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跟党走内容文字手抄报 党史的心得体会400字

学党史跟党走内容文字手抄报 党史的心得体会400字

五四前夕,上海公安学院团委组织开展“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学警们通过“百闻不倦”的实践之旅,以亲身经历体悟党的深厚精神底蕴;通过“百读不厌”的读书活动,以书香墨韵感受党的光辉历史;通过“百唱不衰”的合唱大赛,以振聋发聩的红色经典奏响时代华章。

3月以来,上海公安学院团委在持续开展“红色行走·接续奋斗”忠诚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接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开展“百闻不倦”实践活动。通过组织青年学警寻访历史、对话前辈、服务社会,不断使忠诚和实干精神融入学警血脉。

红色行走主题寻访实践

依托团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青年学警们以区队、团支部、自建小组为单位,在节假日走访红色景点,以“沉浸式”、“自主式”的实践走访和调研体验,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光辉历程,参悟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价值。

学警实践心得感悟

走过前辈们的红色足迹,了解他们跌宕起伏的一生,尽管时代不同、职业不同、环境不同,但他们无一不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自己的方式践行忠于人民的信念。我们作为未来的公安民警,作为充满朝气活力的年轻人,更应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擦亮“人民至上”的鲜明底色!

2018级本科刑技一区队 潘冷慧

此次红色行走,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及共青团的创建与发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看前人走过的路,我们更加坚定作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的责任与担当。当我再一次举起右拳重温入团誓词时,鲜红的团旗让我深刻地明白了,这就是我们的底色,是我们的初心,是我们的红色基因。而作为一名学警,我们更要坚持对党忠诚,因为忠诚是人民警察最鲜明的政治本色。

2018级本科治安学一区队施沁茹

结对老党员 聆听革命史

为积极响应党史学习教育号召,学院团委开展了“红色行走从警路 接续奋斗铸忠诚”结对老干部寻访及宣讲活动。通过与4名公安离退休地下党、革命前辈一对一结对,深入了解感悟老共产党员亲历的革命历史。

2021年本科招生宣讲

“百闻不倦”实践活动讲师团,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特色,灵活赋能学警开展一系列服务于实际需要的实践活动,其中本科招生宣讲是一大亮点!以学警口吻,向广大高中生讲解公安学院本科招生政策,传播警营文化的魅力,发挥“朋辈宣讲”的优势,提升宣讲的感染力!在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公安学院的同时,亦是在提升宣讲学警对公安工作、公安警营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宣讲会

在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的宣讲会

3月以来,上海公安学院团委持续举办“百读不厌 共产党人读书”主题征文活动。依托思政教研部、基础部提供的精选书单,通过线上线下展示交流等方式,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同学们对共产党人书香人生的了解,学习共产党人的读书方法,帮助全体青年学警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伟大精神、感悟党的初心使命。

01

百读不厌

《毛泽东的读书三境界》

我们年轻一代应该继承毛泽东优秀的阅读习惯,将共产党人好学求知的精神发扬光大。

——2020级第二专科大数据一区队 刘郁青

★ ★ ★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毛泽东的一生,无疑是相当伟大而传奇的。从湖南山村走出的一个农家男孩,到成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领袖,良好的阅读习惯贯彻于他的一生。他曾经说过:“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见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毛泽东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相反,早早开始参与田间劳作的他,可供支配的阅读时间相当的稀少,但是他依旧通过有限的时间极大地充实了自身的学识。这种高效的读书技巧和刻苦的读书精神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这也让许多青年读者自此完成从“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到“今日中流自在行”的能力转变。

读百家之书,立救世之论

要论毛泽东读书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杂,他可谓是无书不读。传记中有记载到,毛泽东的涉猎范围相当广泛。不管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原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还是各类古典小说、历史传记……都曾是他手中的心爱之物。古人所谓的读书“三上”之功,毛泽东更是落实到了极点。韶山村落的树荫下,稍作休息的他在读《三国演义》;长征途中的马背上,他仍坚持阅读《反社林论》;到了晚年,视力不佳身体抱恙,他的枕边还常常放着《资治通鉴》。

