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王维翻译 竹里馆王维赏析

竹里馆王维翻译 竹里馆王维赏析

竹里馆王维,竹里馆王维翻译?

竹里馆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名词解析: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背景解析:

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译文: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赏析: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像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评价:

《王孟诗评》:顾云:一时清兴,适与景会。

《唐诗广选》:人不知而月相照,正应首句“独坐”二字。

《唐贤三昧集笺注》:幽迥之思,使人神气爽然。

《唐诗笺注》:《辋川》诸诗,皆妙绝天成,不涉色相。止录二首(指《鹿柴》及此诗),尤为色籁俱清,读之肺腑若洗。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毋乃有傲意。

《诗境浅说续编》:《辋川集》中,如《孟城坳》、《栾家濑》诸作,皆闲静而有深湛之思。此诗言月下鸣琴,风篁成韵,虽一片静景,而以浑成出之。坊本《唐诗三百首》特录此首者,殆以其质直易晓,便于初学也。

《唐人绝句精华》:以上四诗(指《鹿柴》、《栾家漱》、《竹里馆》及《鸟鸣涧》),皆一时清景与诗人兴致相会合,故虽写景色、而诗人幽静恬淡之胸怀,亦缘而见。此文家所谓融景入情之作。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竹里馆王维赏析.webp”/>

网友提问:

竹里馆王维,竹里馆王维翻译?

怎样理解王维的《竹里馆》?

优质回答:

月光下、竹林里,古琴前、独长啸。这就是王维在《竹里馆》中描绘的一个清幽而唯美的画面;画面中,一个孤独的灵魂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而《竹里馆》这首诗,正是“诗佛”王维内心深处情感的写真。尽管它仅有四句、二十个字,却堆满了一纸的孤傲,写满了行行的落寞,它是那样的清新,又是那样的凄美!而他曼妙的琴音,压抑的长啸,郁闷的心情,孤独的情感,无人可知,无人能晓,唯有天上的一轮明月,能够听到、看到、知道……

亲爱的师友,现在,请您和卓姥姥一起解读“诗佛”这首表达孤独的心曲,看看诗作中记录了怎样的一个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竹里馆》 唐 · 王 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1. 篁(huáng):大型的竹园、竹林。

2. 啸(xiào):本意指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一般泛指发出长而尖厉的声音。

首先,我们看到这首诗描绘了夜深人静时,诗人独自坐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朗朗的月色、为竹林投下了斑驳的倩影,诗人时而轻拨嫚挑,撩动琴弦;时而撮口长啸,对月呐喊!

这样一幅有翠竹、有明月、有古琴、有诗人的画面,看似高雅、闲适,然而,画卷中、月光下、竹林里,那个孤单的身影映衬出的,其实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一颗寂寞的心。尽管有竹、有月、有琴相陪伴,但是,“明月空竹了无眠,抱琴长啸谁相知”的心曲何人能解?哪个能晓?正是那“琼楼玉宇”中,知音何在?清风明月中,谁将我怜!

自古文人学者都在说:这是一首表现诗人闲适生活、高雅情趣的诗,然而,卓姥姥却并不敢苟同,不是我自以为是,口出狂言,实则是在这幅清幽的画面中,卓姥姥深深的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听到了诗人那“空山无知音”的轻叹!看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因不愿与每况愈下的官场浊气同流合污,而变得越来越孤独。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在这两句描写中,诗人真实的再现了:一个人孤零零的我,独自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无论是“弹琴”还是“长啸”,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度,也让我们读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不是所有的闲淡都是诗人心甘情愿的选择,而是万般无奈中的一种精神寄托;也不是所有的孤独都是那么的甜美,而是除却孤独,我已无可选择!——这,就是诗人的心声;这,就是诗人孤独的成因。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已经毫不隐瞒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他回答了自己对空长啸的原因是:在这个林深山高的夜晚,没有谁能够知道我的心路历程;在这个明月高悬,对影成三人的夜晚,我,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自己一个人僻居深林之中,只有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不离不弃的照耀着我,也只有她,是与我心心相印的知己了!

