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却因不孝被杀 孔融让梨长大因不孝而死

孔融让梨却因不孝被杀 孔融让梨长大因不孝而死

网友提问:

让梨的孔融因为不孝被杀,对此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我国,相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长在教孩子礼貌谦让时,都以孔融让梨作为典范。可是,真正了解孔融生平事迹的人却没有多少,尤其是孔融被定上不孝的罪名被杀的事更让大部分人不可思议。那么,历史上的孔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是太山都尉孔宙。孔融自幼聪明好学,少年时便以才华横溢远近闻名,汉献帝即位后,孔融先后历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等职。孔融在北海任职期间,虽然有设置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举荐贤良等政向,被时人称为“孔北海”。但总体而言,孔融政迹平平,就连黄巾军判乱都平定不了,最后还被其所困,求救刘备帮其解围才得以脱身。在任六年后的孔融,被刘备上表推荐兼任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主议朝政。汉献帝在孔融的参议下,取消了奸臣马日磾的葬礼,阻止了朝庭想恢复肉刑的决议。建安五年(200年),南阳王刘冯、东海王刘祗英年早逝,汉献帝想为他俩发布哀怜(一年一祭)的诏章,被孔融引经据典的说服取消。后人评价孔融从政以来的政迹,能说上口的也就仅此而已,别无其它。如果拿他政治上的作为与他文学上的造诣相比,他在政治上简直就是一白痴。否则,他也不会被以不孝的罪名被杀。

身为议政大臣的孔融,竞然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公然对抗,。曹操攻取邺城之后,曹之子曹丕私娶袁熙之妻甄氏为妾,孔融编典讥讽,曹操很是不爽。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伐乌桓,孔融又出言讥笑:“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随后,孔融又公然反对曹操上表禁酒的作法,而且言辞傲慢无礼,让曹操大为恼火。身为政治家的曹操,自然不会放任处处跟自己作对的同僚阻碍自己的霸业。

于是,曹操写信给孔融的死对头山阳人郗虑,故意挑拨他俩的关系,使孔融更加成为郗虑的眼中钉。郗虑在孔融的“父子无恩论”的文章中找到这样一段话:“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象一件东西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故而,曹操指使当时的丞相给孔融罗列“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特别给孔融扣上不孝的罪名杀掉孔融!

孔融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他刚正不阿的骨子里缺乏政治远见,故而导致他被集政治、军事、文学于一身的曹操算计,实在可悲可泣!错就错在孔融作为一个不懂政治的文人却步入政途,导致满门抄斩的无言结局……

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点赞、点评,欢迎大家发表不同的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孔融是一个混球儿!

1.孔融的母亲是一个满脑袋浆糊儿,没有是非观,凡是人家认为好的才是好,自己的儿子基于本性的需求都不好。她让自己的孩子痛苦、恐惧、无所适从,一言一行只能看她的脸色行事。

孔融一家没有亲情,只有怨恨。以孔融的一段名言足可洞见他家的爱恨情仇:“父之于子,情欲发耳;母之与子,如物寄粲中,倾则离耳。”父子关系,是因为父亲情欲发作而产生的结果;母子关系,是杯子与里面装的水一样的关系,倒出去就没关系了——怀孕期间有关系,生出来后就没关系了。

这是孔融被杀罪状之一。

2.孔融最大的追求是“樽中酒不空,座上人恒满”。关键是喝完酒就胡说八道,聚众纵论国是,这是被杀的最本质的原因。

3.孔融所有的事迹都是用愚蠢荒唐的行径在作死:

a救王俭做事草率结局是王俭没救成而搭进哥哥的小命儿;

b拍脑门儿打仗每打必败;

c逼属下到没粮的地方找粮而一日杀五部督邮(刘备打一个督邮就得亡命天涯);

d有部下左祖承给他出好主意反被杀;

e丢了北海郡后跑到许都谋差而拍郗虑的马屁——又找机会说郗虑坏话(为此,曹操评价孔融为“浮华狡狯之徒”);

f干扰军国大师(曹操征乌桓、发戒酒令,孔融捣乱);

g不戴帽子光着膀子私闯宫掖。

总之,孔融就是一个讨人嫌的混球儿。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段悲惨、血腥的历史,发生在汉末三国乱世。

孔融一家人都具有不畏强权、舍身取义、忠诚守信的秦汉风骨。孔融人品高洁,刚正不阿,忠于汉室,不惧身死,不仅不能为曹操所用,还强烈反对曹操封侯称公称王以逐渐篡汉的企图,因而得罪了强权曹操。遭到曹操的嫉恨,被找借口予以杀害。