毛泽东虽未曾游历世界,但是他的精神足迹却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是阅读,使他得以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自然科学类的书籍给予其理性的认知,社会人文类的书籍给予其广阔的视角,哲学历史类书籍给予其深刻的思考。汲取先人的智慧是充实自己最快的方式,毛泽东正是通过阅读“百家之书”,才能从浩如烟海的各类学说中整合出最适合拯救“两半”社会旧中国的知识体系,为之后的伟大功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批判吸收,善思甚于勤学

多数读者在阅读时,往往姿态很低,对于书中作者的观点全盘采纳,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换而言之,他们在阅读时,只关注于“书本内容是什么?”,却对“为什么?”和“怎么办?”这两个命题漠不关心。而毛泽东从很早就掌握了“批判性阅读”的技巧,一本好书在他的手里,好比如意金箍棒在孙悟空手中,是趁手的兵器,但它绝不会成为高高供在祠堂的神物,因为读书是为了成长、强大、救国,不是皈依于某门某派。有好的观点,毛泽东会认真地做出批注,甚至有时会对批注再加以批注。一本薄卷翻了几番,书脊扉页也满是笔记。毛泽东的批注,不仅对书里的事件做出点评,也对历史人物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在重点部分他会划线画圈,反复咀嚼品味其中的奥妙精髓。但是若书中有不合于国情的表述,生搬硬套理论他也是万万不会的。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是与跨越千百年的作者平等对话的形式。很多读者往往能专精一门,却无法更进一步的缘由,就是太过相信作者和权威,最后反而倒成了自己领域的“原教旨主义者”,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理论结合实际,读万卷仍需行万里

社会是一本无字之书,读懂社会犹能获益良多,社会是一座广阔的舞台,在此方有大展宏图的机会。读有字之书固然重要,但无字之书更需要我们终身去学习。论语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把握好理论和实践的平衡性向来是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读的书一多,往往就有许多人听不得“下里巴人”,逐渐脱离群众基础了。然而,就算一个人才学再出众,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把自己读到的理论拿到现实中去真刀真枪地试一试,他的知识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纸上,而不能变得更加深刻、具有生命力。

贩夫走卒,是很多知识分子耻于接触的对象,毛泽东也曾和别的青年知识分子相似,“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衣服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但是当他走进社会,与更多真正的无产者接触,他才明白工人农民才是中国的大多数,帮助他们才是自己读书的初心,为万世开太平的勇气绝不仅仅只是纸面功夫。于是在1918年的夏天,毛泽东徒步游历湖南,调查各村落的风土人情和广大群众真实生活现状,1927年1月再次深入农村考察农民运动,多次的一线调研,让毛泽东的衣物上多了补丁,也让他的眼神也更加坚定。若非多次的实践和调查,就不可能产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逻辑缜密、思想成熟的作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将自身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了所有想要学以致用的优秀青年。将自己学到的理论放到现实中去,看看它适不适合当下的中国,到现实中去找一找问题的根源,看看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一套理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毛泽东的读书历程亦是如此,从博学百家之言,到思考百家之长,再到百家皆为我用的实践精神。恰同学少年,数风流人物,我们年轻一代应该继承毛泽东优秀的阅读习惯,将共产党人好学求知的精神发扬光大。

02

百读不厌

《习近平把读书学习融入生活》

作为一名学警,我们应当将读书学习与实干融会贯通,彻底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并加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读书修身、从警以德。

——2020级第二专科治安五区队 庄嘉晨

★ ★ ★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习近平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读书已然成为他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习近平在演讲中倡导把读书学习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读书是多多益善,但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习近平认为做到将读书学习融入生活,这便能使读书学习成为转变自身思想、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心灵、培养道德情操的有效手段。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是以访谈的形式,以知青、村民和各界人士的角度去评析回顾了习近平从15岁离京,到22岁离开梁家河的七年奋斗史。“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纵使生活条件艰苦,习近平也从不诉苦或是抱怨,而是带着一颗质朴的心,凭借坚毅的灵魂,用苦干精神,逐渐从一名迷茫彷徨的少年,蜕变为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村支部书记,进而转变为一名信仰坚定、脚踏实地的有为青年。“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苦难是习近平青春的底色,却也是他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亦是其读书学习的陪伴之音。

