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都不得不惊叹它的什么 《草船借箭》中周瑜为什么这么妒忌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都不得不惊叹它的什么 《草船借箭》中周瑜为什么这么妒忌诸葛亮

网友提问:

知道了草船借箭这件事以后周瑜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优质回答:

草船借箭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别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型"。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炉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天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放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天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出人意料地说:"曹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别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天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3天包管会有10万枝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长索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己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欢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余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东头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枝箭。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呐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开了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万余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但通天文,识地理,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更善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己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于天,周公理岂能害我"!当周喻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其他网友回答

知道了草船借箭这个事以后,周瑜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提问说的,显然是说《三国演义》故事,这起事件的背景是 : 曹操、周瑜隔江对峙,几次小试牛刀,吴军都略沾便宜,曹操吃了些闭门羹,心中不快。问众人说,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又被窥探水寨,当用何计以破吴军?账下谋士蒋干,挺身而出,说自己与周瑜是同学,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周瑜弃甲归降,而且,不用任何礼物。曹操觉得可以一试,就派蒋干前往江东。

蒋干见到周瑜,周瑜心知肚明,安排宴会款待,同时,当面把佩剑交与甘宁,严令 : 今日宴会,不准提及两军之事,如有违反,不论何人,就地正法。这就是堵蒋干的嘴,不让开口。到了晚上,周瑜假作酒醉,让蒋干陪寝,蒋干误偷周瑜准备的蔡瑁、张允书信,蒋干虽劝说周瑜失败,但探明蔡瑁、张允暗通东吴,自觉立下大功,匆匆返回,献上偷来的假信,曹操一时不辩真假,叫来蔡、张当面质问,蔡瑁、张允不知内情,被问得张口结舌,无话可说,曹操对蔡、张奴颜婢膝、巴结奉承,平时就心中厌恶,一见蔡瑁、张允张口结舌,前言不搭后语,正是通敌征兆,心中大怒,立时下令推出斩首,当蔡、张首级呈上时,曹操心中忽然明白 : “吾中计矣”!但表面上仍镇静自若,以蔡、张贻误军令为由,搪塞过去。众将谋士,也都不敢再问。

蔡瑁、张允是原荆州水军将领,熟悉水战套路,对吴军威胁很大,曹操自损臂膀,周瑜十分高兴,让鲁肃去探问诸葛亮口气,结果,诸葛亮一见面,就向鲁肃贺喜,周瑜听了回报,说这个人是东吴大患,绝不能留。但双方联盟,需要一个光面堂皇的理由。次日,周瑜升帐,故意问诸葛亮 : “水上交兵,何兵器最好”?诸葛亮说,弓箭最实用。周瑜顺着话茬,让诸葛亮负责监造十万枝箭,并故意说十天够不够?但诸葛亮回答说,军情紧急,只三天就行。为表示慎重,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暗中让负责材料的官员,故意寻茬、拖延,到时好追究诸葛亮。

这种情况下,造箭肯定来不及。但诸葛亮算好三天后有大雾,于是,瞒着周瑜,暗暗请来鲁肃,以鲁肃多次食言,让自己陷入危机为由,叫鲁肃暗中调拨二十只大船,每船三十多士兵,用青布为幔,扎束草人千余,鲁肃为人老实,觉得以前让诸葛亮吃了亏,就自作主张,私自按诸葛亮要求,准备停当。第一天、第二天,诸葛亮都没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诸葛亮才密请鲁肃,坐上大船,一路往北曹军水寨而去,距离不远时,令二十只船一字摆开,令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听到报告,下令说,江上大雾,敌情不明,千万别贸然出击,从水陆军抽调上万弓弩手,以乱箭射击敌军。大船迎面草人受箭增加多,船身略偏时,诸葛亮下令,船队调转,再一次让背面接受“箭”雨。 至日高雾散,诸葛亮令收船急回。每船受箭五六千,二十只大船共十万多枝。船到南岸,周瑜已派五百军士搬箭,到中军账缴纳,一枝不少。鲁肃入见周瑜,详细说了取箭经过,周瑜慨然叹曰 : “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及也”!