自小聪慧的孔融,难道不知道拍曹操马屁可以换取荣华富贵?难道不懂得向强权奴颜卑膝可以活命?并非不懂,是不愿意而已,孔融有自己的做人底线,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孔融遭到曹操亲信的诬陷,被罗织以“不孝”罪名而遭到处死。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强权政治,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死后还要摸黑他。

当时曹操连孔融的一对小儿女都不放过,全部予以杀害,其中女孩只有九岁,男孩只有八岁。若是仅仅因为孔融“不孝”,又何至于杀害这两个小孩?可见曹操对于孔融仇恨之深。

孔融出生于公元153年,年纪轻轻就成了东汉时期的一代大儒,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才华横溢,人品高洁,名满天下。其散文锋利简洁,六言诗隽永深刻,是当时年轻一辈的人生偶像,在士人中影响巨大,其一言一行,都对时局构成重大影响。

孔融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等洋洋洒洒,深切時弊,甚至深得曹丕的喜爱与推崇。

公元183年,二十岁的孔融应朝廷征召担任司徒掾属,暗中察访不法之徒,准备予以检举弹劾。当时宦官集团受到皇帝宠信而弄权,而孔融准备弹劾的基本都是这些宦官的亲属。孔融的举动吓坏了朝中尚书,其检举文书被扣押,孔融向尚书义正言辞地陈述宦官亲属的罪恶,毫不隐晦。

公元184年,何皇后同父异母的兄长何进担任大将军,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又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不久,因鄙视胆小怕事的上司御史中丞赵舍,孔融托病归家。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何皇后之子、十五岁的刘辩继位称帝。何皇后成为何太后,在大将军何进辅佐下掌握朝廷大权。二十六岁的孔融被朝廷征召为司空掾属,授为北中军候。三天后,转任虎贲中郎将。

恰在此时,一直意图除掉宦官集团以肃清朝政的大将军何进,在进宫途中却突然被宦官集团伏击杀害,并州牧董卓率兵进入都城洛阳,铲除宦官势力,趁机掌权,在施行一阵子善政后,逐渐撕下贤达开明的面具 ,开始胡作非为,祸乱朝政,期间废黜并杀害何太后及汉少帝刘辩,改立刘辩同父异母的弟弟、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继任皇帝。

孔融则与董卓当朝争辩,反对其专权。董卓愤恨不已,将孔融明升暗降转任议郎;接着将孔融调往黄巾军肆虐的北海为相,意图借助黄巾军的力量除掉孔融。在北海期间,孔融爱护百姓,重视教育,举荐贤良,颇有政声。

得知黄巾军即将攻打北海城(今山东潍坊),孔融派太史慈前往青州平原城向时任平原相的刘备求救。刘备那个时候治理平原县勤施善政,抚养生息,政绩卓著,深受百姓拥戴。刘备见到太史慈后,很是惊讶,道:“哎呀,大名鼎鼎的孔北海居然知道天下还有我刘备啊!”

结果在黄巾军猛烈攻城、孔融命悬一线时,被刘备率兵所救,并且刘备还帮助他赶走了黄巾军,自此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这个时期,各地郡守、刺史、州牧组建了以袁绍为统帅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节节败退的董卓,裹挟着汉献帝刘协,逃离洛阳,跑至长安。临行前,董卓将洛阳洗劫一空,并放火焚毁了洛阳城。

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战死于黄巾军之手。在袁绍的支持下,陈宫、张邈劝说好友济北相鲍信,将兖州交给曹操掌管。曹操由此实力大增,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开始了对兖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血腥统治。

同年,董卓被王允、吕布联手杀掉,接着董卓部将李傕、郭祀等率兵回攻长安,吕布逃走,王允自杀,汉帝刘协沦落于李傕、郭祀之手。李傕、郭祀则挟天子以号令诸侯。

公元193年,陈宫张邈的好友、名士边让,因不服从曹操的征召,其全族三百余口被曹操屠杀,其他好友也接连被曹操杀害,这引起了陈宫、张邈的愤恨。

此时关东联军发生了分裂,一派以袁术为主,追随者有幽州公孙瓒、徐州牧陶谦等,另一派依然以袁绍为统帅,追随者有兖州曹操、益州刘璋、荆州刘表等。

公元194年,以兖州为大本营的曹操率领十多万大军向东攻打徐州牧陶谦,沿途大规模屠城,不分男女老幼鸡犬无余,尸积如山,泗水为之不流。孔融、刘备则分别带领三千多兵去救援徐州、抵抗曹军的攻击。

陈宫张邈等人被曹操的暴行进一步激怒,于是趁曹操在徐州作战期间,迎接吕布入主兖州,驱除曹操留守势力。曹操后院起火,被迫从徐州撤兵,回救兖州。徐州牧陶谦则交给刘备四千丹杨兵,表封其为豫州刺史,让其驻扎在小沛。