习近平不仅热衷于博览群书,深透钻研,并且始终坚守着“横有多长、竖就有多高”的读书理念,“横有多长”反映了他视野的宽度,“纵有多高”体现了其研究的深度,二者相结合,最终孕育出了这样一位复合型人才。习近平对阅读的热爱和痴迷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从梁家河到清华大学,从农民基层到治理国家,习近平始终做到把读书学习融入生活。

一、清茶一杯,手捧一卷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知青岁月的习近平,对知识本就有着油然而发的热切憧憬与向往。上山下乡的日子里,相较于其他知青箱子里的日用品和食物,习近平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为了借阅《浮士德》,习近平不惜走三十里地去借;习近平揣着书上山放羊,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习近平锄地到田头,每逢休息时刻,就拿出新华字典,记单字的多种含义与意思,即使是一点一滴也不忘积累。

荀子曾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习近平能够做到将读书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便是他上山下乡的七年知青岁月所为他奠定的基础,读书已然融入习近平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习近平充分理解和把握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始终认为读书才是道德文明传承的唯一途径、是政党巩固的坚定基础,是最终实现国家兴盛、社会进步和人生成长的要义和力量。从农村到中央,读书学习这件事已然融入习近平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在讲话中旁征博引,在处事时信手拈来,亦逐渐累积沉淀为其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可以说,习近平把书籍当作他自己的精神食粮,把读书作为自己最大的爱好。

习近平亦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即使是在条件恶劣的土窑洞里,习近平也绝不浪费一分一秒,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他以读书为乐趣为休闲,石板和树干搭建而成的简易桌子却带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去阅读,而这样的学习成为他生活的动力,使他能够忘却一天的疲惫和艰辛。对习近平而言,“清茶一杯,手捧一卷”便是他消除劳累最好的良药。

二、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在这七年上山下乡的岁月里,习近平把自己当成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与老乡们同甘共苦。而习近平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能当上梁家河的村支书,在同期的知青看来其实是理所应当的事,便是因为他始终遵守了自己“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的思想。读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把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只有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学以致用,才能发挥读书学习的最大价值。梁家河的磨练,养成了他读书学习、注重实干的品性。

习近平忠于将学习与历练、读书和实干相结合。毛泽东曾提过,读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引导自己的实际活动,而习近平便是很好地实行了这一理论。习近平在七年的下乡时间里,不仅自己掏钱购买了相关的技术书籍,还亲自带队跑到四川去学习当时最为先进的沼气技术,最终成功让梁家河用上了沼气发电。而在他当上大队党支部书记后,面对梁家河地少人穷、全村人几乎都吃不饱饭的状况,结合书本所学到的知识,习近平使读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沟口打上淤地坝,通过增加大面积水浇地的方式,帮助梁家村的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甚至于直至现在,梁家村的那片土地也仍然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也是最便于灌溉的。

习近平年轻时曾阅览了不少文学作品,读完了那些年能借到的所有书籍,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等领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储备,也涉猎了当时能找到的各种书籍,不仅对其中的优秀片段和隽永文字记忆犹新,而且能从中做出自己的理解并加以运用,纵观习近平的讲话便可知其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的自信从何而来。而正如他所言,文学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他亦做到了他所说的那般,于二零一三年,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便提起自己年少时曾拜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并在心中引起了震撼。习近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学习与历练,读书和实干相结合,体现了何为“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古语有云,“知行合一,得到功成”,知识是行动的初始和基础,行动是知识的后续和成果,实现知行合一,把握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辩证关系和知识与行动的相统一,最终形成一个明晰的人生境界,才能得到功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修养知行合一的品质,读书为学,从而提升和践履人生体悟,这便是将读书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集大成之作。

作为一名学警,应当学习这样一种态度,这样一种观念,在成警道路上,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始终牢记十六字训词方针,在人民群众中起到模范作用的同时,将读书学习与实干融会贯通,彻底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并加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读书修身、从警以德,在严格约束自己不断读书学习的同时,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来实际性地解决问题。

