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为什么说是帝王的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

资治通鉴为什么说是帝王的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

网友提问:

为什么说《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优质回答:

《资治通鉴》是一本好书,我不建议大家急着去读。不能把资治通鉴作为优先得阅读书本。因为资治通鉴里面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要融会贯通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花费很多的精力。

我建议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的时候,先不要读。都花点时间去研究分析现在,和未来。当你们什么时候感觉到已经不能再发现新东西,或者怎么看都看不懂社会的时候再去读《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再好,但毕竟是过去的书本,资治通鉴上面没有现在的社会制度,法律法规,文化关系。现在是一个世界文化大冲突,大融合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普世观念,还有各种新科技,新理论。制度战争,经济战争,文化战争,科技战争,宗教战争等等,资治通鉴里面很多都是没有的。如果你一点现代的东西都没有,过早让《资治通鉴》的内容灌满你的脑袋,可能会害了你。

《资治通鉴》再强大,也是通去的内容,你只能把它当作借鉴。再借鉴之前,先把现代的东西弄清楚,再通过资治通鉴来相互修正。这样对你的人生来说才是最好的。

资治通鉴这本书再好,但它依然拯救不了,大宋也拯救不了大明,同时也救不了大清还有民国。因为历史再发展,新的新事物太多,资治通鉴再好,也不可能未卜先知!他只是一个历史书。让大家别忙着先读,就是为了你们都把时间个精力浪费在历史之中。

这个只是我个人的意见,我小的时候我爸就跟我说过毛泽东读这本书的事情。但是我一直没有动这本书。到目前为止,除了道德经看活一遍之后,其他的一本都没读书。并不是不读,而是还不是时候读。

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要不要先读,你们自己选择。

其他网友回答

原因是这本书是写给帝王兴衰存亡之道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个人感觉哈, 可能是因为里边讲的都 是王侯将相们为人处事, 还有和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大家们 ,平时的日常处理。治国之道、驾驭群臣什么的宗旨不都是这些事儿。 

其他网友回答

通读资治通鉴之后,我最大的体会是人不能对自己掌握之外的人或事抱有任何幻想。任何自我说服或者自我安慰的”应该会,应该不会”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列代英明帝王无不如此,妇人之仁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和伤害。

特别体现在做决定上,一定要善谋善断,任何决定都是基于所掌握的信息和对形势的正确判断。通观中国历史,每个朝代建立者都值得研究,在他们身上都有很多相同的君主特质。每个君王都是靠战争起家,而在战争中,对形势的判断极为重要,用孙子的话说就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也就是要研究敌方情况,我方情况,还有地形友邻等外部情况,将整个态势了然于胸,并根据态势做出决断。但是对于老大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起正确的战略方向,战略正确了,个别战役战斗失败才不会影响到整个局势的发展,当然,这里还要涉及到基本盘的问题,基本盘必须稳固。

先说战略的选择。先简单说说秦统一六国,秦朝的统一,是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的,对于秦朝来说,有一个优势就是打垮西边少数民族之后,主要找略方向就在东方,而当时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很好的分化了山东六国,使其每次合纵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东方,前期主要压力在于三晋和楚,当时要取得对三晋的战略优势,就得先解决楚国,把楚国的势力压缩到东边,使其不能轻易的和三晋联合在一起,要对楚国取得优势,就得拿下巴蜀,对楚国形成了西、南包围之势。解决楚国之后腾出手来解决韩国,长平一战,几乎倾全国之力拿下上党地区,从此对东方诸国特别是赵国取得了战略优势,后面的不过是时间问题。后期,楚汉争霸,刘邦的战略就是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不过项羽打仗实在太牛逼,在那个时代无一是其对手,刘邦是屡战屡败,最后僵持在荥阳一代。好在项羽政治不行,也就是战略还是差刘邦一截,树敌太多,被刘邦逐一拉拢,此时刘邦的战略主要是主力粘住项羽,韩信北上突围,京布、彭越游记于项羽后方,项羽手下无人,不得不亲自出马解决后方,可以曹无咎不听节度,被刘邦突破了正面。光武帝时期亦然,先打下河北和河东,先向南最后向西。战略的选择不一而足,也不可完全照搬,每次都有其特点。

