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和溥仪没关系 为什么不直接杀了溥仪

清朝灭亡和溥仪没关系 为什么不直接杀了溥仪

网友提问:

清朝灭亡后,为何没人杀溥仪?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清溥仪(1909~1911年)在位总共才有三个年头,三岁即位,至1911年大清灭亡,溥仪还是个6岁小孩,谁还会把先朝的深仇大恨会强加给一个小孩身上,即使在位的三年里,大清朝有辱于中华民族的行为和过错,那都是朝廷大臣和其父摄政王载沣之过,与黄毛小孩又有何干呢?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不可能把所作所为断定是6岁小孩溥仪之见。

即使有到杀的地步了,也无人敢下手,因为溥仪当时还是一个6岁小岁,要杀也要囚禁至成年,不可能对一小孩下此毒手。更何况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是下诏退位,而不是顽固不化,既然自己退位,说明其审时度世,心里明白愿意,那又有什么理由去杀溥仪呢?

但可恶之处就在于做日伪满洲国的傀儡,这是溥仪成年后的不明理处,也是其向往帝王生活的实质复辟,实为卖国贼,勾结日本军国主义忘图颠覆中华民国,取而代之,回到祖辈大清时代,或不甘心丢掉大清,而靠日本人另立新政,真正成了汉族人的奸臣,中华民族的卖国贼,确为中华民族之罪人。

好在当时各界在内忧外患,先除外敌,再解决内部矛盾,中华民族已到存亡之急,搞好民族统一战线,和体现国家申明大义,再加必竟是皇帝出身,而对溥仪采取了教育改造,“能改正错误,都是好同志”,就因为当过清朝的皇帝一定要杀吗?也不是一定的逻辑推理啊,

而种种的不杀溥仪的原因,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也显示出我党对俘虏和犯人的优待,和从民族统一战线出发为大局的重要性。

其他网友回答

孙中山袁世凯不杀溥仪,是相当于溥仪禅位给共和,有什么理由杀他?

黎徐段冯(国璋)曹张不杀,谁愿意损坏自己名声?冯玉祥派人赶走溥仪,已经显得很鲁莽野蛮,何况是杀?

做了日本傀儡康德皇帝,被苏军俘获,苏联能杀他?杀了尼古拉二世已经诟病不断,再说苏联也没有理由更没有好处杀溥仪。

虽说溥仪是战犯,但是 ,前面的都不杀,新中国能杀他?绝对不能杀!更高明的是把他教育改造成普通公民,并安排工作!妙笔生花,史无前例!

其他网友回答

说起溥仪,我想起了山阳公,也就是汉献帝刘协。刘协禅位给曹丕之后,当起山阳公,得以善终。

溥仪与刘协的情况非常像,但又有截然不同之处。

为什么没人杀溥仪?溥仪与刘协有何异同?凌烟阁为你解读一下。以下几条,我按他们的重要程度排列,重要的在前面。

一、溥仪作为大清末帝,把疆域广大的江山禅让给了中华民国,他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无论哪一派政治力量,都没有杀他的必要。

和平禅代是最好的局面。这不像中国古代改朝换代那样,大规模战争和流血冲突,人口减少一半以上。这是改朝换代最好的方式了。溥仪作为清帝国象征,以和平方式交出了政权,这是一大功劳。

何况溥仪3岁即位,6岁就发布了退位诏书,即使大清有错甚至有罪,那么他这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应该负多大的责任呢?

溥仪最该杀的时候,是他去当伪满洲国皇帝。对于一个接受了中华民国优待条件的退位皇帝,他此时已经是中华民族一分子,他接受日本人条件去日伪区称帝,他就变成一个卖国贼了。

只是,他当时没有被刺杀。后来他被苏联俘虏,解放后引渡回来服刑,也算是赎罪了。

(隆裕太后带着溥仪宣布退位)

二、革命方式温和,革命党不够强势,多方势力妥协形成了清之后的政治局面,依然没有杀他的必要。

中华民国一开始是建立在巨大妥协的基础上的。

孙中山的革命党无力夺得全国政权,袁世凯控制着清帝室和北半个中国。最终袁世凯像中介一样,这边与孙中山达成协议,那边就威胁加利诱,让隆裕太后带着溥仪发布了退位诏书,把汉满蒙回藏全部领土禅让于中华民国,还明确在诏书中说了全权委托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只要清帝退位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袁世凯一方和革命党一方的博弈,没有清什么事了。那么也就没必要杀掉末代皇帝。留着溥仪反而好,因为必要时可以用之来表达政治态度。

溥仪最危险的时候,是在张勋支持下复辟。

溥仪复辟对于中华民国来说,是叛国罪。如果严格一点,判溥仪死刑也不为过。这样即树立法律的权威,也能彻底杜绝遗老遗少的复辟念想。

但是,因为张勋实力不过如此,12天就被段祺瑞打败了。而且那时北洋军阀内部争夺不休,谁都不认为大清还能真正复辟。同时,南方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依然是光杆司令,也不过发一个通电而已。

因此溥仪逃过一劫。

(张勋辫子军)

三、溥仪赶上了近现代文明,如果是在古代,大概率被杀。

我们先看看西汉末帝孺子婴刘婴的故事。

历史上开了篡夺之例的王莽,把即将成年的汉平帝毒死(14岁),然后立2岁的刘婴为傀儡。刘婴一生做了三年傀儡皇帝,四岁即被囚,王莽又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这导致刘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子。公元24年,王莽为更始帝刘玄所败,刘婴当时身在长安。平陵人方望等人依据天象认为刘玄必败,而刘婴才是天子正统,便起兵将刘婴迎至临泾,“欲立为天子”。公元25年2月,在临泾被更始帝刘玄的将领李松杀死。

