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雍正和乾隆 雍正跟乾隆哪个有作为

怎样评价雍正和乾隆 雍正跟乾隆哪个有作为

网友提问:

后人对雍正和乾隆谁的评价更高一些?

优质回答:

炫迈凯来回答[呲牙]

父子两人都很优秀[机智]体现在不同方面,对他们评价各有不同,我本人觉得雍正更好。

雍正从康熙手里接下庞大的帝国,此时的帝国已经出现各种问题,贪污腐败,结党营私,国库亏空等各种问题。这个庞大帝国的问题直接压给了雍正。

雍正皇帝上位大刀阔斧的改革,解决各种毒瘤问题,一度使清朝国库充盈,在西南一带用改土归流的方式解决了。

乾隆皇帝继承了父亲积累下的偌大家业,成就了十全武功,最终留下了诸多弊端的帝国给嘉庆皇帝,办法了白莲教起义。这也让我想到了汉武帝,他父亲和爷爷创造的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成就了汉武帝的武功打击匈奴,最终留下伤痕累累。

所以在我看来对雍正评价会更高,历史没有标准答案,看待问题角度会不一样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呲牙]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雍正皇帝是满清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于1722年—1735年在位,共计13年,庙号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驾崩,传位于第四子弘历,是为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至1795年,紧接着又做了四年的太上皇,直到1799年去世,庙号清高宗。

其实我们可以从一个很简单的细节就可以看出后人对雍正和乾隆谁的评价更高,那就是庙号,因为庙号就是皇帝驾崩之后,后人对其功绩的盖棺定论,虽然自唐代以后大多以褒义为主,但相对其他而言还是较为客观的。雍正皇帝的庙号是“世宗”,我们看看历史上还有哪些世宗皇帝——汉世宗是汉武帝,后周世宗柴荣,金世宗完颜雍。汉武帝与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其西通西域、北伐匈奴的赫赫武功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了共同的名字“汉族”。周世宗励精图治,南败后蜀南唐,北攻北汉辽国,被誉为五代第一名君,若非天不假年,就没有赵宋的事儿了。金世宗与民休息,开创大定之治;推行女真为本政策,保持文化上的独立性,被史学家称为“小尧舜”。从以上三位皇帝的功绩可以看出,世宗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庙号,都是授予王朝兴盛之君,从这点看后人对雍正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我们再来看看乾隆的庙号“高宗”,历史上还有几位著名的高宗皇帝——唐高宗李治,宋高宗赵构。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余年,虽然在治国方面延续了其父唐太宗的政策,对内政治明平,对外继续开疆拓土,灭掉高丽、西突厥等国,但其身体多病,又宠幸武后干政,直接导致武则天掌握了帝国权利并称帝以武周代替李唐,差一点断送了李唐的天下。然后说说宋高宗赵构,这位皇帝就更出名了,作为历史上有名的逃跑皇帝,其一味向女真求和,宠幸秦桧,冤杀岳飞,放弃淮河以北的大片国土,只图苟安半壁江山,时人作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讥讽。从这两位皇帝的事迹我们就不难看出,高宗虽然表面上作为一个赞誉很高的守成之君的庙号,但实际上是褒贬皆有,甚至是贬大于褒的。所以,把乾隆和唐高宗李治及宋高宗赵构并论,并不是一个多高的评价,远不如其父雍正的“世宗”庙号。

我们再从二位皇帝具体的功绩来看看后人给他两上的庙号是否恰当。

雍正执政时间较短,但他非常勤政,在位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他深知康熙后期的社会问题,如朋党斗争;吏治不清;依靠富民政策的实行,加速了贫富矛盾的积累;西北用兵不停,需要继续解决与准噶尔部的矛盾;国帑空虚。他针对现实,结合自己的理想,产生他的政治纲领。

在政治上,他于雍正七年建立军机处,军机处成立之后,排除了王公贵族,也排除了内阁大臣,使皇帝乾纲独断——既不容皇帝大权旁落,也不允许臣下阻挠旨意。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雍正帝重视吏治。雍正赏识执法严,作风雷厉风行,严猛行政,有开拓气魄,政绩显著的官员。如田文镜、李卫在河南、浙江清查钱粮做得好,被誉为“模范督抚”。康熙末年财政亏空严重,雍正位后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

在军事上,雍正帝继续执行清朝的扩张政策。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于雍正元年(1723年)支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纠集二十万人进攻西宁反清,雍正命年羹尧、岳钟琪率兵讨伐,大胜,青海完全归入清朝版图。

雍正皇帝最有影响力的改革措施在经济上,包括火耗归公,摊丁入亩与官绅一体纳粮。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钱粮,加收“火耗”(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他采纳山西官员的建策,说“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上司,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州县养上司是公开的非法贿赂。上司拨州县便成为合法的“养廉”,即官俸的补贴。山西实行后,各省相继仿效,以火耗补完亏空的钱粮,并分拨州县养廉。这一改革形成制度,称为“养廉银制度”,又称“耗羡归公”,即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以后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从直隶巡抚李维钧之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亩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古代收税,只收没有功名的老百姓家,官绅是不需要交税和服徭役的,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官绅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官绅一体纳粮制度从另一方面减轻了国家对平民百姓的盘剥,降低了百姓的负担。可以说,以上改革相比于明朝末年张居正改革更进一步,彻底改变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税收政策,一方面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赋税收入,另一方面减轻了平民百姓的负担,取消了按照人口收税的方式,改为按照土地来收税,为清朝中后期人口暴涨奠定了基础。

雍正皇帝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的改革。清代以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都处于少数民族土司首领自治状态,中央政府是不派遣流官进行管理的,而是采用羁縻政策,坏处是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控制力非常有限,土司们经常叛乱。雍正四年(1726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取消了土司,改派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改土归流对于减轻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有帮助,对清朝实施全国性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版图。

