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恢复后 有多少大学生 从恢复高考到现在有多少大学生

高考恢复后 有多少大学生 从恢复高考到现在有多少大学生

网友提问:

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届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什么水平,比例有多低?

优质回答:

01: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年高考报考的考生比较复杂。

1965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在这十年期间,全国停止高考,大学招生试行推荐制。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1977年,全国正式恢复高考。在这一年,报考考生比较复杂,有老三届的,还有六九年到七六年中间的毕业生。十年的高中毕业生,聚拢在一起,数量虽庞大,但是,考生的整体素质不高。

众所周知,1966年的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比较高,六七年的还行。以后的高中生大多都是半工半读,没有学习多少知识。国家猛然恢复高考制度,只要是高中毕业生都想去碰碰运气,报考人数特别多。国家计划招生人数少,这就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景象。当时,只有特别优秀的才能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而绝大多数考生只是充充数而已。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就是考上大学的那部分学生,水平也不很高。第一年高考的考题特别简单。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水平就有所提高。

这一年报考的依然有老三届的学生,依然有68年到77年的学生,国家允许复读生参加报考,这就考生经过自学或者高考辅导班的学习,水平提高很大。

另外,当时的高中是两年制,76年以后,各地的学校都走上了正轨,教学质量提高很大,77年的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也提高了。

1978年的高考题比1977年难度提高很大,这一届录取的大学生整体水平提高很多。

1979年,1980年学生报考情况基本上和1977年一样,所不同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高中毕业生,几乎没有人报考了。

在这中间,主要是1976年,1977年1978年高考复读生比较多。在这期间,县城的高中开始对农村学生招生,城市学校有重点高中,县城学校也成为重点高中,教学比较规范,学生学习劲头比较大,考生报考人数比较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观更加壮观。高校录取的大学生就非常优秀了。

1980年以后,国家开始推行633制,高中时学段也从两年制变成三年制,以后高考竞争就激烈起来。

高中学校走向正规,学制变长,肯定高考考生的文化r程度提高很大,高考的竞争十分激烈。

我是1983年上高三的,现在回忆起来,那时我们班应届生不会超过1/3,也就是说,超过2/3的都是复读生。复读两三年的很多,复读五六年的也不奇怪。我们应届生,个头很小, 排在最前面。站在讲台上一看,有白皮小生,还有满脸胡茬子的老大哥,很有意思。

那时,不管是什么大学,能考上就能光宗耀祖,就是考上师专,也够家人炫耀的了。毕竟那是一个包分配的年代,考上了就成了公家人,拿国家的工资,吃国家的商品粮。那是的大学生,确实比现在的大学生有获得感,荣誉感。

刚开始高考那几年,那是拼着命学习,晚上老师催几次让回宿舍睡觉,学校准时十点停电。学校停电以后,老师检查完了,不大一会儿,宿舍里的煤油灯又亮起来。煤油灯冒的油烟把脸熏得黑黢黢的,鼻孔里也是黑的。大学的诱惑力以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不得不让当时的学生这样勤奋。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成绩也一年比一年优秀。

其他网友回答

回憶1977年高考的时代。我记憶犹新,始终难忘,我就是那个年代的上山下乡知青,并幸运地参加了这场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见证那个时代的高考内容、场面、录取等背景。

我是一九六八届初中复课闹革命的返校生,1972年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在三个村办的初中班任语文老师,五年后顺利参加了恢变高考制第一年考试(1977年)。曾记得那时的高考题目相当容易简单,文科内容:作文题目(湖北):《一个学雷锋的故事》,文题有点难的是文言文的翻译,句子成分的划分。其他好简单,数学都是初中方程类似内容。只考语数两科,我只考132分,被录取黄冈师专,而且成绩在所在地乡镇是高的。

但最后政审不过关,(1968)一打三反运动我的爷爷被打成叛徒(被诬陷的,直到76年被县统战部平反)那时,我未被录取而灰心丧气,甚至怨爷爷对革命不忠,影响了前途,我牢骚满腹了好长一段时间。

