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人们忙着扫墓祭祖为的是什么 为什么清明扫墓祭祖

清明节人们忙着扫墓祭祖为的是什么 为什么清明扫墓祭祖

网友提问:

又到了清明时期,你们家乡给祖宗扫墓有啥讲究?

优质回答:

福建泉州清明节习俗

又到一年清明时,作为传统的节日,祭奠祖先、缅怀先烈是各地沿袭下来的固定风俗!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清明又有哪些特色呢?让我们一起了解古城泉州的清明习俗!

【时节】

清明一般为公历4月5日左右,而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南安石井一带,清明节改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俗称“三月节”。传说是因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忌“清”字压在“明”字上头。

【祭祖】

泉州俗语说:“清明不回家无墓(或曰无祖)。”外出人员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回家过节。是日中午,各家各户要煮“润饼菜”(春卷)、带牲醴,到厅堂、祖厝孝敬嫡系祖先魂灵,以及厝主、地基主等。

【食“润饼菜”与“清明馃”】

泉州清明节的食俗是吃“润饼菜”和“清明馃”,当为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芫荽等混锅菜肴,即可食用,甜润可口。

【踏青】

散布四郊,谓之踏青。

【上墓】

上墓,即“上坟”、“扫墓”,表示对先人的敬意和孝思,有的还为先祖追荐功果。泉州在清明节前后10天内均为扫墓日期。晋江深沪一带还有妇人“哭墓”习俗,其声调音旋韵转,情悲声凄,催人泪下。据清代乾隆年间修撰的方志记载,永春、德化两地岁时民俗与泉俗独异之处是八月祭墓,俗云此月墓门开,与今不同。

【插杜鹃花】

《泉州府志》称泉俗清明“插杜鹃花”。据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0·风俗》载:“清明:插杜鹃花,祭祖先,有馃以鼠曲和米粉为之,绿豆为馅。明日,扫墓培土挂楮帛。亦有即清明日者,亦有迟之数日者。”此为古代插柳习俗演变而来。古人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二是为了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淋淋;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也有将柳条制成柳圈,戴在头上,古谚有“清明不戴柳,生来变黄狗”。

【烧清明仔】

清明前、后十天“烧清明仔”,祭祀孤魂散鬼(民间称为“清明公”)。惠安县秀涂港在清明节过后的第10天,有隆重的民俗——小清明。这一民俗流传至今,且由秀涂人带到台湾。

其他网友回答

清明节扫墓是对已故亲人的哀思纪念。子孙后代不管你在外地也要赶回去扫墓的。清理坟墓周围杂草、增添一些泥土挂几張钱纸,点上3根香。1表示对已故亲人追思纪念,2、是让外人知道坟主有后人管理、不能损坏如国家需要建设也要通坟主的后代商谈事宜解决办法。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河北霸州下边的小镇,我这边叫扫墓添坟,说是墓其实就是土坟,要买水果点心酒水等摆放,敬香烧纸,扫墓就是清除土坟上的杂草之类的,添坟就是在每个土坟上添加新土,新近去世的人3年内不能添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