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灌溉为什么会造成土地盐碱化? 黄河下游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为什么会造成土地盐碱化? 黄河下游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网友提问:

为什么耕地用黄河水长期灌溉会形成盐碱地?

优质回答:

青藏高原原本是由地壳板块挤压,导致海床抬升而形成的高原。因此青藏高原原本是海洋,所以青藏高原土壤的盐碱是极重的。据说青藏高原的土都是咸的。

黄土高原丶华北平原的土壤,大半来自青藏高原,因此盐碱也偏重。黄河源自青藏高原,黄河水也大多来自青藏高原丶黄土高原丶华北平原,所以黄河水盐碱含量较重。因此用黄河水长期灌溉本就盐碱偏重的黄河流域的土地,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盐碱地。

长江虽然也源于青藏高原,但长江水大多不来自青藏高原,而是来自于长江中下游的支流。

长江流域的土壞,也大都不来自于青藏高原,加上南方水系发达,雨水较多,被长江带下来的青藏高原盐碱土,也被充分的清洗干净了,因此长江流域极少看见盐碱地!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耕地用黄河水长期灌溉会形成盐碱地?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直接将土地盐碱化归咎到引黄河水灌溉是不正确的,因为盐(氯化钠)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一种物质,江河湖海甚至是地下水等都有盐分,只不过是含量有高有低而已,例如波罗的海属于半咸水水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它是由于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海域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较少以及河流汇入等因素造成的。

那么既然说形成盐碱地的“罪魁祸首”不是黄河水,那又会是什么呢?在这里小地先来讲一下古代井盐或海盐晒制技艺。

由于古代科技水平不高,生产力较为低下,对于自然的索取通常是靠最原始的方法,即便是一日三餐所需的食盐也是将井水或海水装在器皿(石槽)中并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待水分蒸发完之后就会有盐渍,将这些盐渍收集起来就是古代集市上流通的食盐。

盐碱地的形成其实与古代晒盐的“工序”类似,华北平原、河套平原等地就如同一个个巨大的“晒盐场”,由于这些地区降雨量偏少,引入黄河水灌溉以后,这些被引来的水基本上没有通过地表径流流出,而是一部分被蒸发掉,另一部分则补给了地下水,这样就造成了水中所含的盐分长期在同一个区域积累,而地表土地盐碱化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方面由于气温偏高、降雨量较少,经过漫灌的土壤水分快速被蒸发掉,水中的盐分在原地不断积累,另一方面由于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的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上升,随着地表水分的不断蒸发,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将盐分带到地表,最终形成了盐碱地。

总结:盐碱地的形成与气候环境(例如降雨量、气温等)、灌溉方法等都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对于华北平原、河套平原等地本来就存在降雨量偏少且春季升温快、易出现春旱而言,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利用科学有效的灌溉方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盐碱化。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要问一句,题主的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是自己头脑一热瞎想出来的,还是听人瞎说的,还是在什么材料上看到的???我生长在黄河岸边,对黄河水灌溉对耕地的好处,对农作物的好处那是太多太多了。黄河水是农业的一大是人所共知的。我们这地方是退海之地,是盐碱地,用黄河水改碱,使盐碱地变成良田不仅从老祖宗就知道,而且直到現在也是农业上普遍地做法,从来没听说过用黄河水灌溉把地灌碱之事。当然,灌溉也要讲究科学。一、灌排配套。上灌下排,合理掌握。如果灌上了,不能及时排泄,岂不造成涝灾,即使成不了大灾,也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二、掌握时节,适度灌溉。灌溉水量大小要根据季节需要,比如播种前浇地的用水量要以有适合播种和种子发芽生长为度,水太大了不利于播种和种子发芽生长,水太小了达不到灌溉抗旱的目的。诸如此类,农民都懂得,不赘述。三、根据不同土地决定灌溉用水。如果说是盐碱地,需要改碱,就需要大水漫灌,泡一段时间再将水排出。如果是良田仅仅是为了解决旱情或促进作物生长那么就需视土地旱情和作物生长状况而定,不必大水。四、根据季节掌握灌溉用水。最简单的说吧,春季适当水大一点没问题,夏季则不行。冬灌水可以适当大一点,但也不能太大,地里长期存水不好。如此等等,用黄河水灌溉也是一门学问,不能乱来。但黄河水改碱确是不争的事实。有没有因黄河水灌溉不当而引起土地返碱的事?有。比如土地严重不平,低处长时间存水而高处则无水,这样低处土地里的盐份被“赶”到高处,高处被“浸”碱了,或者相邻的两块,一块长期泡在水里,而另一块则无水,无水的那块地也会被“浸”碱了。但这不是黄河水的问题,是人为的问题,不能记在黄河水的账上!

其他网友回答

谁提的没知识的问题?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河套平原,粮仓之地。皆是黄河水灌溉,两千年了,也没成盐碱地。

盐碱地,怕水浇。地里盐份顺水跑。

黄河水,多泥沙,下游河道易堵瞎。

黄土原,要成宝,推平土地种树草。

建水库,水无沙,有利无害喜农家。

其他网友回答

具不可能我们这盐碱地用黄河水浇地都成好地了这两年污染水浇地好地都快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