再说说基本盘,基本盘主要就是经济和人才。孙子曰日费千金。没钱很难打仗,钱来源于两个方面,自己的和敌人的,孙子还曰了,要取用于敌。当然,经济上主要还是来源于自己,要有稳固的大后方。上面说到的秦一方面是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的生产力,另一方面打下巴蜀之后贡献了很大的税赋和人力,刘邦一直有稳固的关中,项羽后方一直不稳,光武帝有稳固的河北和河东,特别是河东粮草不断。那么在人上,更不用说了,秦国后期人才大多都是他国过来的,刘邦有三杰,光武帝有南阳一众豪族,朱元璋有一众濠泗兄弟,老人家更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老人家说的好,政策定好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在人才问题上,作为领导者,对下属是什么样的尿性一定要心中有点b数,有的可用于心腹,有的可用于爪牙,有的只能是合作关系。心腹的选择是要慎之又慎,要能够控制得了,很多时候,心腹的反噬比敌人还要致命。当然,要能够控制下面人,没点手段是不行的,任何手段,不外乎赏和罚,但是在运用上却很微妙,用不好,适得其反。除此之外,能够让人能偶团结在老大周围,捐妻子,冒锋刃,不过是为了有肉吃,没肉吃,空谈理想是不行的,也就是说要实事求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具备点英雄气概,何谓?刘四爷,刘裕,高欢,重八等,都是出身寒贱,但天生有那一股子英雄气概,让人倾心相随。

以上可以看出,战略选择和基本盘的重要性。特别在战略上,可以好好看看《论持久战》。

在形式分析上,很多君王并不一定擅长,所以形势分析不一定是自己做的,但是决心必须是自己下的。在判断和下决心方面,不能由别人代劳,别人的选择不一定对自己最有利,形成依赖之后还有被取代的危险,也不能犹豫不选择,宁愿结果错了都不能给人优柔寡断的印象,那样便会拖延时机,最坏的影响是失去威信。当然,在决断上,个人性格起到很大的作用。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爆后,坐在车上一路往西逃,车上除了滕公,还有两个小孩,惠帝和鲁元公主,两个人可是他的亲生骨肉啊,逃命要车快,刘邦是毫不犹豫三番将两个亲骨肉踹下车,还好每次都被夏侯婴捡了回来。

能够正确做决断的基础,当然是掌握信息,所以建立直控的信息系统就很重要。孙子言”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里不展开讲。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什么用呢?其实用处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在职场之中,面对复杂的职场斗争,你是把自己的前途交给上级和同事呢,还是面对任何问题都自己先分析一番,想办法搜集信息分析判断,直到自己心中有数。比如说,上级交代你和另一个人去完成一件事情,你必须亲自参与到整个过程,对每个环节都必须过目掌控,如果偷懒或者过于相信你的搭档,十有八九就会被坑。比如有一个新职位空出来了,自己的条件也达到了,是不是就觉得自己应该得到那个职位?其实这时要问问为了这个职位我付出了什么,付出过没有,对于能够决定谁在这个职位的上司,我对他了解多少?和他关系如何?他需要什么样的人在这个职位上?我在这个职位上对他的好处和用处是什么?我有没有舍得花一些钱物等代价在这个职位上?如果什么都没做,很有可能是一个和别人睡了一觉的人上去了。自己没有得到,不能怨别人,别人也是付出代价的。

还有一点,任何生存,都是斗争得来的。如果没有保持高昂的斗志和进取精神,是很难生存的。当然,根据形势,有的时候处于战略守势,有的时候处于战略攻势,守时积蓄力量,攻时谋定后动,所谓庙算而后胜。用孙子的一句话说就是“胜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求胜”。

人世间本来就是灰色的,因为介于天堂的白和地狱的黑之间,在这灰色的人世,只能以灰色的规则和态度来处事,人能看到和运用的不过是眼前的一个灰色色度,往上不会是白,往下也不会是黑,还是另一种不可把握的灰。

这灰色的人世间,不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予他人,或托于鬼神。

其他网友回答

资治通鉴,是专门讲个人修养治国理念,的一本书,同时也是古代政治家,帝王必读之物。书中的内容,大致以王朝的兴亡更替,政治上的利弊得失,人才上的驭人之术。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巨作,更是一部结论著作,通过历史事件,通过历史人物,为我们的未来寻找答案,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侧面形容资治通鉴,我想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贴切的了(遗忘历史的人,必将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