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 王翦灭楚国 秦始皇灭楚为什么请出王翦

秦王 王翦灭楚国 秦始皇灭楚为什么请出王翦

网友提问:

王翦为秦始皇灭楚,逼死项羽祖父项燕,秦朝灭亡后其家族命运如何?

优质回答:

项羽家族与王离家族可以说是世仇。那么,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在巨鹿打败王离以后,王离的结局如何?其后代又是怎样往后延续的呢?

(项燕)

项羽家族与王离家族是世仇,要往上说到他们的爷爷那一辈。王离的爷爷是王翦,项羽的爷爷是项燕。当年秦始皇准备灭楚国,让王翦带兵前往,王翦向秦始皇要60万人马。秦始皇觉得人数多了,同时也担心王翦手握这么多兵力,非常危险,于是便让李信率军前往楚国。当时李信只向秦始皇要20万人马,秦始皇觉得李信毕竟年轻,有胆气,就让他去了。

楚国的大将是项燕,项燕手中有40万大军。李信打到楚国以后,项燕故意示弱,诱敌深入,包抄李信,最后把李信打得大败。

秦始皇没办法,只要亲自去给王翦道歉,并把60万大军交到王翦的手里。王翦到达楚国边防后,驻扎下来,不和项燕打。如此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项燕的楚军被拖得松懈了下来,再加上又担心东边的齐国,于是就准备重新分配兵力,挪一部分去东方。而王翦趁这个机会,倾巢出动,最终大败项燕,攻陷了楚国不少土地。项燕打不赢,同时也感到受到羞辱,愤而自杀。王翦灭了楚国。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秦朝末年。由于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率先起义,接着天下暴动,六国诸侯贵族后人纷纷宣布“复国”。当时秦朝国内的军队,有一部分在南方,由赵佗率领攻打百越。这已经是秦朝第三次打百越了,第一次派兵50万,损失了30万。经过征兵后,第二次、第三次大约都是30万。不过,打了十多年,却一直没能把百越打下来,秦朝的军队就盘桓在这里。

(王翦)

还有一部分军队在北方,也有30万。本来由蒙恬率领,扶苏任监军,除了追击匈奴外,主要的任务就是修长城。秦始皇死后,赵高、胡亥、李斯合谋,逼迫扶苏和蒙恬自杀,派王离掌管北边的秦军。

秦末农民起义大爆发后,由于朝中没有军队,为了救急,秦二世和赵高只得派章邯率领在骊山修建秦始皇陵的刑徒们,前往攻打农民军。同时让王离率军回来救援。章邯一开始打得很顺,不但消灭了陈胜、吴广起义,而且还打死了项羽的叔父项梁,并北上攻打刚宣布独立不久的赵国于巨鹿。而王离在这时候也率军赶到,参与围攻巨鹿。

不过,也就在这时候,项羽横空出世。在其它各国诸侯都不敢和秦军作战,都不敢救赵国的时候,项羽破釜沉舟,率领楚军打败了章邯与王离的楚军。在这场大战后,章邯投降了项羽,被项羽封为王。王离的去向如何呢?《史记》中只有这么一句:“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也就是说被项羽俘虏了。

(项羽)

除了《史记》以外,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上说:“贲、离继出,三代无名。”

实际上,无论是《史记》,还是《史记索隐》,想要讲的,就是“三代之后”无名将的道理。也就是说,王翦、王贲父子都是名将,到了第三代王离,就不会出名将了。这两部书,都没有交代王离的最终结局。

有人说,王离被项羽杀死了。毕竟王离的爷爷逼杀了项羽的爷爷,项羽不可能不报这个仇。

不过,也不能这么说,要知道,项羽的叔父项梁被章邯杀死了,可是项羽打败章邯以后,反而还封章邯为王。这显然说明,项羽似乎并没有想为祖先报仇雪恨的想法。

如果项羽不杀王离,那么,也不可能随便对待王离。毕竟王离是一个军队的统帅,杀他或者放他似乎都应该交代。除非一种情况,就是王离化妆成普通士兵,逃走了。

后世出现了中原王氏及琅琊氏,在他们的族谱里,都自称是王翦、王贲的后人。如果这个王翦、王贲的后人,也是王离的后人的话,王离八成就是逃跑了,并隐姓埋名躲了起来。

(参考资料:《史记》《史记索隐》等)