想一想,在方圆几十里地无人烟的山坡上,在夜深人静的月光下,一个孤独的身影,与斑驳的竹影合而为一;在弹了一曲又一曲之后,依然不能完全排解掉胸中的压抑之感,于是,对着天空、对着明月、对着竹林,撮口长啸,一声“复”一声,声声不绝……这,不是寂寞,不是孤独,又是什么呢?所以说,卓姥姥的观点是:这首诗的题旨就是要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压抑之感,而非像一些诗词专家所言:是在表现诗人的闲适与高雅之情。

在这首诗中,所有意境的形成,全赖于诗人对画面上人物心理的描摹和周围景物的衬托,它是一种“有我就有诗”的意境,也是“有诗就有我”的真实。而诗人在我与物、情与景之间,选择了夜晚的竹林,天上的明月,使原本就清幽宁静的外部环境更加朗润而斑驳;而诗中抒写自我的情怀时,则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其中所要表现的心境,就是要让这静谧的竹林中有一丝丝生命的气息在流淌,达到以声响衬托出更加静幽的外部环境之目的;更是以此来诠释“人不知”的意境和诗美的境界。而诗中的“月来照”不仅与“人不知”有照应关系,也点破了题旨——人世间的一切一切,都如同这暗夜中竹林那斑驳的魅影,唯有天上的明月才是我的伴侣,也只有天上的明月才能懂得我的心、知道我的情,了解我的惑……

可以说,这看似无意之中的安排,其实是诗人匠心运作的结果!有人说这是妙手天成,其实是他不懂得诗人的心!因为,这样的杰作,不是谁都可以造得出来的,也不是诗人随意的一笔闲聊,它,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清高与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寂寞,碰在一起时,撞击出来的火花!也是,诗人一颗既矛盾,又有些许的烦躁的心,蹦跳出的优美音符!更是,诗人心中的向往和对现实官场的迷惘,在相遇的那一刻,相互搏杀时,产生的阵痛!

知道吗?在这占地近百亩的辋川别业中,与诗人相亲相爱的发妻已离世多年;唯一的爱女已早早的嫁为人妻;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在不久前仙去……此时此刻,诗人是在了无牵挂,但同样也无人牵挂他的意兴中,与竹林、明月为伴,和清幽、澄净为友的孤独时刻,写下了这篇诗作。

所以,不要试图去拔高诗人清新淡远的逸趣,更不要去故意抬高诗人鄙视官场的清高,我们要实实在在的把他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情有义的,人!他,也有自己的心理需求;他,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他,更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痛苦……

因此,我们要学会理解诗人的孤独,学会体谅诗人的寂寞,不要把一切的一切,都归于诗人是一位田园诗人,诗人喜欢隐居式的生活……等等,去过度地解析,自以为是的拔高,而应该实事求是的分析、解读原著,还原一个真实的诗——人。

因为,诗人不仅仅只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要用20个字描绘出一幅风月无边的画卷,并要在画卷之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意境——孤独之美!

综上,孤独,是这首诗的主旨;孤独,又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孤独,使这首看似平淡的小诗,幻化成了一幅唯美的画卷。它是诗人独具匠心的安排,是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人心有情”的艺术作品!

其他网友观点

《竹里馆》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题名为《竹里馆》,但专写幽居竹林中的感受。在艺术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他后期写景的代表作之一,被历来唐诗选家所重视。这首诗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选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结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就意境而言,它给人以“清幽绝俗”(《岘慵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由此可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其他网友观点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竹里馆》,是其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期间写的系列诗集《辋川集》中的一首。要理解这首诗,需要先简单了解一下王维及其作这首诗的背景。

王维被后人称为“诗佛”,晚年隐居辋川写下系列禅诗

王维,字摩诘,唐玄宗时期的进士,累官至给事中,也就是负责给皇上提意见的官。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安史之乱平定后,因涉及宫斗降为太子中允。后来又得以重用,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尚书右丞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也是副国级领导了,不小的官。晚年的王维虽隐居蓝田辋川,实际是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所以,他在辋川期间的诗作多有禅意,格调明快,让读者感觉心情愉快,不似杜甫的诗,让人读来感觉很凄凉,心情不愉快。

王维早年信佛,至晚年过隐居生活更是禅意十足,他的田园诗也多有禅意,让人读后有一种宁静超脱之感。因此,王维也被称为“诗佛”。

《竹里馆》全诗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用现代白话翻译,大意是:

我独自一从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长啸,自娱自乐。我在竹林深处没有人知道,只有明月同我相伴,照我弹琴。

