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亲时点的戏包括 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是出什么戏?为何脂批说是伏元春之死?

元春省亲时点的戏包括 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是出什么戏?为何脂批说是伏元春之死?

网友提问:

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是出什么戏?为何脂批说是伏元春之死?

优质回答:

关于元春之死,因为前八十回中曹公并无明笔涉及,一直以来都是个谜,至于什么时候死的,因何而死,都没有确切的定论,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是元春死于某一年的冬天,是因为宫里支持的一方势力失势而失宠,因此暴毙,这其中谜团重重,仍有许多未解之处。

我们今天不分析元春判词和曲词,我们从一出戏里看看,元春之死有什么隐秘。

元春的正传在其省亲之时,其后基本都是作为背景出场,比如贾母、王夫人逢年过节去宫里探问,元春每逢端午,元宵等几大节日,赏赐下来的东西,以及通过宫里太监的动向,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元春在宫中的生活。

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因为有脂批,历来成为研究热点,这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庚辰本在每一出戏文后,都有一条重要的脂批:第一出《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我们如今只看与元春相关的一出戏《乞巧》,乞巧来自洪昇《长生殿》传奇第22出《密誓》,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七月七日七夕节这天,深夜祭拜牛郎织女二星,作至死不渝白头偕老的爱情誓言的故事。

我们知道,这出戏说的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后因安史之乱,李隆基在马嵬坡被逼赐死杨玉环,最后一条白绫结束了杨玉环性命,还有一说是她死于乱军之中,乃至还有吞金自逝一说,反正最后的下场都比较凄惨。

杨玉环是唐明皇最宠爱的贵妃,生前受尽恩宠,连带整个杨家也跟着得势,她的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哥哥杨国忠官拜宰相,就连她远方的兄弟都得了高官,可谓荣华富贵权倾一时。据历史记载,杨家一族还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唐玄宗还亲自为杨氏御撰和敕书家庙碑。

我们可以拿杨家与红楼中的贾家对照,何其相似?贾家也不发先帝御赐的各种碑匾,贾赦、贾政、贾珍、贾琏等都靠祖荫在朝中做官,连带跟靠贾府之势不断升迁的奸雄贾雨村,也是仕途顺利。还有与贾府联络有亲的四大家族,王子腾、史鼐等人,也不断升迁。

我们知道贾府从红楼一开篇就已经走下坡路了,而它能维持这最后的末世繁华富贵,跟贾元春的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元春封妃是贾府能够维系贵族豪奢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元春封妃后也曾一度受宠,就像《乞巧》中唱道的“若得一个久长时,死也应;若得一个到头时,死也瞑。”但现实中,杨贵妃是没有与唐玄宗白头的,所以这出戏里的杨贵妃乞巧,她其实担心就是“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

在宫里如履薄冰生存的贵妃元春,是否也有‘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呢?更兼贵妃泪唱“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这出戏里,时时流露的都是杨贵妃生恐被唐明皇疏远,生怕失宠的心理,因此选在七夕这天乞巧,其实乞的恰恰是唐明皇的一个诺言。

这一点,是否映射了宫中元妃的心境呢?之所以说《乞巧》伏元春之死,是否曹公正是借唐明皇杨贵妃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反面衬托出了元春在宫里先是受宠后又备受冷落乃至失宠失势的现实呢?且《乞巧》既伏元春之死,又谐音“蹊跷”,是否正意味着后文元春之死会有蹊跷?

另外,我们知道,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一年才得见一次,这是否又在隐喻元春一年难得见圣颜一次?以至最后被冷落,连替她“搭桥”的太监们也看人下菜碟,见到元春失势,不肯再如前般孝敬,于是我们看到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宫里的太监竟然刚公然到贾府打着借钱的幌子要钱,凤姐还做了一个寓意元春失势的夺锦之梦!