其他网友回答

秦国能够统一六国,上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有虎狼之师的秦军,后有名臣贤相李斯、尉缭幕后策划,前有名将猛帅王翦、蒙恬冲锋陷阵,秦国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上下一心,君臣合力,并且,秦国有很多家族都是祖祖辈辈为秦国效力的,比如蒙恬的蒙氏家族和王翦的王氏家族,都是祖孙三代效力秦国的。

蒙恬的祖父蒙骜是秦国名将,历经四任秦王,从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到秦王嬴政,都是秦国将军,不断率秦军出战,蒙恬的父亲蒙武,和大将王翦一起率军灭亡了楚国,蒙恬的弟弟蒙毅作为秦始皇的亲近内侍,一直居中辅佐秦始皇,而蒙恬本人则参与了秦灭齐国的战争以及秦始皇北击匈奴的战争,祖孙三代人都在为秦国效力。

除了蒙氏家族之外,秦国最有名的还有一个王氏家族,也是今天的主角,王氏家族的成就远超蒙氏家族,王氏家族的第一代人王翦,不仅仅是秦国名将,更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与儿子王贲一起灭亡了除韩国之外的关东五国。

王翦

王翦的儿子叫王贲,王贲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单独率军灭亡了魏国和齐国,并消灭了燕国的残余势力,王贲有个儿子叫王离,王离也子承父业在秦军提供将军,蒙恬北击匈奴时,王离是蒙恬的副将,王离还率领长城军团参与了平定反秦战争,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人都在为秦国效力,其中王翦和王贲父子两人合力灭亡赵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一共五个诸侯国。

一、王翦

王翦是今陕西富平县人,标准的关中子弟,他一生的事迹都在秦始皇时期,秦灭六国的战争就是王翦率先拉开序幕的,同时这也是秦始皇亲政后的第一战,在公元前236年的阏与之战中,王翦击败赵国,夺取赵国的九座城池,开始了秦灭六国的战争。

王翦的主要战绩就是灭亡赵国、燕国与楚国,赵国和楚国是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赵国尚武,军队战斗力强,名将辈出,楚国掠地千里,实力强劲,这两个最强的国家都是王翦灭亡的。

《大秦赋》中的王翦

王翦灭赵国的主要对手是李牧,李牧同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战略战术上,李牧甚至还要强于王翦,李牧镇守的赵国,王翦围攻了一年也没能打败,最终王翦靠的是反间计,重金受贿赵国丞相郭开,让郭开陷害李牧,导致赵王迁害死了李牧,李牧一死,赵国最后的顶梁柱没了,只三个月时间,王翦就灭亡了赵国。

王翦灭亡燕国是在荆轲刺杀秦王之后,燕国实力较弱,燕太子丹策划的荆轲刺杀秦王嬴政事件激怒了秦国,随后王翦率领大军就攻破了燕国的都城,燕王喜逃到了辽东,几年以后,燕国的残余势力被王翦的儿子王贲灭亡,燕国才正式灭亡。

王翦灭亡楚国的战役是最艰难的,原本秦始皇让李信率领20万秦为灭楚,但是李信却被楚将项燕打得大败,李信手下的七名都尉级别的将领被杀,之后,秦始皇请王翦出马,王翦非得要60万大军,秦始皇同意了,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楚并不是靠实力与楚军硬拼,而是消磨楚军斗志,驻扎在楚国边境一年多不出战,等到楚军士气低落撤退之时,王翦率军攻打楚军,一战就打败了项燕,逼得项燕自杀身亡,楚国随即灭亡。

秦灭六国

楚国灭亡后,王翦继续率军南征百越,王翦打的应该是百越中的吴越,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江苏一带,并且在当地设置了一个郡叫会稽郡,之后王翦的事迹就不见史书记载。王翦在李信率军攻楚期间曾经告老还乡,李信失败后才又被秦始皇请了出来,王翦在攻打楚国时,带走了秦国几乎所有的作战的部队长达一年的时间。

要知道这60万秦军可以算得上秦军最精锐的部队,除去秦国都城少数卫戍部队,以及攻占六国的驻军外,秦军几乎全部跟随王翦灭楚,王翦深知自己此时的敏感性,为了让秦始皇消除对自己率领倾国之兵的疑虑,王翦前后5次向秦始皇要钱、要田、要地,向秦始皇表达自己爱财,因为一个爱财的人是不会有野心的,所以在灭亡楚国并且南征百越之后,王翦的结局应该就是告老还乡,回家养老去了。