这首诗从文学修辞角度看不是上品,但意境绝佳

《竹里馆》这首诗从文学修辞上来看,既没有华丽的词藻,也不太讲究对仗和平仄,单纯从诗的角度,不算精品。

其一,从用词上来看。全诗四句话、二十个字平淡无奇,就像这首诗描写的场景一样,简单而平常,让人读来就像看一幅司空见惯的山水,清清爽爽的感觉,这就是禅意诗的魅力之处。

其二,从对仗上来看。四句诗没有任何两句能够成联,所以说这不是一首严格的律诗或绝句。

其三,从平仄上来看。四句诗的平仄关系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尽管古人在汉字发音方面同现代有所不同,但也不太符合律诗的平仄规则。

但这首诗的意境极佳,读来让人心旷神怡。诗人通过写人、写景,表达了自己无欲无求的禅意境界——

1、写人的活动:用了“独坐”、“弹琴”、“长啸”三个动词,一下子把诗人当时的活动情况写的生动直观,诗里说的“长啸”其实不是大吼,那是古代文化人的一种发音方式,类似于现代的自弹自唱,那是文化人很雅的一种文娱活动。《千字文》里有“嵇琴阮啸”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2、写场景的幽静:用了“幽篁”“深林”、“明月”三个关键词,一下子就勾勒出当时诗人所处环境的优雅、静谧,以此来衬托诗人当时平静、安祥的心境。

3、表达自己的志向。诗人在辋川生活期间已经到了暮年,他经历了官场的风云变幻,经历了人生的世态炎凉,这时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悠哉悠哉的生活,内心是满足的,也是恬淡的,他很满足现状,愿意长久地保持这种自然的禅意人生。

其他网友观点

王维的这首《竹里馆》作于晚年隐居蓝田时期。”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曾经信仰佛教,超脱世外的思想一直在他身上若隐若现。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他自己常常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发情怀。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我们不禁有点奇怪,王维一个人呆在竹林做什么呢?紧接着下一句就来了:”弹琴复长啸”。原来诗人是在弹琴、唱歌。

这个画面很美,王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周边十分安静,唯一的声源都是来自诗人自己,且”深林人不知”,紧接着王维就写了”明月来相照。”原来,如此寂静的夜,有明月来陪伴着他,听着他的琴声、歌声。此时的明月,就是诗人的知己、良友。

诗中长啸二字借用了一个典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载:”阮步兵啸,闻数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魏晋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和嵇康等人对当时的政权世俗拘束不满,时常集于竹林咏怀言志。阮籍在竹林长啸,声闻数百步,也由此传为美谈。

这首诗的前两句,暗用了魏晋之际诗人阮籍闻”苏门之啸”的故事和阮籍《咏怀诗》中的”起坐弹鸣琴”句意。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悠然弹琴,自得其乐,也很像陶潜。只不过陶潜弹的是无弦琴,而王维弹的则是有弦琴。王维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长啸,以阮籍自比,表达自己对当权者和世俗的不满。竹之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达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文人的风骨在这种天人气象中也暗暗的表达了出来。

短短四句、二十个字,用字平平无奇,但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一个超凡脱俗隐士跃然纸上。

全诗充满了自然主义倾向和清静无为思想,超脱世俗、权力、欲望,浑然自成,天人气象,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魅力,也使其成为了千古佳品。

其他网友观点

王维的田园诗颇有”清凉剂”的作用。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短短的2O字,其妙谛全在于”合璧”。这使我想到了武侠小说”萍踪侠影”中张云二人的剑,分则平平,合则威力巨大。

为何如是说呢?请看诗中的景物:仅幽篁、深林、明月三词,均为人之常用词,并无新奇。再看诗中的人物活动:也只用了独坐`弹琴`长啸三词,也没有描绘琴音如何,人物有何喜怒哀乐。总观全诗,也找不到哪个字词是诗之眼,说不出哪—句是警句。但它却成了千古名作,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以为:其—、全诗显现出的是—种令人自然而为的意境,其美在神不在貌,不以字句取胜,而以整体组合见美,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其二、作用田园诗,自然平淡的诗风与自然平淡的田园生活正相匹配,起到了意与境相辅相成的作用。正如司空图诗品所言:”俯拾皆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其三、诗中以弹琴与长啸对应作者所要表现的清静心境,—表—里,互为衬托。以月来照、人不知来点破暗夜,将音响与寂静、光影之明暗互为映衬,起到了点石成金、妙手天成的作用。

归结成—句话:此诗的成功全在于人物心性与所写景物内在素质的高度—致。/

与竹里馆王维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