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美食有关的诗歌 古代说美食的诗

古代和美食有关的诗歌 古代说美食的诗

网友提问:

在古代有很多关于美食的诗词,你喜欢哪首?

优质回答:

我是许家那个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吃穿住行,吃在排在第一位,所以人生有吃才得有沿续。古人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有了诗才会有意趣。所以当吃遇上了美食,既有生活,也有诗和远方。说到关于美食的诗,其实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欢苏轼的《惠州一绝》。

1,《惠州一绝》诗的内容及译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惠州一绝》诗的赏析:

我们知道苏轼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在宋朝岭南两广一带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大多数迁客逐臣到这里,都会有哀怨嗟叹之辞。但是恰恰相反的是,苏轼却不一样,他在岭南一带游玩赏景,时间长了竟有了热爱之情。这首诗就写于苏轼在岭南第三年,到惠州一带,他对这里极为常见的荔枝也产生了喜爱之情,甚至表示如果让自己每天都吃荔枝,他就愿意永远呆在这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

3,喜欢的理由:

关于美食的古诗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写的鸡鸭鱼肉等我们常常吃到的东西,而这首诗不一样,它写的是荔枝这种水果。我们知道荔枝这种水果大多产在南方,新鲜的每年五月才开始上市,而且未经保存处理还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所以看到苏轼的这首《惠州一绝》就会想到那甜甜的荔枝来,直接口水落地。

结语:综上所述,其实喜欢苏轼的这首《惠州一绝》,并不单单是因为由它可以想到那甜甜的荔枝来,直接口水落地,还是因为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让我们值得去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其他网友回答

这里就不得不提苏轼和陆游两个吃货了。

苏轼最好的美食诗词当属这首《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路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高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斜风细雨的天气,烟笼着柳树和沙滩,洛水远远的流入淮河。伴着新煎的香茶,时令的鲜蔬,人生最美的还是清淡的滋味啊!

这首词妙就妙在最后一句。作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已经近五十岁了,少年时名动京师,中年时下地方任政,后又因乌台诗案被贬谪,人生的滋味已经被苏轼咂摸出大半了。这首词,既是写美食,又是语人生。

苏轼这一生可以说跌宕起伏,几遭贬谪的他一辈子都在行走,脚步遍及九十多个城市,他把“吃货”的精髓发挥到极致,走到哪吃到哪。

在黄州他做《猪肉颂》:

“洗净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在海南他吃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看惠崇画的春景图,他想着河豚: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远谪惠州他买不到肉,就去买羊骨头:

“骨间亦有微肉,煮熟热洒漉,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牙綮,如蟹鳌逸味”

最绝的是他还写过一首《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安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在长江边上对着鱼流口水,对着山想到的都是笋的香味,这得是有多馋啊!

同为宋代文人的陆游,同样是个对吃大有研究的人。余诗九千多首,其中有不少都和美食有关。比如像“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金句,也是他去吃了顿农家乐之后写的。

这位大诗人写买菜:

南市沽浊醪,浮螘甘不坏。

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

(南市打上一壶飘花甜酒东门买点排骨配上橙皮韭酱)

也写做菜:

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

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

(烹饪白鹅要加花椒,烹制鸡肉得配豆豉。新笋比雪菌还甘甜脆爽,蕨菜芽比春天的新蔬还鲜嫩)

还写下了吃货的经验:

“牛尾膏美如凝酥,猫头轮囷欲专车。

黄雀万里行头颅,白鹅作鲊天下无。

浔阳糖蟹径尺余,吾州之蔊尤嘉蔬”

(牛尾巴和酥油一样香醇,吃过不可计数的猫,猫头都可以装一个仓库了。飞得远的黄雀、腌渍的鹅肉、浔阳江的体积巨大的螃蟹,我家乡的蔊菜都是天下少有的美味啊!)