王翦因功被封为武成侯,而且因为他这个人懂得激流勇退,不贪恋权势,同时秦始皇也不是猜忌功臣的君主,所以王翦的结局应该是善终,正常的老死或者病死。

《大秦赋》的王贲与李信

二、王贲

王贲是王翦的儿子,其在史书的事迹主要活动在公元前226年~219年,王贲参与了秦灭六国的战争,王贲独自率军灭亡了魏国,靠的是从黄河引来的水淹没了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俘虏并杀死了魏王假。

王贲还攻灭了燕国和赵国的残余势力,王翦虽然灭亡了赵国,但是赵国的王室公子嘉带了一部分赵国军民逃到代地,被王贲灭亡,燕国也是如此,燕国都城虽然被王翦所破,但是燕王喜逃到了辽东,把太子丹杀了向秦军求和,仅仅几年之后,王贲就率军攻灭了燕国残余势力。

王贲最后从燕国突然南下攻打齐国,当时的齐国把军队全部放在西线防御秦国,王贲从齐国的北边攻打,齐军毫无斗志,齐王建在丞相后胜的劝说下投降秦国,齐国灭亡,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国家,这一年是公元前221年,两年后,王贲和他的儿子还参与了秦始皇的一次南巡,之后就没有记载了。

王翦与王贲父子

王贲因功被封为通武侯,以王氏家族的作风来看,王贲很有可能跟他的父亲王剪一样告老还乡,最后善终而死。

三、王离

王离是王贲的儿子,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是与父亲王贲一起随秦始皇巡游,这是公元前219年,四年后王离与蒙恬一起率军攻打匈奴,先是把河套地区的所有匈奴人全部赶走,然后一直向北攻打匈奴,直到匈奴人被赶到遥远的蒙古高原上,然后蒙恬在九原郡驻军,并且开始修建长城,把原来秦国、赵国、燕国三国的长城连在一起。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密谋沙丘政变,逼死了在长城军团监军的扶苏和长城军团的主将蒙恬,当时王离是长城军团的副将,蒙恬一死,王离被提拔为主将,这一年是公元前210年,一年以后,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整个关东纷纷响应,秦将王离的长城军团也被派到关东来平叛。

王离

根据史记的记载,王离曾经到成阳与刘邦作战,被刘邦打败,成阳在今山东省菏泽市,这说明王离早就参与了秦朝的平叛,只是后来与章邯一起率军围攻赵国,因为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反秦义军被章邯打败,但是,王离却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以破釜沉舟打得大败,王离被俘虏,手下大将苏角战死沙场,涉间自杀,长城军团全军覆没,而章邯也率军投降了项羽。

王离是王翦的孙子,项羽是项燕的孙子,当年王翦率军打败并且逼杀了项燕,现在反了过来,王离被项羽俘虏,结果只能是被杀,王离虽然被杀,但他有两个儿子王元和王威并没有在军中,也没有被杀,后来从秦国逃到了齐国避难,这两个儿子可不简单,其中王元成为琅琊王氏的始祖,王威成为太原王氏的始祖。

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是两汉乃至魏晋时期的顶级豪门士族,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尤其是在东晋时期,与当时的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权,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这其中的王就是琅琊王氏,像王导、王敦、王羲之就是出自琅琊王氏,而东汉末年诛杀董卓的王允则是出自太原王氏,这两大顶级豪门士族一直活跃在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代,尤其是魏晋时期,正是门阀士族强大的时候,而他们的共同祖先就是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人。

其他网友回答

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和李牧后代发展非常好,据说赵郡李氏是李牧后代,帮助韩信出谋划策的李左车是李牧的孙子。四大名将王翦是善终,后代发展也最好,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据记载:有名的大族山东琅琊王氏和山西太原王氏都是王翦的后代,这两个氏族在汉晋等后来的王朝中,涌现出许多名臣良将,皇后贵妃,是影响力非常大的名门旺族。

王翦的祖先是姬姓,据推断是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 。王翦是四大名将下场最好的一位,统一六国后,果断告老还乡得以平安度过晚年。王翦、王贲父子帮助秦国统一了六国,只有韩国是被内史腾攻灭的,其余五国都是王翦、王贲父子攻灭的。王翦孙子王离在巨鹿之战被项羽抓住了生死不明。

