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路上的苦与甜 高三的酸甜苦辣

高考路上的苦与甜 高三的酸甜苦辣

网友提问:

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当年高考的酸甜苦辣咸?

优质回答:

中考大门拒我入(没钱)高考隔绝筑高墙!(没那个命)

其他网友回答

想了许久,觉得“衣带兰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最好的回答了吧。

为了高考,很多人都在拼尽全力。高强度地学习,高强度地训练,又在这种高强度模式下不断地考试,接着是等待成绩的忐忑。之后又是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进步。但又是废寝忘食乐在其中,考到理想的成绩、对未来的期许、不断地正向反馈会不断地产生巨大的幸福感,这是最纯粹最真实的幸福!

可是,当现实并不是那么顺利,成绩遇到瓶颈,竭尽全力却并没有好的效果,失望、无奈、焦虑又不断萦绕于心,但自己又不能放弃!这是心态的淬炼,自我的蜕变,这样的经历培养了大部分人的抗压能力,即使是走上社会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力量。

高中的过程很苦,但走过来的人都知道那是青春不可复制的回忆,痛并快乐着。而且,对很多人来说高考是一生中最为公平的事了。

高考于我已经是眷念却又无法回去的曾经,今天高考,愿所有的考生,终得所愿!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问:

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当年高考的酸甜苦辣咸?

答:

当年高考的酸甜苦辣咸岂能用一句话言尽?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当年高考的酸甜苦辣咸,那么我就采取这一办法:先高度提炼出这句话,尔后对这句话加以简述之。

这句话是:我之所以参加高考,主要思想动力源乃是,周恩来总理早年所讲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古人所云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参加高考前持有轻松而又高效的读书、学习之状态。这句话够长吧?

先说说参加高考的主要思想动力源。有朋友也许会觉得,将周总理早年所言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与古人所云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相结合作为主要思想动力源,多少有些令人啼笑皆非、匪夷所思之滋味。我却要说,周总理早年所言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古人所云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并非不宜结合,而且不是简单、机械的结合,而是高度的有机融合!我认为这恰恰是人性的真实体现!

再说说参加高考前持有的读书、学习之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用这几个字来概括:轻松而又高效。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要参加高考还能轻松?我坚定地回答:诚然、确然也!决不打诳语!读书、学习的效果如何,方法极为重要,而方法又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的。不是我不谦虚,我的读书、学习方法比较巧妙,而这促成了我在读书、学习方面的高效。别人攻读往往要到深更半夜,甚至更迟,而我在吃了晚饭后,一头钻进书里,不久(大概是晚上7点多8点左右吧)就准备睡觉了,因为睡意降临了。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每当吃饱了饭,不久就会来睡意。

我于1980年考入大学,那时是16岁。由于当时的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个头又矮又小,所以被称作“红小鬼”。光阴荏苒,直令人唏嘘不已,眨眼间就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了。不过,我的心态、心理年龄还很年轻,感到自己似乎还是个小青年,才刚刚大学毕业呢!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对我的感悟就是:大梦初醒,恍如隔日。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很美好。

其他网友回答

三十五年之前的我高考在即,丧父之痛,寒着泪水与高考彻底的“请了个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