03

百读不厌

《钟南山的学习精神》

★ ★ ★

这本书教育了我们所有人,要像他一样,用学习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实践来践行自己的初心,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020级第二专科交通二区队 周怡麟

★ ★ ★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读书不仅教人上进,也给人带来许多宝贵的财富。“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用心汲取知识,再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才算是真正的学习,才能了解这个世上为数不多的真理。也正是因为如此,读书对于钟南山院士而言,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这在他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面得到了直接体现,这也是让他在国家发生十分危难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直击痛点的一个重要基础。

一、追求上进、努力学习

钟南山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母亲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而钟南山也从小耳闻目染,受到了家庭的熏陶。对于学习这件事情全家都是十分重视的。在读初中之前,小南山也爱玩。母亲为了促使他用功读书,答应给小南山一辆自行车作为他考入私立岭南大学附中的奖励。而这一下子激起了小南山的学习热情。一次写作课上,老师对于钟南山写作内容的真情实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让小南山颇为高兴,同时也想要获得更多的赞同和肯定。他开始更加努力,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在六年级的这一年他奋发图强,告别了贪玩,果然成绩突飞猛进,顺利的考入理想学校。这让父母替她感到高兴,也让他收获了认真学习所带来的好结果。在顺利考入这所学校之后,他开始按照自己的学习步骤,进行刻苦的学习。但是他发现,周围的同学和他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继续学习。直到有一次他的同学尖锐地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钟南山有一点自私,只顾着自己,并没有考虑到其他人。这让钟南山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开始改变了自己的处事方式,懂得了他并不能够“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应该用真心去替他人着想和考虑。在转变了思想观念之后,很快的他就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信赖。与此同时钟南山有了一个更积极的想法,他想从初二直接跳级到高一。这看似好高骛远的想法,最后被老师给否定了。老师找到家里告诉他,追求上进原本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他的年纪太小,如果现在他跳级升入高一,对他并不一定有好处。这让钟南山很失落,但是他最后也坦然接受,继续念完初三。这当中他依然保持着全班第一的学习水平,最后也让他顺利的,在读完初中之后免考直升入高中。钟南山院士说,他对于当初的同学和老师是十分感激的,特别是老师说的一番话让他记忆犹新:“人不应该单纯的生活在现实中,还应该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很小的事情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人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情,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很小。这些道理正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带给钟南山的提升和改变。对于我们而言,人生将会经历持续不断的学习,也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够引领我们一直追求上进。

二、深入学习、培养情怀

在考取高中之后,钟南山也和其他同学一样,热衷于读苏联文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了他“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而《远离莫斯科的地方》让钟南山感受到了什么是革命浪漫主义。这让钟院士感慨万千:“那时教育是被放在第一位的。首先考虑的是国家集体,而后才是个人。这样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是天经地义的。”其实钟南山也曾经在学习体育和学医这两件事情上徘徊过。他曾经在短跑400米的比赛上,获得过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与他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参加各项体育比赛不无关系。体育运动也培养出他不服输、不怕输,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的宝贵品质,同时也带给了他一副好的身体骨。在当年收到中央体育学院对终南山的介绍信,希望他能够去北京参加训练时,父母希望钟南山继续学习。他们认为体育竞技,不可能搞一辈子,但是治病救人,却是可以从事一生的工作!父亲认为行医更适合终南山。父亲对于终南山的影响是很深的,他告诉钟南山“一个人能够给世界留下些什么东西,才算没有白活!”父亲从小就教育钟南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诲也是钟南山最终选择从医的一个很大原因,也是不断得激励钟南山在医学上有一个很大建树的关键。在刚考入北医的时候钟南山是十分激动的。但渐渐的他发现自己并不是班里最拔尖的。其他五湖四海的同学个个藏龙卧虎,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组织能力上。钟南山此时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说:“我觉得他们的这些能力是需要我去学习的。”面对差距,他奋起直追,果不其然在第二年,他就成为了这些尖子生中的一员。当年周总理要来学校接见三好学生代表,体育运动在这时发挥了重要作用。钟南山凭借自己出色的文化成绩和他的体育特长,如愿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这让他无比自豪。从小到大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体育精神,就是钟南山院士所具备的,让他一直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完成自己理想的可贵精神。