王离长子王元的曾孙王吉,字子阳,官至西汉博士谏大夫,王吉之子为御史大夫,王吉之孙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吉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

秦亡, 王离之子王元为避战乱迁于琅琊,从西汉到明清,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太原王氏是王离次子王威的后代。分为太原郡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王氏两支。祁县王氏的东汉司徒王允,和吕布联合杀了董卓。晋阳王氏魏晋时期十分显赫,东晋末年王慧龙一脉入魏,北魏孝文帝时跻身“卢崔郑王”高门。唐朝时北魏太原的王琼后人位列七姓十家,共出宰相7人。曹魏太尉王凌、西晋司徒王浑、西晋司空王浚、南梁司空王茂、东晋尚书左仆射王蕴等等显赫人物都出自太原王氏。

总之,按照史籍记载,王翦家族后人发展非常好。

其他网友回答

王翦家族到了第四代,就无历史记载了。

(1)王翦和儿子王贲。

这父子俩是秦朝的大将军,王翦深知政治上的功成身退之道,在帮助秦始皇立下极大的功劳之后,主动归隐,最后善终。

王贲也深得秦始皇器重,为秦朝大将,被封为通武侯,历史无记载他最后怎么死的,应该是善终。

(2)王翦的孙子王离。

王离被秦始皇封为武成侯,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俘虏,并无记载他如何死的,推测他大概率被项羽所杀。

(4)王翦的曾孙王元,王威。

王离战败之后,其家人害怕被胡亥之罪,于是分头而逃,他的儿子王元王威都留下了后代。

据说王元是琅琊王氏的祖先,其后人有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等;

王威是太原王氏的祖先,也出过许多知名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秦将王翦率60万秦军从咸阳出发,秦王嬴政亲自到灞桥(现今陕西西安)饯行,于次年王翦大破楚军,攻入楚都寿春,掳楚王负刍,楚将项燕被迫自杀。之后王翦又南征百越之君,平定江南之地,此后王翦失去了史料记载,王翦之子王贲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随同始皇东巡,并南登琅邪,始皇在此留有“琅邪刻石”,之后王贲在史料中也失去了记载。

据史料记载,王翦和王贲父子在秦二世时期已经离世,从王贲之子在秦二世时期担任秦军重要将领来看,王翦和王贲是善终,而王贲之子王离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俘获,很大可能被杀,不过王翦的家族在秦朝灭亡后依然延续,王离的两个儿子王元和王威迁居到山东琅琊,王翦的家族依然有过兴盛时期,琅琊王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而琅琊王氏的奠基者就是王翦的曾孙王吉,王翦家族在秦朝灭亡后依然兴盛,甚至影响到天下大局。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原本只是秦国军队中普通的一名军官,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军功,成为秦国最为倚重的大将,是秦军中“柱石”般的将军。《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就是对战国四大名将侧面形容。王翦在用兵作战方面是战国后期中最为精通的将军之一,为秦国开疆拓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王翦将军的声威即使远在北方的沙漠都富有美名,其功绩也会千古流传。

王翦的儿子王贲和父亲同为秦国的著名将领,王贲和父亲王翦,为秦国吞并六国,开疆拓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主要功臣。王贲在秦灭六国时,先是大败楚军,又引黄河水淹魏都大梁城,灭亡魏国,之后灭亡燕国,消灭赵国残余势力代王赵嘉,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王贲又率领秦军攻打齐国,最终俘获了齐王建,齐国灭亡,自此秦国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王贲也受封为通武侯。

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王离继爷爷和父亲后,也担任秦军的将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命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建长城,据史料记载,“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这里的将军是蒙恬,蒙恬在赵高等人打算拥立始皇幼子胡亥继承皇位时,就打算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诏书让蒙恬将部队(兵权)交给副将王离,此时可以看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王离是跟随蒙恬抗击匈奴,率兵戍边备胡,担任三十万大军的副将。王离担任过秦军上将军一职,并继承了祖辈的爵位。

王离的爷爷王翦,在史料中最后的记载是在攻灭楚国后,又继续征战南方百越。楚国名将项燕在王翦大败楚军后,因兵败被迫自杀,王翦在楚国灭亡后,又南征百越等地,最终取得胜利,因功封爵后,自此失去了记载。王离的父亲王贲在秦国统一六国后,也因功受爵,之后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还随秦始皇东巡天下,南登琅邪(现今山东胶南),秦始皇在此还留有“琅琊刻石”(又称“琅琊台刻石”)。

