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有多节俭 道光帝很节俭吗

道光帝有多节俭 道光帝很节俭吗

网友提问:

为何把道光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优质回答:

穿着补丁衣服、舍不得吃鸡蛋!这两样若是放在普通百姓身上,那自是再正常不过了。可若这事发生在皇帝身上,那就相当让人匪夷所思了。

这位皇帝便是清朝的道光皇帝,他曾在上朝时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他还曾为要不要吃鸡蛋而犹豫纠结!道光皇帝是清嘉庆皇帝的次子,乾隆皇帝的孙子。他登基时,年已39岁,是出了名的晚承大统。但道光皇帝的节俭却并非是在做皇子时养成的,而是做了皇帝以后才开始有的。

道光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乾隆后期一来,大清的国库就已经空虚。这便是后来,嘉庆说什么也要把富得流油的和珅家抄了的原因所在了。

话说,这嘉庆有大贪官和珅可以抄,可这道光却没有财神可以抄,于是乎,不得已之下,道光便想出了“节俭”的法子。

道光的“节俭”程度,真真可以被列为历代帝王之首。

因为道光帝提倡节俭,于是乎,朝堂上的臣子们也个个争相响应。响应到何种程度呢?衣服没破的也想法弄个破洞打个补丁上朝,最后弄得朝堂上百官上朝颇有点“丐帮集会”的意思。

关于道光皇帝在朝堂提倡节俭,史书上还曾有过专门的记载。史载,一次,道光皇帝与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曹操后人)谈事,他跪着坐在皇帝跟前时,道光突然看到他裤子膝盖上有补丁。于是他便问道:

“爱卿的套裤打掌要多少银两?”

曹振镛忙道:“三钱银子。”

道光帝听完心里立马咯噔了一下,他想到自己补一个补丁要五两银子,可人家却只要三钱,这其中肯定是有问题的啊。追问之下,道光才知道,原来他的补丁是自己家里人帮忙打的。

自这以后,道光帝便开始逼着宫内的嫔妃一律学做针线活,皇帝身上衣服有破绽,都交给后妃们修补,这样一来便又节省了一笔开支。

道光帝这样节省法,有问题吗?有!一个国家要抓收入,靠省是不可能的,真正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方法是搞活经济。

实际上,非常讽刺的是,道光帝这样节俭法,不仅没有节省出钱,还让底下的臣子,甚至整个朝堂都陷入了一种小格局中。

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与道光探讨补丁的曹振镛,得到道光皇帝首肯后,他开始越发将节俭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后来,他即便到菜市场也锱铢必较。

有一次,曹振镛去买菜,结果因为几文钱跟菜贩子吵起来了。吵到不可开交之际,曹振镛大喊“我是朝廷大员”,可这菜贩子哪肯信,几文钱破口大骂能是大员?

最后,还是曹振镛拿出“证件”以后,菜贩子才赶忙求饶。

这事听起来是不是跟段子一样?可它偏偏是真事。朝廷大员能为了节省变得如此不堪,这朝政要能好起来,那就真真怪了。

所以,道光在位期间,他提倡的节俭不仅没给国家带来好处,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荒废了朝政。

当时的大清,若要扭转财政危机,最好的方法是开放通商口岸。实际,道光时新开包括厦门、上海、宁波、福州、广州在内的通商口岸,为大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入。

可因为道光一心想恪守祖制、力求靠节俭解决经济,这些机会就这样白白被葬送掉了。

更为让世人惊叹的是,道光表面上提倡节俭,可实际却在修建自己陵墓上极尽奢华,根据统计,他修建自己陵墓花的钱,比习惯奢侈的乾隆还要多。

其他网友回答

道光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帝王,他从小深受父亲与祖父的喜爱,按理说他应该是个被溺宠的小霸王,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这是为何呢?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是真的节俭!笔者将他的节俭分成三个境界,它们分别是:身体力行、节俭成癖、适得其反,下面请听笔者分析。

