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葛亮是否真正参与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中谁献策

历史上诸葛亮是否真正参与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中谁献策

网友提问:

真实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真的有诸葛亮参战并且献谋献策吗?

优质回答:

前言:这是一个看似简单问题,但至今还有大部分读者及不怎么看历史的群众仅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及周瑜,对真实的诸葛亮和周瑜还是弄不清楚,颠倒了主次,往往把赤壁之战的直接指挥者周瑜当配角,可以这么讲赤壁之战与诸葛亮没多大关系。

应答:周瑜东吴都督,赤壁前夕东吴内部也是有不同意见的,戏文里有这么一句话,《文官要降,武官要战》,以鲁肃,周瑜,黄盖等是主战派,在诸葛亮隆中对出台前鲁肃也做了同样的规划,不过是联合刘表,而不是刘备,情因刘备无实力份量不够,更不用说刚出道的诸葛亮了,历记诸葛亮根本没见过周瑜,诸葛出使东吴鲁大夫会见就己不错了,见孙权也只是礼节上接待一下。关键是身份不对等。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早回刘备那儿去了,所以用火攻,诸葛亮祭坛仗剑借东风纯属虚构。历史应还一个真实的周瑜,周瑜虽只有三万水军,面对强大的曹魏大军指挥若定,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利用天时地利,黄盖的苦肉计,一战成名,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枭雄曹孟德,在三国历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像赤壁之战这样的大战,周瑜才是真正的指挥者,诸葛亮才是跑腿的。

另外要说的是只因为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三国才能形成,东吴才答应把荆州暂借刘备,否则刘备还会继续流浪,既然是联吴抗曹,刘备,诸葛,当然也要面对曹操,由于刘备兵力太少,也只能有多大力发多大光了,

主战还是周瑜,孙权的事了。刘备还需向益州找属于自己的落脚点,借别人的东西终要还的,诸葛亮的才能在以后的征途中都有文字记载的,再见!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有历史,我来回答。

诸葛亮参战了,但是只是提出了大概的策略。

刘备当阳之败后,诸葛亮只身前赴东吴,向孙权分析了形势。

他提出了几条事关战略胜负的意见:

第一,北方人不习水战,孙刘联军必能破之。

第二,曹操大军推进的过急,轻兵躁进,可以乘势击败之。

第三, 北军发生了瘟疫。

孙权同意了诸葛亮的计划后,随即派周瑜、程普、鲁肃三人率水军三万,与诸葛亮一同开赴前线,与刘备会师。

后来的事,都是刘备率军作战,诸葛亮就没有再参与作战了。至于草船借箭、火攻之类的策略,有的不是诸葛亮提出的,有的不是诸葛亮做的。就是这样。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当然是参加了这场关乎刘备生死存亡的战争,只是起到的作用没有那么大罢了

我们先看看小说中是如何描述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功绩的。从舌战群儒到草船借箭,从连环计到借东风,最后火烧联营,赤壁之战一切重要的环节都有诸葛亮的参与,可以说打败曹操一半的功劳得归于孔明

那么正史中诸葛亮的功绩到底如何呢?

诸葛亮当时事实上并没有直接指挥这赤壁之战,打仗的指挥官主要是周瑜鲁肃之类的,诸葛亮当时最大的功劳是促成孙刘联盟使得刘备有了喘息之机,史料记载: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其他网友回答

赤壁之战历史记载有诸葛亮参于‘’志‘

很简单‘’亮谏吴抗曹‘’,就一句话。演义,演变成‘’诸葛亮舌战群儒‘’,半回书。

其他网友回答

真实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并未参战,也没有献谋献策。但是,诸葛亮与鲁肃一起促成了孙权与曹操死嗑和孙刘结盟。这个表现,与赤壁之战的胜利作用几乎是同等的。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集中了三十万大军(这基本上是曹操当时能调动的最高兵力了),发布了南征荆州的命令。八月正式岀征。在这时荆州牧刘表连吓带病,就一命呜呼了。九月,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未经一战就投降了曹操。曹操还在长坂击溃了刘备。而益州的刘璋也表示了归顺曹操。此时的曹操似乎已经看到了,一统天下的曙光,与“光明”之间仅隔着孙权。所以,曹孟德将目标琐定在东吴。受到曹军威胁的孙权集团内部岀现了主战派和主降派,而孙权则不知所措,而主战派的鲁肃主动请求去刘备处,试探刘玄德的态度,并主张孙刘联合抗曹。鲁肃见到刘备后,向他提出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见意。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危急形势,主动要求去见孙权,促成刘孙结盟抗曹,因为在“隆中对”里与东吴结盟就是既定方针。诸葛亮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到了孙权。这次会面,才是诸葛亮的真正的第一次出场。他虽然未有过“舌战群儒”,但用充满智慧、策略的言语说服了孙权,放弃观望和归顺曹操的念头,而“舌战群儒”最多不过是打嘴仗。诸葛亮见孙权举棋不定,不知是战好还是和好,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劝孙权赶快投降曹军以刺激他的抗曹的决心。他说“曹操已收荆州,威震天下,马上就要攻打江东,将军估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如果有能力抗曹,早下决心,如不能,也就趁早投降,要不就晚了,那就大祸临头了。”孙仲谋听了很不爽,反问:“刘豫州(刘备官拜豫州刺史)为什么不投降”?到此,诸葛亮,又用激将法说楚汉相争时,田橫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能宁死不屈,不肯向汉高帝称臣。刘豫州乃是大汉宗室之后,英才盖世,受到天下英雄的敬仰,虽事业不成,那是天意,因力量不足,怎能拜伏在曹操脚下称臣呢。”这时,比诸葛亮还要小一岁的孙权(孙权生于公元182年),愣劲上来了,“你可别小看了我,我岂能拿东吴之地,十万之众,拱手让人、低头称臣呢,我决心已定,要与刘豫州共同抗曹,但他还有力量吗?”诸葛亮就等着孙权说这句话了,所以他从容不迫地可孙权,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例如,刘备还有关羽、刘琦水陆精锐两万多人、曹军已是疲惫之师,已成强弩之末,北方人不习水战,而且荆州军民是被迫降曹的,所以将军如能派兵数万,孙刘同心协力,一定可以大破曹军的。最后,诸葛亮还分析了战胜曹操之后的大势:三足鼎立。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坑、一个坑的挖,孙权是一个坑、一个坑地往里跳。并且,表现岀了他在外交、大战略方面的才能。虽然,诸葛亮沒有象演义中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表现,但他在战前,促成刘孙联合抗曹的功劳,并不低于战胜曹军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