三、救人救国,坚持真理

在1979年,钟南山前往英国爱丁堡进行交流学习。在一次过海关的时候遇到警察临检走私物品,他们一行人行李当中带了许多洗衣粉。因为语言交流不畅,差点让行程出了岔。这让钟南山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英文学好。而这也是日后帮助他能够站在国际的舞台上面,向大家传播医学的真相,带领全世界的人们走向真实的一个重要基础。直到现在,钟南山院士也一直向大家传授学习英文的好方法,他告诉我们,中国人不应视学习英语为畏途,而是应该多听多写多读,敢于开口,敢于交流。在爱丁堡的学术交流过程中,钟南山也从英国的医生身上学习到了一种精神“即使做一件很小的事,也要达到一个极其有针对性的目的”。这恰好是对于当时国内社会上存在的假、大、空以及浮夸状态的一种直击,它让钟南山改变了自己的行事作风和态度,得到了新的教育。他懂得了“爱祖国、爱人民”不光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有一个具体行动的。扎实的学习基础和深厚的医学底蕴,给了钟南山底气。也让他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在对当年“‘非典’的病原体是衣原体”的判断上,他始终做到尊重事实,勇敢质疑。同时也认为在无法判断非典具体病原体的情况下。用 “有效遏制”,来取代“有效控制”的行动才更加科学。这对于当时国家正确实行大政方针,打消盲目乐观情绪,最终能够遏制住非典的蔓延上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当中他也主张抛弃偏见,直面非议,进行国际合作,共同抗击疫情。同时要正确对待当初在“非典”上下了错误判断的人员,而不是盲目进行政治清算。这些都真实地体现出钟南山院士:以身作则,宽以待人,大爱无疆,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操。

学习的精神所带来的对于真理的追求贯穿了钟南山院士的人生。这也教育我们所有人。要像他一样,用学习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实践来践行自己的初心。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胸怀天下,不怕吃苦,不怕磨难,要明白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理,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上海公安学院团委还以积极参与“2021上海机关青年阅读马拉松超级赛”为契机,广泛组织团员青年根据赛事要求、通过微信小程序完成阅读打卡任务,分享阅读体会心得,培育学警的阅读热情,点燃浓郁的书香氛围;并组织读书分享学习交流活动,学院阅读马拉松赛“思·享+悦读队”师生代表畅叙幽情,繁荣公安学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4月下旬,上海公安学院团委举办“不忘初心跟党走,百唱不衰展未来”合唱比赛活动。各专业系团总支以激昂的歌声、铿锵的旋律、澎湃的情感传唱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

百唱不衰 奏响盛世华章

《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游击队之歌》……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在庄严肃穆的大礼堂中交织成为一个个澎湃激昂的音符,诉说着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一往无前的初心与决心;流露出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坚毅果敢的担当作为;彰显了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星火燎原的红色传统。

阵阵歌声淬炼出学警的忠诚之魂,抬头仰望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染红的飘扬红旗,心中激荡起历史兴衰的涟漪。赛前的排练准备,赛时的紧张激动,学警们用一曲曲动人的歌曲完美诠释了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展望未来,振兴中华的接力棒传承到了我们手中,叙写时代华章,吾辈义不容辞。

左右滑动查看

红色经典 传承有我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此生无悔入华夏

热血沸腾!!!

一百年 洪水涛涛

革命巨浪将中国拉出深渊

一百年 地震摇摇

旧日余罪落入漆黑坟茔

一百年 冰雪凛凛

大地皑皑盖不住中国的光

改革开放的大门敞开

迎来四海八荒

我们大步向前 开拓新世界

神州玉兔升空

载着华夏儿时的梦

红旗向阳招展

云霄直上百千万里

火炬祥云照耀

向着世界挥洒黎明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

紧随党的脚步

我们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