在古代,王朝更替往往是大混乱时期,一个末帝即使是傻子,也依然具有很大的号召力,至少天下人多少还有对前朝的记忆。末帝的这个招牌作用,一般要到被杀才能终结。

溥仪是赶上了现代文明开化的时机,不再是家天下的改朝换代,因此他才没有被血腥地斩杀。

结语:结局可与山阳公媲美,过程有差距

开头说了溥仪与刘协很像,又有不同。这里再把二者对比一下。

公元220年,刘协禅位于曹丕。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

你以为刘协会从此颓丧吗?没有。他在山阳又活出了人生新高度。刘协从一个皇帝,变身为一个称职的“郎中”。他利用在宫中掌握的医术,和曹皇后一起悬壶济世,为百姓治病。他从云台山上自己采药,自采药材和针灸、拔罐等治疗都不收费。刘协因此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刘协于公元234年去世,比曹丕还能活。曹家对刘协始终不错,刘协死的时候,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叡穿素服致哀,并派特使参加葬礼。

刘协称得上是既得了善终、又得到一方百姓爱戴的末帝。

(山阳公刘协)

而溥仪就不同了,他在被冯玉祥赶出故宫后,变得充满怨恨,一心想复辟。

在被赶出故宫前,溥仪依然在皇宫里过着帝王的生活。被赶出来之时,他也成年了,他竟然以恢复祖业为目标,同时心理对社会和民国政府充满了愤恨,一心想复辟。这就是他退位之后最不该、也最徒劳的事情。

因为他书也读不进去,都是靠太监念给他听。后来订阅了一堆报纸,天天盯着外面的新闻,希望找到一点支持与安慰。他如果能多看点哲学、政治与历史方面书籍,了解到世界发展趋势,他应该就不会做这种徒劳无功的事情,后来也不会被日本人利用。

溥仪,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与缩影,他没能利用特殊身份为国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可惜。

(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溥仪表示:总有刁民想害朕!

作为清朝历史上,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无疑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存在。

一般而言,但凡王朝覆灭,末代皇帝即便不想承担领导责任,也不得不将责任承担起了,比如被新王朝干掉。但溥仪作为最后一个皇帝运气好得实在是没了边,不仅清朝灭亡后在紫禁城遛了12年的鸟,还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享了14年的福。而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他又摇身一变成为受害者,共和国成立后还重获自由成了新时代公民。

甚至在去世N年后,溥仪的骨灰仍旧埋到了清西陵,和祖宗相邻而眠。

作为末代皇帝,享受了荣华富贵,最终还能落个自然死亡,溥仪的一生,真的值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清朝灭亡后,没人对爱新觉罗家斩草除根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帝国特殊性质

清朝虽然是我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是这种局面只维持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近代社会,清朝不得不融入国际社会中,清朝逐渐转化为有统治实体、有固定领土、有明确边界的“政府”。

在这样的趋势下,皇帝不仅仅是一言九鼎的天子,更是政府的最高首脑,清朝到中华民国的过渡,不再是王朝的新旧交替,而是历届政府的过渡。

而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已然成为列强的在华代理人。而取代清朝的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背后也是列强势力。因为大家都是列强的走狗,自然没有斩草除根的必要,因此清朝到民国实现了政府权力的和平移交。

2、革命别具一格

和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或者外族入侵不一样,清朝是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中轰然倒塌的。

早先孙文领导的革命派,宣扬排满排蒙思想,革命阻力重重。而修正了民族对立的理论后,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辛亥革命爆发前,虽然起义接连失败,但在清朝高层,因为预备立宪的勾心斗角,清朝失去了汉族官僚的支持,统治摇摇欲坠。所以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独立,辛亥革命迅速取得成功。

而因为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孙文将权力让给清末军阀袁世凯,这就使得清朝到民国的过渡变成清朝高层内部的权衡。

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满族统治者接受了袁世凯提出的退位条件,双方皆大欢喜。

3、溥仪的精明算计

辛亥革命虽然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却不温不火,是真正的不彻底革命,留下了大量的满族遗老遗少,这些人的存在,虽然对保护溥仪没有任何帮助,但却让皇权思想挥之不去,无形中保护了溥仪的人身安全。

溥仪退位时,虽然只有六岁,但在1917年张勋复辟时,溥仪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纷繁芜杂的时局,溥仪懂得进退,风头不对立马躲回紫禁城。而在1924年冯玉祥逼宫时,溥仪也相当识趣地离开自己的巢穴到天津静园居住。

甚至在九一八事变后,溥仪投靠日本做了傀儡皇帝,都表现得人畜无害,给自己留下了足够多的后路。

这些缺乏担当的属性使得溥仪能够在战后审判的法庭上,由被告人转化为证人,世人对溥仪的所谓罪行更多的是报以同情。

直到共和国成立,溥仪也积极参加改造,争取重新做人,这些行为都使得溥仪没有被杀的理由。

所以溥仪的好运不是偶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溥仪是禅位的,袁世凯北洋政府是不会杀他的,坏了名声不好,毕竟曾经是清朝的大臣!

后来他投靠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中国政府是有理由杀他的,但是当时他在日本人的庇护下!杀不了!

后来,他被苏联人俘虏,苏联人当然有能力杀他,但是没有必要啊,因为交给中国人处理它,更名正言顺!

中国政府接受了他,毛主席考虑,他不是没有可杀之罪,但是还是不杀为好,后来特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