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三角理论的三个要素 什么是舞弊三角形

文章的开头,我来给大家普及一个管理学上的知识——舞弊三角论。

什么是舞弊三角论呢?

它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史蒂文·阿伯雷齐特提出。该理论中的舞弊形成的三大条件分别是:(1)激励或压力——管理层和员工有实施舞弊行为的外部激励因素或压力。(2)机会——环境给管理层或员工提供了实施舞弊行为的机会。(3)态度或合理化——存在着一种态度、特质或一套伦理价值,它们让管理层或员工做出蝇营狗苟之事;或是,某一环境产生的压力足以让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不当或不法之事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考学也好,找工作也好,竞争是免不了的,但是,一旦一群竞争者中,有家庭实力强大的,最后被牺牲的,多为无权无势无钱的农家女。接下来,我用舞弊三角论来分析一下,贪污腐败舞弊分子,怎么就能心安理得地做出了偷换别人人生的苟且之事来的,他们究竟是出于怎样的一种犯罪心理?

(1)从激励或压力来看:

压力,可分为经济压力、恶癖压力、工作压力或其它压力。

大家都是普通人,活在这个世上,都需要花钱,都有着各种经济负担。且一般手中有点小权的人,他们也就一个普通的经济收入。没有徇私舞弊,得来一些灰色收入,他们的日子也不见得过得有多好。再说,谁会嫌钱多呢?那么,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上演了。

有的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只要自己手里有点权,就忍不住要使个坏。所以,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如果你要做成某件事,一定不要说出来。等成功了,再对别人说。怕的就是有人从中使坏。

有的人做在某个职位上,也是需要看各种人的脸色,才能安稳的。尤其职务腐败的人,如果他们不同流合污,可能职位不保,甚至工作不保。

另外,也会有一些私人的压力。比如自己的亲生孩子不是很优秀,为孩子的将来担心。如果有机会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一劳永逸,有的人就愿意铤而走险、丧尽天良。

(2)从机会来看:

只要一个人在某有一个系统、某一个单位、某一个岗位上呆了很多年,熟悉里面的一切流程,也有了几个比较铁的人脉,那么,要做一些舞弊行为并非难事。再好的内部管控,也控不住集体舞弊、团伙舞弊。

其次是缺乏先进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一些单位,往往过于自信,对人性缺乏认识,于是,过于信任内部工作人员,尤其,过于信任手中有点权力的工作人员,以至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内部信息的畅通机制,缺乏对工作质量的考核机制,更没有成文的惩罚机制。此种工作环境,只会让有心为恶者,狂妄自大、胆大妄为。

而农家女,尤其家里比较贫困的、没有社会关系的、老老实实的、自己又比较优秀的农家女,为什么被邪恶“选中”呢?因为选择这样的农家女,他们成功的概率很大。这样的农家女,即使被欺负了,家里谁来给你撑腰?家里有这个见识、这个远见、这个资金来给自己优秀的女儿维权吗?不会。实际上,大多数情况,家里还巴不得这样优秀的农家女早早找份工作、嫁个“好人家”,以解“燃眉之急”(农民家庭,都不容易,谁家不想尽早脱困。)。说白了,以婚姻的形式“卖女儿”是合法的,也是社会传统所认可的。

另一方面,即使你有智慧,有远见,有见识,你坚持要维权。你一个农民出身的姑娘,你有多大能量?人家就给你拖着,你能花几年时间去维权?你维权你还必须“有礼有节”,否则,随时可以反咬你。有几个农家女会不认命的?(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很多苦,我都受过。)

(3)从态度或合理化来看:

以舞弊行为偷换农家女人生的恶人,他们会给自己的苟且行为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要么,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或母亲);要么,这个农家女聪明,即使没了这个机会,她还可以去别地找到机会,说不定还有更好的机会,而我的孩子,没了这个机会,就什么都没有了;要么,农家女家里负担重,就算考上了,也不一定读得起,早早工作,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或者,农家女大学毕业就够了,读什么研究生,读了研究生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早点嫁人。这些无耻之徒,剥夺了别人的人生,还当自己是多么明智,当自己在做好人呢!

这些贪污腐败分子,谈不上是打老虎,他们就是小苍蝇。但是,这些小苍蝇,却可以实实在在影响别人,尤其是底层人的人生。这样的小苍蝇不除,真是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