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吃粽子

一说是百姓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另一说是,人们用箬叶把米饭裹起来,然后外面缠上红丝线,再投到水中,让蛟龙鱼虾以为是菱角而不去吃。

赛龙舟: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

分工:桨手 、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坐在船头上,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鼓手、锣手: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挂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吃“十二红”:

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端午节,你的家乡有哪些特殊的习俗,欢迎留言分享。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webp”/>

网友提问: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

端午节的典故和诗词你都知道哪些?

优质回答:

谢邀请: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卢肇(唐代)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宋代)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代)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汤显祖(明代)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代)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其他网友观点

端午节的叫法众多,其名称多达20多个,什么端阳节、屈原日、诗人节、端五节等等。2009年9月30日,端午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的来源,说法众多,我比较赞同其中三个。

一、源于古代百越民族的图腾祭祀

新石器时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着一个崇拜龙 图腾的部族——百越族,端午节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大部分百越人已融入到汉人当中,其余部分演变为南方的少数民族,所以,端午节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来源于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

三、来源于爱国诗人屈原沉江的故事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看到楚国将亡,心如刀割,但又不忍离去,于是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畔悼念屈原。渔夫们划着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体;有人拿出饭团、鸡蛋投入江中,说是水中的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有人拿出雄黄酒倒入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怪,以免伤害屈原。饭团演变为今天的粽子。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并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

1、《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臣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其他网友观点

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部落牶行圖騰祭祀的節日。

傳說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

部份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詩詞

端午.李隆基《唐明皇》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古人事留跡,年深縷積遙。

諸子百家詩詞多矣…………

其他网友观点

端午节的典故:

端午节的产生,基于古人对气候农时的认识,体现了以农为生的文化特色。而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它不断融荟了宝贵的卫生保健经验,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爱戴、纪念之情等,逐渐成为融民俗活动、民间故事、民间艺术为一炉的综合性节日。

 端午,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的别名很多,有端五、端阳、蒲节、重五,女儿节、诗人节、沐兰节等等。 

很多人知道,端午节由屈原而起———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五日,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自尽。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其实,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纪念屈原只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除此之外,据史料记载,至少还有六种起源说。”吴祖德介绍说———  

1,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大戴礼记》记载,早在三代时,人们就在夏季到来的那天,洗澡时将兰草放在水中,以祛除瘟疫。 

  2,勾践操练水军。《事物记源》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  

3,纪念介子推。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发令,五月五日这一天不得举火。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 

 4,纪念伍子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尸被抛于江,化为涛神。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 

5,纪念孝女曹娥。《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他14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十七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自杀。 

 6,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道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

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

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

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

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

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

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

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

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

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

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

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

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

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

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七律 ? 端午》【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

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

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

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

不似今朝豆味香。

其他网友观点

下面是7首端午节的诗词,送给你: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 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端午日》–[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同州端午》–[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宋] 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即事》–[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与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