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狐涂丨年度大剧《芈月传》有哪些史实错误?

不狐涂丨年度大剧《芈月传》有哪些史实错误?

最近小狐的朋友圈被《芈月传》刷屏了,大家都被剧中精美的服饰,帅哥美女吸引住了。不过还是有一些喜欢“找茬”的小伙伴用他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剧中的一些历史性错误。这部剧对我最大的感触是,成语用的简直是学贯古今…和氏璧就在你们剧组啊!这个破珠子有什么好价值连城的!摇唇鼓舌是庄子里的,虽然出书的时候应该电视剧已经演到200多集了,我们勉强也接受吧。然后剧组的语文老师就暴走了,整穿了2000年的中国历朝历代…“闻所未闻”【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曲意逢迎”【出处】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如用兵之谋;不惟不能沮止;乃从而附合;曲意逢迎;贻害生民;恬不知恤。”“不择手段”【出处】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举手之劳”【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不得已而为之”【出处】: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眉目传情”【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另眼相看”【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大错特错”【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我知道剧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用得这么多就是大错特错了!我也不是希望你们对观众曲意迎逢,可是修改一下台词不过举手之劳,观众却会另眼相看。我有一个闻所未闻的办法介绍给你们,如果非要不择手段的避开成语,就不要说台词,让演员之间眉目传情来表达,你们不妨试试。我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说这个年代背景的电视剧用成语本身就很尴尬,基本上无论怎么搞都会有槽点;第二个意思是吐槽这部剧的成语实在是用的太多,随便一句话就甩出来三四个,听着真的是心惊肉跳,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穿越。有朋友说,哪里有电视剧会大篇幅用文言文,你们往下看另外说到服装没有办法复古的朋友,请看这里至于为什么秦国人楚国人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魏国人齐国人燕国人赵国人韩国人互相说话都听得懂,上次有人吐这个槽的时候把地球炸了……你们看着办…很多人质疑,就算某个成语能找到确定出处,又怎么知道在那个年代之前没有人说呢?我们理性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主人公能够说出这个成语,无非两种情况:自己想到的或者听别人说的。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我们也没有办法,一只猴子还有可能偶然打出百科全书,一个古人凑巧用了四个字简直太有可能了。但是我们主角是一个小透明,他的抖机灵回答并没有得到大家的点赞,于是他“发明”的这个成语就被淹没在历史长河滚滚的timeline里面了。如果是听别人说的呢?古时不同现在,早上发帖,晚上就成网红,信息传递速度之慢,慢之非常,如果不是记载于书本之上,恐怕难以成为“成语”。比如眉目传情这个词,也许出处会比西厢记成书早,可能王实甫就是听邻居王师傅说了这个词才得到灵感写入剧中,然后广为流传,但这个早的也有限。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这个成语其实是王师傅家的传家之宝,从战国流传下来,写入祖训,直到元代才被发扬光大。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成语”这个词,需要它有一定的流行规模才能够称为成语,比如二十年前你和别人说“普大喜奔”,并没有人会理解,成语的普及需要大V来推动,在古代,这些大V就叫做司马迁,王实甫,凌蒙初。所以我们一般可以认为,史书中能找到的最早记载应该和成语的诞生时间相差不远,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大V转发之后,它们才有成为“成语”的可能。怎么样,看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脑洞大开呢?如果各位在剧中发现什么有趣的地方,欢迎留言跟小狐交流哈~(本文首发于知乎)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