总之,曹公借《乞巧》这出戏,于元春省亲时唱出,其实正是在大喜之处伏大悲,看似象征爱情和团圆的七夕,象征幸福欢乐的七夕,其实真正要警醒我们的是,恩爱欢愉不过一时,生离死别不可避免,总是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

杨贵妃死后,其家族也被清算,自此没落,联想到红楼梦里的贾府,我们不难猜出,元春死后,贾府被抄家清算,由此没落,最终落得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元春省亲所点四出戏都是大有来头,脂砚斋在每一个戏的后边都有评语。其中《乞巧》一出戏脂砚斋在后边批语:《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这又回到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关乎贾家命运的元春因何而死?

我们先来看《长生殿》《乞巧》这一节说的是什么?其实用过名字我们就知道,《乞巧》与七夕节有关系,也就是巧姐儿出生的日子,那一天牛郎织女天上相会。《长生殿》借用了这个故事在《乞巧》一回讲述唐玄宗和杨玉环月下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甘为连理枝”!过程很美好是不是?但结果并不美丽。马嵬驿唐明皇狠心抛弃了杨贵妃,赐杨贵妃自尽。皇家无情由此可见。

贾元春在省亲的时候点了《乞巧》,脂砚斋评论伏元春之死,我认为主要想暗示两点。

第一,贾元春期盼与皇帝天长地久,家族永葆富贵。

贾元春的晋升非常奇怪。官方说法是“才选”,不是因为皇帝喜爱她,获得荣宠,是元春有才,皇帝赞赏才晋升的。这怎么看都是冷冰冰的。时机也很突然,在秦可卿葬礼之后。

秦可卿的葬礼是逾制的,肯定引起皇帝的注意。根据某些人的说法是元春告密获得的奖赏。不说秦可卿一个女子,能有什么可以媲美贵妃的价值。就算她是废太子的女儿,她的价值能如何?雍正皇帝当年对废太子和太子的儿子都不错,一个死了的女孩能让贾元春成贵妃?痴人说梦!再有贾元春吃了豹子胆敢揭露自家不法?皇权无情,她有什么资格新任皇帝和皇帝讨价还价?这根本说不通。

我认为秦可卿葬礼逾制让皇帝对贾家动了杀机。但一个小小的贾家不足以让皇帝大动干戈,皇帝必然要引蛇出洞。第一个饵是戴权(代权)借卖官试探贾家,贾珍上钩。第二个就是抛出一个贵妃给贾家,也可以试探贾家以及贾家后面的所有势力的反应。这一点我们看贾家上下在得知元春晋升贤德妃的反应可知:

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按理应该写贾家上下感恩戴德,诚惶诚恐才是真心对皇帝的隆恩无以为报,可贾家并没有。高兴可以理解,但每个人都脸上有“得意之状”,这是小人得志的明显态度。曹雪芹刻意如此写,就是表明贾家烂泥扶不上墙,给脸不要脸。其后果然省亲就是绕过皇帝听从了太上皇的旨意大胆从事的。

元春对此应该还想不到那么深,所以她只是觉得皇恩浩荡,叹息家里建造大观园太靡废了。她告诫贾政等:“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可贾家除了贾政,又有哪一个以国事为重?即便贾政,做个学政也是办事不利被手下人蒙蔽。

元春对此懵然无知,她渴望皇帝的恩宠,渴望皇帝的眷顾,所以她点《乞巧》希望能和皇帝“天长地久”,希望家族富贵绵长!可惜,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暗示皇帝无情,抛弃或者利用了元春。

安史之乱后玄宗西逃,马嵬驿陈玄礼哗变,唐明皇抛弃杨贵妃刺死杨贵妃。这里前面都没意义,有意义的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无情。

皇帝对元春明显无情。元春判词: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香椽作为疏肝理气的一味中药,明显预示元春宫中生活不理想。皇帝对她并不宠爱。而这个判词不但写明了元春死时不到三十岁,连具体时节都有,端午前后。《红楼梦》两次端午节都过得非常潦草,我想八十回后应该还有一个端午节,元春也就是那时候死的。具体原因:虎兕相逢大梦归!这里有的版本做虎兔,这些年越来越多红学共识都是“虎兕”我认为正确的。

皇帝忠顺王代表的新势力是虎,太上皇贾家等四王八公代表的老牌势力是“兕”,新旧势力的一次摊牌必然极其惨烈。贾家适逢其会,必然成为炮灰,一触即溃!皇帝要对贾家动手,信号就是拿元春开刀!元春被皇帝无情抛弃,最后惨死。病死吊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元春从来都是棋子!是皇帝手里一颗试探贾家等势力的棋子,到了收官阶段,棋子成弃子,必然被抛弃!

