处。

3、是罗贯中记错了,还是罗老师想糊弄广大读者?

罗贯中老师也应该是饱读诗书之辈,他写《三国演义》华容道这段情节,让曹操引用了一个《孟子》中的故事来充当《春秋》的内容,是想干什么呢?难道是考校一下广大读者的文化水平?

也许,是罗老师自己也没有认真看书?

通过以上种种,充分证明,关羽手中所持的那本书就是《左传》,其实他也并没有认真地看过,很可能只是对书页中那些齐襄公和文姜的插画比较感兴趣。

当然也证明,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肥猫都是一个合格的读者,没有被糊弄。

其他网友回答

武将高明垂青史,汉授亭候读春秋。

这是我在关帝庙看到的一付对联,关羽以然成了关帝,以被奉为神,人们敬重关老爷的忠,敬重他的义,春秋之义,这种精神延续至今,成了一种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关公读的是《春秋》,“关公月下读春秋”是非常著名的典故。

为什么读春秋而不是别的?

因为关公的精神,便是“春秋大义”

1、《春秋》由其字面本意来说,是四季平衡的季节。代表着公平,孔子以此为书名表明自己记录的客观,不偏不倚。关公读春秋,象征着一种公平正义。“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而关羽做为忠义的代表,也让乱臣贼子惧。

2、春秋时期是著名的乱世,周室衰微,群雄割据。三国也是著名的乱世,同样是汉室衰微,群雄割据。关羽能从春秋中看到对现实的解释,大丈夫生逢乱世,究竟该怎样做!

3、关公读春秋是他在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过五关斩六将已经充分表现了关于的勇武,那读春秋增长谋略的一种方式。

“春秋”是儒家经典的代表,关羽的一生便是践行儒家“忠、义、仁、勇、礼、智、信”的精神:

降汉不降曹,为之忠;华容释曹,为之义;长沙释黄忠,为之仁;单刀赴会,为之勇;长幼有序,为之礼;水淹七军,为之智;千里寻兄,为之信。

其他网友回答

关公读的是春秋,因为春秋讲的是尊崇正统,而关公读春秋是显示关公的忠义,其忠义是匡扶汉室,匡扶刘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