一、道光身体力行,将节俭进行到底。

道光的节俭源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九月,当时还是智亲王的道光随父亲嘉庆前往盛京(今沈阳)祭奠先祖。当时嘉庆特意从仓库拿出太祖努尔哈赤生前遗物,并声情并茂地与道光讲述太祖当年打天下时的艰苦。听完嘉庆的讲解,道光触动颇大,立志要像先祖那般,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决不辜负父皇对他的期望。

回京后,他当即叫人将房间奢华之物一概搬走,只留下床辅和桌椅等生活必需品。另外他每天傍晚都让太监出宫买烧饼,由于来回路途较远,太监买来的烧饼往往是凉的,但道光毫无怨言,沏上一壶热茶,啃完烧饼,立即上床睡觉。这样,连点灯的费用都节省了。如果说他当皇帝之前这样做是为了讨好嘉庆,那他当上皇帝后也就没这个必要,可他依旧崇尚节俭。

登基元年,他就停止各省进贡水果、蔬菜、药材等土特产,且不再增建宫殿楼阁。另外他每日不过吃四菜一汤还经常派太监出宫买烧饼。据说除龙袍外,他一个月只换一套衣服。更让人意外的是,有次他的衣服破了,一般皇帝可能就直接换新的,他竟让内务府拿去缝补,但没想到内务府光缝补就花了千两银子。道光虽很愤怒,但内务府总有千百种理由应付他,于是他命嫔妃学做针线活,之后凡需要缝补的活儿都交给她们。

二、道光矫枉过正,朝堂上下身着补丁麻布。

道光以节俭教育子女这无可厚非,但他对大臣的要求却有些不现实。据说他看到官员衣服光鲜就摆出不高兴的样子,还规定六品以下官员不得衣着绸缎,一律布衣布靴。史载道光十年(1834),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立即革了他的职。大学士兼领班军机大臣曹振镛为了迎合上意,率先穿上打补丁的裤子。不久后其他大臣纷纷效仿,个个衣衫褴褛。临朝前,他们或互相哭穷,或相互交流经验,比如哪里可以买到便宜的疏菜,如何将“一斤米煮出五斤饭”等等。道光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以为自己勤俭节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但实际上一切都是假象,当时北京城旧衣的价格突然飞涨,品相稍些好的竟比新的还贵。后来旧袍越来越少,价钱越抬越高,一套寻常旧袍顶得上两套新袍。而大清帝国的早朝列会,从殿上望去,好似站着两排叫花子,皇帝就像是叫花子头,天朝大国的尊严荡然无存。

三、道光节俭成癖,于国家大事面前斤斤计较。

另外道光的节俭与其父嘉庆不同,他已经达到凡事斤斤计较的境界。道光十八年(1838),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该行动最终卓有成效,期间共收缴20200箱鸦片,价值800万两白银。禁烟运动时,林则徐起初采用武力手段逼迫英商上缴鸦片,但收获甚微。于是他采取怀柔措施,承诺他们以一定数量的茶叶作为上缴鸦片的补偿。从结果来看,这个方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商的抗拒心理,但清政府需要补偿的茶叶数额也非小数目。当林则徐将这笔数目上报道光时,道光竟舍不得出茶,犹豫多日也不答复。虎门销烟近在眼前,林则徐只好和邓廷桢等人上奏说:“所需茶叶十余万斤,由臣等捐办,不敢开销。”道光这才悬下心,立马批复:“照所议办理!”

由此可见,道光节俭成癖,以致在国家大事面前不分轻重、难以决断。但实际上节俭本是我国古来崇尚的优良品德,本应大大赞誉。而道光本人却过度要求其子女、嫔妃与大臣奉行且凡事以节俭为主,最终适得其反并非无理由。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在乾隆执政晚期就已经出现颓势,尤其是到了道光皇帝年间,清朝更是在下坡路上越滑越快,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政府战败,开始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泱泱中华成了列强案板上的羔羊。

清朝的没落不是一人之责,世界在不断进步,可清朝一直闭关锁国,社会弊端积重难返,道光继位后,也曾想励精图治,带领大清重回往日盛世模样,可是当时的清朝已经病入骨髓,还有外敌虎视眈眈,道光皇帝的资质也是很一般,没有大刀改革的魄力,最后整顿没有成效,不了了之,尤其是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败,道光皇帝心灰意冷,不再作为,得过且过地走完了帝王生涯。