从以上事迹可以看出,雍正是一位锐意改革的皇帝,他的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清朝的统治,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降低了百姓的负担。

再看一看乾隆皇帝的执政功绩。乾隆皇帝曾自诩“十全老人”,列出自己的“十全武功”:1747至1749年的平定大小金川之战、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两次平定廓尔喀。其中新疆用兵三次(两平准噶尔、一定回部),西藏用兵两次(反击廓尔喀侵略),这五次用兵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其他几次“武功”,就有点凑数的嫌疑了,例如清缅战争,清朝连续损兵折将,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搜索一下。

乾隆皇帝还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 ),36000余册,约八亿字。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清朝统治者不利的书籍总数,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因此四库全书的修书过程,对中华文化来说也是一次浩劫。

总的来说,乾隆皇帝的特点是好大喜功,毕竟他爹雍正给他打好了政治、军事和财政的基础,他有充足的国家机器和财力进行对外战争和满足个人欲望(例如六下江南、承德避暑山庄等等)。所以,仅从治国方面来说,乾隆是远不如雍正的,这也反应在两人庙号的差别上。

综上所述,后人对雍正的评价是要高于乾隆不少的,与他们的功绩成正比。

其他网友回答

雍正一心为天下却不能得到当时人们的认同和理解;最为勤恳的皇帝在民众的眼中是个不仁不孝的人;雍正做了那么多实事、好事不被民众所铭,而那些“花花新闻”却总是让人津津乐道。

雍正皇帝就一直不如他的儿子乾隆皇帝招人喜欢,雍正一直以来的形象是严酷、苛刻、吝啬的暴君,乾隆则是一个慷慨、宽厚、仁慈的明主。明明是在时间上一直延续下来的康(熙)雍(正)乾(隆)时代,人们却只承认康乾盛世,独独要把雍正从里面挖出来,以示在这个“暴君”统治之下的时代绝算不上什么太平盛世。事实上,终其一生,雍正都是在殚精竭虑地用尽各种方法去改善税收的体制、提高官僚系统的效率、开源节流、加强国力。虽然因此落得个怨声载道,但雍正留给乾隆的遗产却是实实在在的。比银子的数目更重要的是,雍正给乾隆留下了一个相对清廉、高效的税收和行政体系,为乾隆能够当一个“慷慨宽厚”的明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无雍正整饬,满清恐早衰亡。”

雍正在位十三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立军机处,创立秘密建储制等。正是他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这样一位励精图治、致力于富国强民的皇帝,应该担得上“好人”的评语。

可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却只得到一世恶名,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民间传说,最集中的是他“改诏夺位”、“骨肉相残”、“不得善终”三大恶名。从登上皇位,就传闻不断,说他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河蟹*、怀疑诛忠、好谀任佞。民间流传关于雍正的死因有很多,有说是被吕四娘(吕留良遗孤)谋刺死的;有说被宫女缢死的;有说服丹药中毒而死或中风而亡;更有甚者说其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

可一个公认的事实却是:雍正是封建王朝中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在位13年国库从接手时的所剩无几到卸任时的国富民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雍正在位期间没有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极力整治吏治建立了健全的领导和监督体制。以后人的眼光来看,雍正的“恶名”正是来于自己的功绩。

为了国家,雍正得罪了当时那个国家的大脑和口舌–官员和文人,正是他们能够决定雍正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雍正的好心没有好形象,为我们昭示了一条生存法则:你的形象取决于评价者如何评价。

其他网友回答

就现代人们的观念来看,对于乾隆皇帝的好感更多。

在近些年播放的历史剧中,雍正皇帝始终是一个严肃冷血无情的角色。而乾隆皇帝则总是被塑造为和蔼多情又亲民的皇帝,连民间改编小说故事也总喜欢以他为年代背景。

事实上,他们二人在继任时,面临的朝堂全然不同。康熙子女众多,后期八子夺嫡也为后人津津乐道,对于雍正帝位的怀疑至今也依然存在,这也是人们对雍正帝印象不好的一个原因。然而康熙王朝贪污腐败极其严重,雍正在继位时面临许多挑战,他也大刀阔斧进行了许多政治改革。

不可否认的是,雍正确实是一个兢兢业业,合格的皇帝,极勤于朝政。在位期间,外战不断,内政改革又是如火如荼。总的来说,后代不好印象的来源便是他的不亲近感。他是一个心机决断,不择手段却又政治手段高明的皇帝。

相比之下,乾隆皇帝在接手时便顺畅了许多。乾隆皇帝一生创造了多项纪录,他是中国历史上统治国家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还是历史上作诗最多的皇帝,还有,他可能还是清朝最幸运的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国力达到了巅峰。他重视社会稳定,多次下诏免除百姓税赋,大幅减轻了底层百姓的生活负担。不过,乾隆皇帝一生最大的成就当属开疆拓土,让清朝版图达到了极盛。乾隆皇帝执政生涯中的成就有很多,但错事也没有少干。因此后世在评价乾隆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

论对后世的贡献,他们二人皆是功大于过,都是合格的皇帝。至于谁的评价更高,也是随着时间推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是对乾隆皇帝的评价更高一点,乾隆在位期间,内平三藩叛乱,对外击败准葛尔丹收服蒙古草原,扫平台湾,可以说乾隆是一代明君,开疆拓土是他最大的功绩。 雍正皇帝其实也很有功绩,他在位期间大力整顿吏治,增加国库收入,而且”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损害了太多的既得利益阶层,所以史书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很中肯。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根据都是史书对该人物的记载,所以有些评价并不是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