琅琊刻石中就提到过王离和王离的父亲王贲,“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石刻部分内容),自此之后王离的父亲王贲也失去了史料记载,不过从石刻中可以看出,王翦并没有随秦始皇东巡天下,而从儿子王贲,孙子王离仍然在朝中担任官职中可以看出,王翦很可能是急流勇退了,回家乡养老了。王离在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依然在朝中担任官职,可以看出王氏家族在秦朝依然受到尊崇和有一定的影响力。

王离最终在秦末农民其中,被项羽率领的军队击败后歼灭后,王离被项羽俘获,自此在史书中失去了踪迹。秦二世胡亥即位后,赵高掌握实权,开始残暴的统治,加上秦二世实行苛政,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的基础上,又大量征召民夫修建大型工程,如:阿房宫、骊山墓地等,秦二世不仅不对民夫发放酬劳反而还加重了农民的赋税,最终导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自此反秦趋势一发不可收拾,拉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王离被秦二世派遣率军攻打农民其中复国的赵国,之后项羽破釜沉舟,王离军队最终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随后项羽带领各路诸侯起义军全歼了王离军队,王离也被俘,王离之后在正式中失去了记载。不过从中可以看出王氏家族依然受到秦朝的厚待,并未像蒙恬蒙毅一样被陷害致死。王离的爷爷王翦和父亲王贲在史料中记载,在秦二世胡亥在位的时候就已经离世,从王离在秦二世时期担任秦军的重要将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王翦、王贲父子很大可能是善终。

王离就没这么好的结局了,王离的家族和项羽的家族可谓是世仇,项羽的祖父项燕就是被王离的爷爷王翦兵败后逼迫自杀而亡(项燕有三个儿子,长子项超、次子项梁、三子项伯,项羽是项燕长子项超的儿子,项梁是项羽的伯父),而王离被项羽俘获后,虽然此后失去了记载,但很可能就是被项羽杀死了,从项羽打胜仗后,常有屠城的行为,如:项羽打进关中,就引兵屠戮咸阳,之后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以此来看,项羽的心狠手辣的形象怕也无外乎左右了,王离最终的结局是被项羽所杀的可能性很大。

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都为秦国将领,随着王翦的孙子王离失去记载后,王翦家族依然延续了下来,王翦有曾孙,名为王元、王威,也就是王离的儿子,秦朝在农民起义中灭亡后,王离的长子王元和次子王威从频阳(现今陕西富平县)举家迁到齐国避祸,战国时期的齐国也就是现今山东省部分地区,王翦的后代在秦朝覆灭后定居琅琊皋虞(现今山东青岛),从而开启了“琅琊王氏”的鼎盛之路,长子王元的后人之后迁到临沂。

王离次子王威的后代之后迁居到了现今山西省太原市,就这样,王翦的后人形成了两个分支,一支为琅琊王氏,其曾孙王元是琅琊王氏的始祖,另一支为太原王氏,王翦曾孙王威是太原王氏的始祖,王翦被后世尊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王翦的这两支后代最初默默无闻,直到王元的后代出任西汉时期的官职,开始发迹。据一些史料记载,王元的曾孙是西汉时期官至博士谏大夫的王吉,王吉曾出任过昌邑王刘贺的中尉。

王吉是西汉时期琅琊皋虞人,之后迁到附近的临沂县,王吉迁居时官至博士谏大夫(职能为掌顾问应对,参预谋议,多以名儒为之),可见王吉的出身并不简单,只有饱读诗书才能成为名儒,而古代时,普通百姓之家是很难养活读书人的,加上王吉就是山东琅琊人,并且还是同一个郡县,王吉几乎可以确定就是王翦的后人,山东琅琊王氏王元的后代。成语“王阳在位,贡公弹冠”也是因王吉而来,王吉与贡禹情意相投,交往至深而来,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类相庆的意思。