道光作为皇帝确实并不优秀,但倘若他接手的是一个盛世,我相信他是可以扮演好守成之君的角色,将祖宗基业兴盛的传下去,之所以会有此假设,是因为道光这个人是很不错的,身上有大多数帝王不具备的优点。

道光是嘉庆的嫡次子,但嫡兄早亡,所以道光是以嘉庆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身份尊贵、地位超然,清朝历史上除了同治皇帝是独生子,继位毫无悬念外,当属是道光继位最为顺利,也几乎没什么悬念,在这样一位皇子身上居然看不出沾染了什么纨绔子弟的气息,反倒是其父嘉庆皇帝的谆谆教诲都良好的体现出来了。

就如对待皇族兄弟避讳的问题,雍正登基,众兄弟“改胤为允”、乾隆不要求改字、而嘉庆为了避免众兄弟改名字麻烦,自己改名颙琰,道光也跟着父亲将自己改名为旻宁,其实嘉庆皇帝对他影响最深远的教育还是在生活朴素上,使得道光皇帝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在道光皇帝还是智亲王的时候,跟随父亲嘉庆前往奉天祭祖,嘉庆皇帝特意拿出清太祖用过的马灯,太宗用过的拐杖等遗物,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听完父亲的话,道光很受影响,便立志一定要学习先祖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不能辜负父皇对自己的一番苦心。回京之后,不仅命人把房间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搬走,就连晚饭也是让太监出宫走不近的路途买回来的烧饼,买回来时已经凉了,但是他并没有丝毫怨言。

继位之后,依旧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连代表皇家威仪的龙袍的都是穿到破、破了补、补了穿,直到后来觉得雇人补龙袍也挺贵的,干脆鼓励后宫嫔妃学习女红,充当免费劳动力,给自己补衣服,手艺好的没准还能充当裁缝用呢?别的皇帝都是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龙袍都备几套,许多穿过一次就不穿了,皇帝节俭到道光这个份上的,确实也是没谁了,纵横都忍不住为他的后宫嫔妃抱怨几句了,人家挤破头入宫是吃香的喝辣的,道光皇帝后宫女眷入宫后生活得还没有待字闺中时候舒服呢!

皇帝能够节俭到这个份上也是让后人动容,这样的皇帝按理说是要被千古歌颂的,可是道光皇帝的评价确实不高甚至很负面,主要还是因为他品性虽好,但作为皇帝实在是没有亮眼之处,反而清朝在他手上衰亡的越来越严重。

在继位之初的十年里,道光需要处理的都是内乱,主要就是前人留下的社会弊政以及回族部落的叛乱,弊政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道光也在积极出台措施整顿吏治,如改组军机,意识到当时的军机大臣能力不大,且经常倚老卖老,于是便撤换军机大臣,整顿了贪污腐败、清查了陋规陋习;同时历经六年平定了回匪之乱,这段时间表现还是可以的。

之后的十年,就是英国用鸦片染指清朝统治、荼毒国人生命的悲剧时代,道光深谙鸦片之毒害,曾派林则徐为两广总督于虎门销烟,也曾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建自己的水师对抗外敌,作为一个曾经是大清盛世的皇帝,道光皇帝是有点低估了英国的,他本以为天朝对付英国可以快速取胜,但是英国军队却一路到达了天津海口,直逼首都。道光懵了,不仅听信谗言,撤了林则徐和邓廷桢的职,还动摇了立场,从原来的主战转变为主抚(即妥协),派大臣与英国进行谈判,最终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且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拉开了中国受辱的近代史帷幕。

在执政的后十年,道光像是被磨平了棱角的石头,失去抗击外敌的热血,也没了整治内政的激情,只是一味的循旧守旧,想守着大清的残骸颐养天年,放任清朝走入内忧外患的境地,纵观道光皇帝一生,他算不上昏君但也绝非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