当然,这个故事是罗贯中移花接木,按照《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 : 【 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实际是孙权乘座大船,窥探曹军水寨,曹操下令使弓弩乱射,船偏重侧倾时,孙权掉船受箭,箭均船平后,安全返回。这件事,时间在赤壁之战五年以后,即建安十八(213),那时候,诸葛亮已经在益州,正筹备或者已经发动汉中战役,不可能在赤壁前线。

其他网友回答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在鲁肃的支持下,孙刘联盟成功,共同抵抗曹操。周瑜诸葛亮谈论破敌之策,二人心照不喧地在手心上写了一个火字,周瑜抚掌大笑,先生高才。周瑜看出了诸葛亮非等闲之辈,谋略不在自己之下,日后必是东吴劲敌,必须为难他一下,若是中计,按军规处置。次日请诸葛亮饮酒,说在水上交战,以先生之见用什么武嚣最好呢?诸葛亮说,两军在水在交战,相距遥远,当然是弓箭最好。周瑜赞同,说,只是时间紧迫,大战在即,军中有弓少箭,甚是烦恼,烦先生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以备应用,不知先生可有这等手段(显然是将诸葛亮的军),诸葛亮沉吟片刻,既然大都督说军情紧急,在下三日内愿为大都督造出十万支箭来。周瑜说,先生高义,若三日之内造不出十万支箭来呢?诸葛亮说,愿军法从事,周瑜大喜过望。。。次日鲁肃来见诸葛亮,责备诸葛亮做事鲁莽,怎能答应大都督三日之内造十万支箭,一无人手,二无材料,大都督军令严明,要是三日造不足箭,必得军法从事,轻者伤残,重者丢了性命,如何是好?鲁肃诸葛亮,虽各为其主,相互爱慕,真心相帮。孔明叫子敬坐下喝酒,边吃边商量,子敬勿忧,只要给我做点事就可以了,给我弄十艘小船就可行?上面用青布遮盖,每艘船上扎立五十个稻草人,我请你到船上喝酒,每艘船用五十名军士,一应鼓乐齐备,今晚寅时出发,但不得让大都督知道。鲁肃安排已定,入夜同孔明上船,径直往曹营前进,卯时刚过,已接近曹营,此时大江上大雾弥漫,几百米望不见人影。孔明令军士擂鼓呐喊,假装进攻之势,曹军报知曹操,曹操才梦中惊醒,只听鼓乐呐喊之声,大雾弥漫不知敌军多少,多疑的曹操怕敌军靠近,毫不犹豫地下令军士放箭,曹军兵士众多,箭如雨下。孔明在船中谈笑风生与子敬饮酒,觉得船向北面顷斜,令军士掉转船头南面向北,继续擂鼓呐喊,曹军只是猛射。{有网友说当时贾诩对曹操大叫,放火箭,放火箭,孔明灾难临头,即使放火箭也无际于事,稻草人是用水浸过的,在大雾的水汽中是燃不起来的,可惜曹操在乱军中没听见,不然孔明就借不够箭),孔明在船中觉得船已平稳,雾气也开始收散,感觉可以了,叫兵士停止擂鼓,齐声对曹营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叫兵士摆正船头,快速顺水而下,曹军望水莫及。。。回到军营,孔明命兵士拔下稻草人上的箭,捆好搬上岸,请都督周瑜过数,不多不少,十万零五百支。周瑜心中打翻五味瓶,震惊、佩服,只得拱手对诸葛亮说,先生真神人也,我不及先生多也,先生为大战立了大功,佩服、佩服。周瑜为国家计,必须置孔明于死地而后快,因怕刘备壮大危及东吴,在后来的借东风中周瑜继续算计孔明,不是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而是为国家除去劲敌。

其他网友回答

答:关于草船借箭的故事,历史上是两个版本。都非常有意思!

其一,见于《三国志·吴主传》《吴历》,建安十八年正月,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原文: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

其二,《三国志·吴主传》《魏略》: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由此可见,“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诸葛亮)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上,虚构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为此,周瑜对诸葛亮有两次公开评价:

一次是鲁肃向他汇报了”借箭”详情后,他对鲁肃说:”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另一次是在与诸葛亮议事时,周瑜当面对孔明说:”先生神算,使人敬服”。

实际上,周瑜对诸葛亮不仅不佩服,反而十分嫉妒并”决意杀之”。因此在”借箭”之后,当见到诸葛亮真的”借”来了东风之时,周瑜发佈的第一道命今不是派兵破曹,而是派丁奉和徐盛领兵,赶往孔明借东风的南屏山七星坛,命令他们”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幸亏孔明早已预知,安排了赵云驾快船接应,这才躲开了周瑜的毒手。

这些情节,都是《三国演义》的虚构。史书《魏略》上倒是记载,孙权坐大船逼近曹营时,曹军以箭射之,使孙权”借”得了不少箭枝。但孙权坐的是大船而不是草船。如果是草船,曹操下令射些火箭,那就不仅”借”不了箭,反而必然会引火烧船。​

也许你还想知道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的知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