贡禹是西汉汉元帝时期的大臣,最初多次被免职,之后又出任谏议大夫,后又出任过光禄大夫、长信少府、御史大夫等职,因个人主张选贤能,修节俭,并多次向汉元帝奏书谏言,并反对奢侈浪费和苛重的赋役,以减少人口死亡,在后世还有传书记载(《汉书·贡禹传》),后世尊其为“贡公”。贡禹和王吉是很好的朋友,因王吉成为谏议大夫后,贡禹也就将管帽取出来,并弹去灰尘,准备戴用,以内贡禹知晓自己的好朋友王吉会推荐自己,果然之后贡禹也成为了谏议大夫,为此有了成语“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王吉最终在任职期间,前赴长安途中病故。当时王吉名气很大,与王章、王尊齐名,号称“三王”。王吉的儿子王骏曾出任御史大夫,后又代薛宣出任丞相。王翦的后人可见在秦朝灭亡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反而经过数百年的积累,成为从汉朝至唐朝时期,能影响到天下局势的大家族,在东晋时期能比肩皇帝,王导和王敦两人完全掌控了东晋初年政军大权,出现了“王与司马共天下”的局面。琅琊王氏延续至唐末五代,在南朝以后走向衰弱,在这段时间内,琅琊王氏在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至于王翦的曾孙王威的太原王氏,在最初经过长期沉寂后,直到汉末司徒王允的出现,太原王氏有过短暂兴盛,王允是太原祁县(现今山西祁县,出身太原王氏)人。不过王允在杀掉董卓后,被董卓下属李傕给抄家灭族,只剩下兄子王晨、王陵逃了出来。王允的侄子在汉末三国时期也很有名,可惜后来又一次站错队,再一次被抄家灭族,王允这一支王氏算是基本结束了。不过王威的后代另一支在西晋时期开始活跃起来,东晋时期这支王氏虽然不如同宗的琅邪王氏,却也曾一度兴盛,唐朝时太原王氏为七姓十家之一。

接下来了解一下王翦的睿智,王翦因少年时就喜欢军事,之后侍奉秦王嬴政,嬴政亲政后不久就任命王翦为将军,王翦之后就开始为秦国浴血奋战,开疆拓土,在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先是和秦将桓齮、杨端和出兵攻伐赵国,王翦此时也为秦国打下了不少赵国的土地,之后在秦王政十七年,王翦率军灭了赵国邯郸,秦王政二十年,在易水之西大败燕军,此时王翦之子王贲也成为了将军,在秦王政二十二年率秦军灭魏国。

秦国此时基本已经灭亡了韩、赵、燕、魏四国,之后就秦国就对准了楚国,亲王者在哪个就问秦将王翦和李信攻打楚国需要多少人,李信王翦回答需要60万,而李信只要20万,于是嬴政没有选择王翦攻打楚国,而是任命了李信攻打楚国,王翦因此以生病为由,告老还乡。然而李信率军二十万攻打楚国,最终却被楚国老将项燕大败,秦王嬴政不得已亲自去到王翦老家去请王翦,嬴政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听将军之计,果然兵败”。

秦王答应了王翦需要60万兵力的要求,于秦王政224年,王翦率大军从咸阳出发,王翦出发之际向嬴政索要大量的良田美宅等赏赐,秦王嬴政为此纳闷,将军出征还担心什么贫穷?王翦则说:“在大王手下为将,有多大战功他不予封侯,所以,在大王正信用臣时,请赐这些作为儿孙的产业”,为此嬴政满足了王翦的要求,之后王翦还曾5次向秦王要求赏赐,王翦的将领却不明白王翦的用意,担心王翦这样会不会太过分。

王翦此时说出了自己的心意,表示秦王生性多疑,不相信人,现今将几乎将秦国全国的兵士交给了自己,秦王岂能不担心!(此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秦国最多的兵力是带甲百万,而之前李信灭楚国的二十万军队已经损失,加上王翦此时的六十多万大军,秦国就只剩下镇守各地的少量兵力了)。王翦对部下表示,向大王多多索要赏赐是为了表明自己只为财物,并无大志,为了不让秦王怀疑自己,最终王翦出兵一年后大败楚军,楚将项燕也在兵败之后自杀。

王翦不仅用兵用神,在政治上也富有一定的智慧。王翦这样大将在历史上少有的,不仅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军事天才,也因功绩卓著,封侯拜爵,并且王翦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这也是其家族后裔在战乱中能传承下去的主因。没有参与政治斗争,意味着仇人不多,后裔能相对安全的延续传承。

大家对秦将王翦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如何看?对其家族的延续传承,琅琊王氏有什么不同的观点?下方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