《乞巧》一出戏代表了贾元春一种痴想和最后结局凄惨!《红楼梦》从不写政治斗争,但政治斗争一直存在。贾家被抄家绝不是简单的不法,而是斗争的结果!否则皇帝也不会轻易拿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老牌势力动手!《乞巧》对元春命运的暗示,也展示了皇家无情,政治冷酷!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其他网友回答

脂砚斋这个人,大约是弹幕爱好者的祖宗。他很喜欢写评语,而因为他言语中显露的和曹雪芹的亲密关系,以及《红楼梦》后几十回目的缺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他的弹幕剧透——谁叫他表现得是看过曹雪芹全本(至少是草稿)的人呢?

元春省亲这场戏,实际上是贾府的大喜事。但是很奇怪,这场喜事,写得并不可喜。元春上来哭着说,当初送我到那不见人的去处。贾政跪着对女儿说话的时候,也很让读者感慨。而到了省亲点戏,脂批就上来说了,读者们啊,你们不要小看这四出戏,wuli雪芹其实饱含深意啊!

这四出戏分别是《豪宴》:这是明末李玉创作的传奇《一捧雪》里的一场,说的是明嘉靖年间,严世藩得知莫怀古家中有一件稀世珍宝——叫“一捧雪”的玉杯。严世藩为了据为己有,就诬告莫怀古谋反。皇帝下令将莫怀古处死,斩首送往京城。莫家奴仆莫诚冒名莫怀古,到官府投案自首。莫诚的头颅被斩下送往京城,这时,莫怀古昔日好友汤勤为攀附权贵,告密说头颅是假的。严世藩将莫怀古的侍妾雪艳抓来,雪艳一口咬定头颅是真的。汤勤垂涎雪艳的美貌,暗中要挟雪艳,雪艳假意答应,在洞房将汤勤灌醉并刺杀。

第二出是《乞巧》,这是《长生殿》里杨玉环乞巧的故事,因为大家比较喜闻乐见,我就不多说了。

第三出是《仙缘》,这是明代汤显祖传奇剧《邯郸记》的第三十出。故事的构架缘自唐朝沈既济的《枕中记》,吕洞宾见一个叫卢生的穷书生有些仙气儿,便想渡卢生成仙。无奈这个卢生热衷仕途,功名心太炙,吕洞宾通过一个有魔法的枕头引卢生入梦。梦中的卢生娶妻、入仕、遭贬、受奖、挂帅、勒石、封相、受谄、戴罪、昭雪、复官、享乐、寿终,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让卢生觉得死而无憾,梦醒时才发现一锅黄粱竟然都没煮熟,妻儿财官都是虚幻,生死祸福也无非大梦一场,就开悟了,离了红尘,去给何仙姑当扫花人去了。

第四出是《离魂》,这是《牡丹亭》里的一折,说的是杜丽娘去世。

这四出戏,脂砚斋分别写了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乞巧》伏元妃之死。《仙缘》,伏甄宝玉送玉。《离魂》,伏黛玉之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好了,看了这个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说伏元春之死呢。乞巧的女主人公是杨玉环,而杨玉环最终的结局是被迫自缢。所以,根据脂砚斋的批语,我们可以知道,元春肯定是非正常死亡的,甚至是被皇帝赐死的——和杨玉环一样。一般来说,我们非常相信这个判断,为什么呢,因为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元春的图画、判词和曲子,非常明显地指出了她非正常死亡的结局: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知道,刘姥姥曾给王熙凤病了的女儿起名字为巧姐,凡事求个巧字。这个巧字也在文中有寓意,事事有祸福相连。暗中有因果相连,表面有偶然,幸运与巧合,大家所说的命运不是孤立的,一件事与一件事相连。巧姐因祸转福因为王熙凤救济过刘姥姥,刘姥姥仗义疏财救巧姐。