公元195年,陶谦病重,他认为只有刘备才能保全徐州百姓,临终时委托别驾从事糜芳、典农校尉陈登把徐州交托给刘备。

孔融与糜芳、陈登一起前往小沛,极力劝说刘备接受陶谦接管徐州的遗托。刘备掌管徐州后,为了徐州免于遭到曹操的再次进攻,带领徐州脱离袁术阵营,改与曹操、袁绍建立了联盟关系。

回救兖州的曹操,多次被吕布击败,陷入穷途末路,在袁绍的大力援助支持下,重新崛起。历经一年多大大小小的战斗,最终驱走吕布、陈宫,夺回兖州。

公元196年,曹操听从毛玠的建议,迎接已经自长安逃至洛阳的汉帝刘协,迁都许昌。许昌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吸引了天下大批人才投奔,曹操实力得以进一步大幅度增强。曹操还利用与刘备的联盟关系,借助汉帝的诏令,把孔融、陈登、陈群等刘备的朋友从刘备身边一一调离,先后调到外地担任郡守、刺史,其中把孔融升任青州刺史,既削弱了刘备的力量,又为自己拉拢人心,企图将孔融等人收归己用。

但是,孔融鄙视曹操的人品,对曹操滥杀无辜、屠城屠俘、凌驾于汉帝刘协之上非常不满;并且,孔融警惕性特别强,很早就看出了曹操企图代汉的野心。孔融后来被调到许都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开始变着法子讥讽、嘲弄曹操,多次违背曹操的意愿,甚至公然成功营救拥汉派的代表人物――汉末重臣杨彪(杨修之父)。

公元199年初,刘备与曹操联手击灭吕布、夺回徐州,随即进入汉帝刘协所在的许都;在曹营期间,目睹曹操做事冷酷无情、对人残忍好杀、对汉帝刘协飞扬跋扈,刘备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赶紧于次年春,以阻截袁术为名,带着关羽、张飞匆忙逃离步步惊心的虎穴曹营,不久杀掉曹操的亲信、徐州刺史车胄,重新接管徐州。同年夏天,刘备在曹操亲率大军攻来之时逃离徐州,投奔袁绍。此前,因曹操实力大增,并且掌控着汉帝刘协,奉天子以讨不臣,不仅不再听从袁绍调遣,还时常让汉帝刘协下诏斥责袁绍,而袁绍不得不经常上表谢罪、辩解,非常被动,并且对曹操欺凌汉帝刘协的行为非常不满。双方关系日趋恶化,逐渐走向决裂。

公元200年春,袁绍统帅大军进至官渡地区,意图迫使曹操将汉帝刘协送往邺城,即迁都至邺城,而曹操不愿意屈服,于是出兵对抗。经过几次小的战斗后,双方对峙。经许攸献计,曹操夜袭乌巢,破坏掉袁军粮草。袁绍面临缺粮困境,匆忙逃回冀州,大军崩溃,降于曹操。随后,降卒及民夫总计十多万人被诬以“伪降”,遭到曹军坑杀。两年后袁绍郁闷而死。官渡之战后,曹操用时七年,逐渐肃清袁绍残余势力,控制了整个北方。

孔融没能离开曹营,一直留在许都,与意图篡汉的曹操对抗。

孔融固然没有能够与曹操对抗的实力,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不仅不接受曹操的拉拢,对曹操授予自己高官厚禄毫不领情,而且刚直不阿,不畏强权,不惧身死,一再反对曹操。 这让曹操对其恨之入骨,一直想除之而后快 ,不过由于担心孔融的巨大影响力 ,一直没敢动手。

但是,当孔融于公元208年提出“距都城千里之内不得封侯”的建议时,曹操着急了。这个建议一旦得到荀彧、程昱、崔琰、毛玠等人以及孔融粉丝的支持,将严重阻碍曹操称公称王以逐渐篡汉的计划。于是,曹操立即指使手下亲信诬陷、弹劾孔融,制造借口,不管不顾地干掉了时年五十五岁的孔融,算是除掉了一个“眼中钉”。

事后,曹操还利用强权给孔融安上了“不忠不孝”等罪名,用以彻底摸黑孔融。 孔融的一对小儿女也一并被曹操杀害,可见曹操对孔融怨恨之深。

当然,曹操急不可耐地除掉孔融,也为后来的曹魏政权留下了巨大的政治隐患,造成了严重后果。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孔融一家人都具有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风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句成语,就来源于孔融小儿女从容赴死这件事。

其他网友回答

孔融这个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合群,侍才傲物,目中无人根本没有把自己的老板(曹操)放在眼里。比如曹操征讨乌桓时,他讥讽曹此举是大炮打蚊子。 做为老板,曹操的政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想你孔融处处和我作对,我虽有爱才之心怎能让一个不肯依附我的來羞辱我,难道你忘了我的座佑名“宁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吗?