苏轼和陆游的仕途都不算顺利,但是两位诗人随缘知乐,每一首美食诗句,都是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体现。

其他网友回答

题记:世间事,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吃货不 可怕,就怕吃货有文化。

这不古代人,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完了后,在写篇文章几首诗,记录一下美好心情,就成现在学生全文默写并背诵的“噩梦”。

话说天宝年间,我们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老夫子,颠沛流离到了成都,在朋友帮助下安顿下来,总算有了安定日子了,这年夏天,天气燥热,酷热难耐什么都不想吃,于是就出门转了转。这时看到有家饭店做的凉面,颜色鲜亮,清凉可口,不由大喜,于是回家也照做,成功后,脱口而出美食诗就又问世了。

《槐叶冷淘》 杜甫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图片看着是不眼熟,有点像西北人民经常吃的菠菜面,冷淘就是凉面的意思。

意思就是把高高槐树长满碧绿嫩叶,采摘下来送进厨房(捣成汁液)。在集市上刚刚买来的面粉,和槐叶汁放在一起(和面做成面条)。放入锅中煮熟做成凉面,摆上餐桌总是担心不够吃。凉面条鲜艳碧绿映照筷子,凉面在配上新鲜芦笋小菜,好吃到美味无穷啊。

整个一个现在美食教程啊,看来老夫子也是爱吃的人,什么,这还不算,好,在给你来两首,看好了。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都知道老夫子,大半辈子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过多了,即使是家常便饭也可口啊,鲜嫩的韭菜和香喷喷的小米饭,动乱时期能吃到,已属不易。

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

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

杜老夫子真不愧是儒家杰出弟子,深的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鱼都是看着厨师现场操作,是个会吃行家,看的都这么认真细致。

唐朝说完了,再给你介绍一位宋朝老夫子,这老夫子“田园诗”好多都是介绍美食的,比如他写平常薏仁饭,看完令人十指大动。

《薏苡》陆游

大如芡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腹腴项脔不入盘,况复餐酪夸甘酸。

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菰:就是现在吃的茭白,一条肥美的鲈鱼,一碟脆爽可口的茭白,搭配上新压榨油煎好的荞麦面饼,在初冬时节来上这么一桌饭菜,乡味浓浓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南市沽浊醪,浮螘甘不坏。

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

——陆游《饭罢做戏》

不会写诗厨子不是好文学家,陆游老夫子可不是光说不练假把式,不会买菜的美食家当不了好厨子,陆老夫子在诗中形容了他从买食材开始的吃货日常:从南市打了一壶浊酒,估计囊中羞涩,虽然酒便宜但酒渣不少,不过味道确是不错,又去东市买了猪大骨回来炖肉,在配上香醋蘸酱,再加上一碟腌制好的泡菜藠头,那真是太好吃了。

结束语:古代诗歌数不胜数,我独爱这两老夫子诗歌,一个穷困潦倒,不得其志,却心怀广夏千万间,庇天下寒士。一个屡遭排挤却心怀报国,但愿九州一统,死后都不曾忘却。

其他网友回答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据说这是苏东坡贬谪黄洲时写的一首诗,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幽默风趣。

在北宋时要四品以上的官才能吃牛羊肉,四品以下只能吃猪肉,(或许也可以吃鱼、鸡啥的)。苏东坡在黄州任副团练使,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副部长,从八品,远远不够吃牛羊肉的资质,只能吃猪肉。

苏东坡乐观开朗,贬谪之中也能自找乐趣,享用美食当然是一种乐趣了。他既能大雅,也能大俗,有一种亲民感。还写过一首巜猪肉颂》,通俗易懂,为世人传颂。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猪肉的做法,猪肉的地位,行情,价值。最后两句充分表迖了作者豁达的人格品质。

其他网友回答

寄胡饼与杨万州

唐·白居易

?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

胡麻,即芝麻。胡麻饼即后来的香酥牛肉饼,此前是宫廷御点,传说安史之乱时,宫中御厨们流落到民间,在长安城内出售牛肉饼,而辅兴坊,就是当时长安做胡麻饼很出名的店铺。

?

这首诗将牛肉饼的特色跃然纸上,让人似乎能闻到新出炉的那股饼香味道。白居易知道杨大使对牛肉饼念念不忘,故而专门买点儿寄给他,解解馋。从诗中也能看出当时辅兴坊的生意有多红火,竟然被大诗人白居易记录在诗句当中,千古流传。

诗中更为巧妙地活用了陕西方言:得(dei)似。至今,这句方言在陕西依然频繁挂在老陕人的口头上,因而,当陕西人读到这首诗时,会倍感亲切。而用陕西话来翻译这首诗是最恰当不过的:这牛肉饼撩咋咧,刚弄出来脆脆地,给杨大使寄上俩儿,看得似辅兴坊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