那元春的《乞巧》从何处说呢?也有个巧字,巧的是什么呢?也从刘姥姥来讲了红衣女孩雪下抽柴外面跑水了,即失火。这里火有暗藏巧,与甄士隐家失火,葫芦庙一条街失火巧合。甄士隐在元宵节后失女遭火,家破人亡。葫芦庙一街人遭不幸。而元春省亲也在元宵节,大观园灯火通明,一片明光硫海。大观园后来也失火,引发贾府成废墟。

火是祸,就是祸之因。祸从何而来,甄士隐家,一条街失火不知其因。只有后果残局。从甄士隐投岳丈,作者写盗贼蜂起,民不聊生,水旱灾频生。还有薛蟠去平安州遭劫。怡红院大晚上金星进屋喊有人跳墙,说明社会乱。政治上不治乱,民无管乱。乱的祸起因是穷,底层人民不聊生,卖儿卖女为富贵人家家奴。有的世代为奴,像鸳鸯,金钏都是家生奴。不知父母者像晴雯,母死不知不能回去,像鸳鸯。父有病不能照顾。穷人父母受穷,儿女受穷,沦落为天涯各处,像龄官,对买人进园子不满。画了无数蔷,也是高墙之意,一道道无形的墙跨不出去。

上层富贵奢华火红的日子,奢侈的日子是以对底层百姓不公平的规则而享受的特权。无以为生贫穷的人民不能生活,儿女被卖,父母年岁大,家贫无以为生怎么办?偷,抢,盗。古代绿林好汉杀富济贫不是传说。为生活也偷盗抢劫拐,甄士隐中等人家不能幸免。建立贫穷人生活之上的富贵不会长久,压榨剥削穷人的生活引出反抗与暴乱。富贵引火烧身!

这种社会乱象,引起多少人无以生存出家为僧道,摆脱贫困与痛苦,成为乞丐一样的人,到处流浪。这种富贵的上层社会奢侈的生活,贵族权势官官相互出现的杀人放火,抢劫,草菅人命,无恶不作的豪强势力,对社会影响极坏,出现官逼民反之事,影响了朝廷理政上注意。

而元春作为四大家族势力构成部分,宫中生活行为也是贵势权力显现代表。行为上也出了不贤德,后宫生活有乱象,用权势使用生活。与四大家族权势上有勾结,不惜弄权滥法。巧,意为元宵节后贾府势垮,奢侈贵族之垮。为势,正反两派相争,打击四大家族似的贵族成朝廷重点。元春死于两权相争,正反两派虎兕相逢。后宫被牵,查出元春不轨之事。《乞巧》,也有七巧,情事。也有蹊跷之意。元春蹊跷之死是四大家族之势权大,为非做歹内外勾连,奢侈腐化被一网打尽。

其他网友回答

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都暗伏后世因果。

其中,《乞巧》就是意指元妃日后的结果的——这也是脂砚斋留给我们破解红楼密码的金钥匙。

要想弄明白为什么这出戏和元妃的死有关,那我们就必须先搞清楚这出戏演了什么——

《乞巧》一折源自大戏剧家洪升的《长生殿》,是其中片段之一。

而《长生殿》的故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这个故事由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而得,依据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传说而编撰。

李隆基和杨玉环在中国可以说尽人皆知,他们的千古恩怨也被广泛流传。

虽然现实中杨贵妃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是由于政治倾轧而招致殒身丧命的。但白居易却赋予了十八郎和这位贵妃娘娘极其凄美的爱情绝唱——《长恨歌》中,白居易将死后的玉环极尽描摹,写得缠绵悱恻,纸短情长: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是出什么戏?为何脂批说是伏元春之死?.webp”/>

与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是出什么戏为何脂批说是伏元春之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