孔融为代表的东汉士大夫阶层,却非常反对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他们认为曹操是二层,是做了对于汉朝不利的事儿,甚至他们直接就认为曹操是在篡位,所以对曹操的政策大加鞭挞 孔融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公知 主宰着整个天下的舆论风向,影响力无与伦比 他与曹操作对 影响力无与伦比曹操就什么事儿也办不成

孔融让梨却不让操,终被杀。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杀一儆百 这才是曹操杀孔融的主要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孔融被杀有多个层面的原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至于孝顺与否,只是找个借口而已,并不重要。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的就是他这种情况。

首先是孔融出身世家大族,在东汉这种世家首先是指有经学传统的家族,而不是说世代为官就算是世家了。孔融是孔子后裔,又少年成名,早早得到杨修的父亲杨彪的品题,所以早早就名满海内了。

曹操虽然出身官宦家庭,父亲曹嵩曾任太尉,但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所以在当时人眼里,曹操虽然出身高官家庭,但是世家大族仍然是看不起他的,把他视为政治暴发户出身。这也就是所谓的曹操身负世俗之讥的意思。

曹操早期还未剪灭群雄的时候,对世家大族和清流总体上还是比较容忍的,一方面是因为他还要收买人心,不能杀孔融这种海内名士,甚至连清流祢衡对他的百般刺讥也只能容忍,最后把他送给刘表,让刘表去收拾,他自己也不愿意动手。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曹操在当时诸侯争霸的战争中该没有取得绝对优势,他控制区域内的世家大族仍然在观网风向,对他还没有完全心服口服,所以他不但对孔融这种士族领袖加以容忍,而且必须遵礼有加。

孔融在当时名气大到了什么程度呢?董卓专政的时候,他就经常嘲讽董卓,但董卓也没有对孔融下杀手,而是把他派去担任北海相,北海当时黄巾军仍然比较猖獗,董卓这就是想投之死地,借刀杀人,也不肯自己动手。因为他同样需要笼络世家大族。

孔融担任北海相之后,虽然也做了很多努力,但他显然不是经济之才,所以黄巾军打过来的时候,他也打不过,很快就被包围了。他没有能力解围,只能派手下的太史慈向附近的刘备求援。而刘备得到孔融的求援消息后,第一反应是非常高兴的说,孔融居然知道我刘备?!

孔融和曹操的另一个区别是,孔融虽然有很多奇谈怪论乃至歪理邪说,但他大体上仍然是一个儒家信徒,而曹操身上来的更多的则是法家。虽然曹操也懂儒家,但基本上是外儒而内法,在为人处事的方式上更接近法家。

曹操也把孔融视为并没有什么实际能力的清谈名士而已,表面上尊重,实际上是看不起的。这个刘备后来攻占益州之后对待许靖的态度其实也是一样的,即便是看不起,也仍然要待以高官厚禄。但孔融并不知趣,反而经常当面让曹操难堪。

孔融和曹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曹操把汉献帝迎奉许都之后,虽然孔融也在曹操控制下的汉朝朝廷做官,但孔融自视为汉朝的臣子,而不是曹操的部属。尤其是曹操越来越把汉朝朝廷不放在眼里之后,孔融对他也越来越不满。

变化发生在曹操彻底消灭袁绍势力之后。袁绍在当时其实是最得世家大族信任的势力,即便是有些人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生活乃至做官,他们内心也仍然把袁绍视为更能代表士族利益的政治势力。所以,当袁绍还在的时候,曹操对这些人都还是容忍的,而当袁绍也被消灭之后,曹操成为最大的政治集团,当然也就无需再继续容忍这些人了。

因此,罗织罪名杀孔融对曹操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行为,意味着他对世家大族的态度的完全变化,这时候世家大族要么像其他的所谓海内名士如王朗,华歆等人一样,明确的倒向曹操,要么就只能被曹操清理出去。杀孔融就是要这些人表态。

比如司马懿,曹操其实早就已经派人请他出仕了,但他还是在观网风向,“不欲屈节曹氏”,而当袁绍呗消灭之后,曹操再次征辟,他马上就出仕了。这也可以说明,司马懿在这之前也认为曹操并没有必胜的把握,袁绍还是有机会翻盘,所以仍然在观望成败一直到袁绍已死,袁绍势力被消灭,他才终于决定出仕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