其实,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是国家的一次大转折,恢复高考制对百废待兴的国家很需要人才,国家对恢复高考后在大学里历炼的人才很看重,都分到国家各个重要领域里工作,不少的学生成了国家的栋梁人才,有不少的成为科学家。尽管那时录取起点低些,但经过党的培养和大学的学习,成就了不少国家急需的人才。

就在与我一同参加考试的几位同窗同学,都成为了教授以上的学位,而我未录取都一直在平凡教育干了一辈子,现在退休了与他的相比不知隔了多少层次。这就是人生道路上平坦与坎坷之分。

其他网友回答

在参加高考之前,还要进行预考。预考通不过,没有资格高考。预考筛掉近一半,剩下的参加高考,能考上本科、专科的,才一两成,最多三四成,但考上的毕业后都包分配,能端上“铁饭碗”。

其他网友回答

刚恢复高考是一九七七年,那时候我己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劳动了四、五年。我们村有很多往届高中生也和我一样,参加了高考,其中有很多人已经成婚有了孩子。

那时由于好多年停止了高考制度,上大学上中专釆取推荐保送办法。恢复高考后,适当地放宽了考生的条件。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那时考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我所在的考区,每个考场大约有30多人参加考试,有很多人刚发试卷不到20分钟就将试卷交了上去,根本做不了几道题。能坚持考到最后时刻的剩不了几个人。

那时的考题很简单,试题中还有汉语加拼音,错别字更正等小学内容,政治题多以当时的时事形势为主题。可即使简单做对的依然为少数。我们村共参加考试的有30几人,只考了一位中专生。我被初选上了但没正式录取。经过一年的努力自学,一九七八年第二年高考,我和我们村共有六人同时考上了大专及中专,那时候的忻州市还为忻州地区。后来的后来,先后又有好几位应届生考上了本地区大学与中专。这些人毕业后,都由组织分配了工作,有的当了教师,有的成为医生护士,有的成为国家行政干部。目前这些人大多退休,领上了养老金,生活的比较幸福。

感谢改革开放好政策,感谢恢复高考让我们又有了改变命运的好机会,感谢赶上了现在的好年代。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亲身经历了77、78年的高考,自认为比较有发言权。

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在当时,由于文革的原因,我国已经有10多年没有正式的高考了。上大学基本是保送推荐,77年之前的大学生被称为“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工厂,农村,学校,商场……,举国上下可以说得群情激昂,积压多年的适龄考生浩浩荡荡走进考场,当时报名人数570多万,录取人数只有20多万,录取率5%。当时有句话我还记得很清楚,“招生20万,全国人民看”。可见那时候考大学有多难。那一年,我的高考成绩进入了体检分数线,但家里祖祖辈辈也没一个大学生,父母都没上过正式的学校,根本不懂报志愿,所以志愿报的过高,痛失录取机会。后来招办又给我发了走读通知书,我以为走读与住校生有区别,就放弃了,准备来年再考。

时隔半年,78年我又参加了高考。那年全国报名人数是600多万,经过扩招,录取人数40万。录取率7%。我考的是文科,可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比理工科要少。那时都是先报志愿,这次我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志愿报的比较低,三个志愿都报的师范院校,第一志愿报了我们当地一所普通师范院校。发榜后,我的成绩比录取分数线高出了40多分,心里有点小遗憾。但入学后,看到班级里有老三届的大哥大姐们,他们的成绩有的高出录取线七八十分甚至一百多分,也就释然了。

我们班里,同学之间年龄差达到了一轮,老三届的大哥大姐们是赶的最后一班车。最巧的是一对师生,同时进入考场,后来成了同学。

要说那时候的考生是什么水平,我觉得并不见得比现在的考生水平高,那时候的高考题没有多难,如果让我参加现在的高考,我都不一定能考得上。但那时的考生普遍年纪大,有的已经工作多年,阅历丰富,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强,比现在的孩子更有刻苦精神。我记得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先跑操,然后到教室早读,这不是硬性规定的,靠的是自觉。晚上吃了饭活动一会,就去教室或阅览室看书,也不是硬性规定。极少有同学会逃课,我们班四十多个同学,四年中没有一个挂科的。

转眼四十年过去了,想起当年的高考,还是禁不住热血沸腾,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