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路遥小说《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 简析路遥小说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

简析路遥小说《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 简析路遥小说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

网友提问:

路遥小说《人生》,高加林是路瑶自己或者身边朋友的形象吗?

优质回答:

《人生》是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他的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018年9月27日,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中篇小说《人生》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以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故事为主线,体现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高加林,那种艰难的选择致使他必然走向悲剧的命运。但是,高加林不惮违背传统道德伦理而力争到大城市发展自己的前途,这种抗争精神正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

路遥年轻时就不停地奔波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他最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带”。那充满生气和机遇的城市生活,对他身处封闭而又贫困的农村知识青年,必然会构成了一种双重的刺激,这种刺激来自物质与精神。

路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高中毕业,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他做过临时工,教过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从中篇小说《人生》中主要人物高加林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路遥的影子。路遥年轻时,在婚姻问题上有他自己的“顽固理想”,想娶一个北京女知青做妻子。他出身贫困的农民家庭,对“大城市”、“知识”这一类符号有一种强烈的崇拜和自卑,希望能够娶到一个知识分子,与他一起实现人生理想。然而,现实不遂人意。娶到北京女知青的路遥很快发现,他的婚姻质量并不高,妻子不是他梦想中的那样,这正是小说中高加林的形象特征。

综上所述,我认为,路遥中篇小说中所塑造高加林主要人物形象,可能部分取材,来自于自己,而最后给高加林一个不如意的下场,也许正是为了讽刺自己婚姻的不如意吧?

其他网友回答

有一句话说小说的创作,总是源自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句话一说出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在访谈节目《财富人生中-马云》中有提过《人生》这本书: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人生》这本书之所以如此的影响大,正是因为他反应了当下时代年轻人,尤其是从小地方出来的人对于城市向往,对于城市的渴望,但是又在大城市中被现实可能打败,可能失望,更多的是受挫。

书中对于高家林的两段爱情又是如此典型,仿佛就是张爱玲笔下男人的红玫瑰和白玫瑰,就相同出身来说,巧珍才是他的合适对象,在巧珍眼里,高家林是如此高大,如此完美,但是两个人在情感上有不对等之处却是彼此的学识理念,是精神追求的不同。

而高亚萍其实和高家林的情况正好相反,在精神上是女方高男方低,尽管两个人有着共同的话题性,但是出身和阶层不同,却是致命的硬伤。

所以这两段爱情正好是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的常态,是追求精神的对等,还是追求现实的对等。

所以说,这个小说有现实意义,也是他能够得到如此欢迎的原因。他很可能就是路遥或者身边人的影子,作者把它们整合了一下,形成了取之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创作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

路遥的《人生》很早就看过,印象很深,其中一定有路遥自传性成份。小说写了农村中一批先进知识青年在城乡结合部的价值观的裂变。小说通过高加林的爱情观来反映这种价值观的裂变。在这一点上路遥的题材具有敏锐性,抓住了当时普遍关心的问题。但小说以高加林的悲剧作结尾,留下了许多争论的空白。

其他网友回答

路遥的小说《人生》是我们六十年代人员人生的缩写,是我身边很多人的形象,是理想是现实的激烈碰撞。

主人公高加林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回乡青年,但是处于社会下层的他,没有舞台让他展现。当有了民办老师这个职位后,他非常珍惜,也很满足;但好景不长,这一职位被在农村权欲熏天的支书儿子顶替,他又陷入心灰意冷的境地。多亏农村姑娘巧珍的出现,使他找到了虽不满足,但很质朴的爰情。

高加林人生剧情反转,有机会进城当了一名记者,又碰到了自已的高中同学黄雅萍。大胆泼辣的黃雅萍与高加林二人均有知识、有文化,有很多共同语言,慢慢从相互吸引,到走到一起,善良的巧珍惨遭背判。

但是,高加林的人生并末就此发展下去,而是再次反转,重新回归土地,黄雅萍也与他恩断意绝,他陷入了更加窘境……

相信,高加林的人生末就此止步,有更多的欢乐、痛苦伴随着他人生的脚步走下去。

仔细想一想,自已很小的时候随全家被下放到了农村,又从农村恢复政策回城市,何尝不是现实版的高加林呢?

其他网友回答

有这种可能!

因为《人生》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体裁,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虚构的。作者可以从路人甲、路人己或是自身经历中搜集素材,塑造人物。就象《亮剑》中主角李云龙,借用王近山将军、张静初将军的经历和事迹来丰富完善塑造李云龙的形象一样。

但在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的体裁中,就不能象小说这样东凑西借的塑造人物了,它必须真实,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