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怎么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怎么写
《论语》中,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即为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大部分的人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然而,行与知是彼此独立的个体。知此道理者很多,做到的人就比较少。

每个人都有一点“自恋情结”,总想自己比别人强一点;这种强,不在乎知识渊博,有素质涵养,而是要让自己的长相实实在在的比别人强。

如果让一个人去向别人求教,似乎就在承认自己没有别人强。而如果让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向社会地位低的人请教,更会觉得拉掉了自己的身份和架子。

其实人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不真是什么都比别人强。人获得了社会地位,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技能超出了常人,而不是所有的技能都超出常人。武术冠军未必写文章超过普通教师;大学教授游泳可能抵不上摆渡的老者。

不耻下问可以让一个人真正的软实力加强,不需要为了自我的面子而刻意伪装。一个人在刻意伪装的时候,内心是很纠结的;那“心 在腼腆脸在笑”的撕裂感可以让一个人减少一定的生存质量。

如何才能让自己真正得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呢?解铃还需系铃人,即然孔子提出了如何去做,那他一定也做出了什么表率行为。

《论语》讲到,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地向周围的人询问典礼相关事宜,当他问完之后。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孔子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知礼的表现啊。”

孔子所言所行,给我们的正是最好的表率行为。不懂的事向别人问,对被问的人而言,就是一种尊重。

试想一下,有人向你请教问题,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得有成就感?你是不是很乐意把知识告诉别人,会拉近了和那个人的距离?尊重别人是不是一种知礼的表现?

从另外一面说来,你不懂的问题如果就放在那边不问,到时候做错了,是不是又失掉了另外一个层次的大礼?

孔子为师,且为师之鼻祖。如果他说了的话自己不去照着做,就没有一点点的公信力。孔子的话能被国学经典收录,则是对其话语权威性以及品行的间接肯定。因此,多读孔子的话语,你一定会收获匪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有一层引伸含义——为了得到学问,可以不顾一切。

不顾一切地学习,你可以得到很多你当初所不敢想的辉煌。

1993年,有位叫张立勇的青年辍学到广州打工挣钱为家里还债。1996年在他叔叔的介绍下,他来到北京,并直接到清华食堂做了一名卖馒头的临时工。

在清华,张立勇每天晚上都会去听一些大师和名人的演讲,有的时候下班比较晚,只能站在后面听一些结尾,在听这些大师和名人演讲的时候,也让张立勇迅速得到了成长。

为了学好英语,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练习,同时还参加清华大学一些英语俱乐部和英语角活动。

最后通过自己努力学习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托福考试竟然考了630分,这个分数比很多清华在校学生考得还高。

因为这事媒体开始关注张立勇,渐渐地,社会各界开始知道张立勇。

2004年10月,共青团中央向张立勇颁发了“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他被誉为团中央树立的全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之一,还受到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面对面”“新闻会客厅”等有影响的栏目和100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

张立勇当初的背债情况,如果换做其他人,也许就会打打工混混日子了。因为在普通人的心里,辍学代表着自我学习能力不够;背债意味着贫穷,受不到人尊重。

没有学习能力,如果再去学习,那学不出什么成绩来,就是既浪费时间,又给别人说风凉话的把柄。但张立勇没有顾虑那么多,他只是去做了,而且做得很用心,结局也很令人感动。

我不知道张立勇是否是因为读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而刻苦学习,但我相信,今天读过这句话的你,应该知道孔子老先生是多么的具有智慧。

他在若干年前就已经把拼命学习能带来的巨大好处告诉了我们。我们知道孔子老先生是智慧的,我们就应该对他的话语加以研究,并照着去做;如此,你的收获一定超过普通的大众。

有人在电视剧中,看到一些演员扮演正在学习的古人时,会说:“我学习时会不会像他们那样,很有腐朽的学究感?”

其实演员演出来的,还不是真正学习时的样子,毕竟假装和真做效果是不同的。真正用心学习时的人,在当时一眼就让你迷住。

你若不信,你可以试着找找毛主席、周总理学习时的照片;也可以找找胡适、张爱玲的学习照片;实在不行,你也可以看看孩子的语文老师在学习时的样子。

如果你学习一部经典时,自觉自己的样子会给人腐朽的学究感,那说明你对这部经典还没有真正兴趣;真正有兴趣的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学习时的样子,因为那时的他只会沉浸在所学知识中。

如果你因为不了解那部经典的价值而产生不了对它的兴趣,那更说明你还得要学习;因为经典的价值是在其它一本本分门别类的书籍中辅助表达和验证出来的。

如果你读我的文字到现在还是没有想读国学经典的冲动,那你可以到有学习氛围的团体或者机构里多体验体验,氛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多方面的态度,其中学习态度最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