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评价李世民刘邦 朱元璋和刘邦为什么要杀功臣

朱元璋评价李世民刘邦 朱元璋和刘邦为什么要杀功臣

网友提问:

刘邦、朱元璋、甚至李世民他的功臣为何都是草莽英雄?

优质回答:

所谓草莽英雄,大概是与精英大腕相对的。

草莽英雄,就是不读书、没文化,凭着自己的经验往前闯,而闯出一片天地的豪杰人士。

精英大腕,就是知识多,文化高,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权威大拿。

其实,说刘邦、朱元璋、甚至李世民的功臣,都是草莽英雄,这是不对的。

刘邦手下,有张良、萧何,他们都是草莽英雄吗?他们都是读书人。

朱元璋手下,也有刘伯温、朱升、李善长等等,他们都是草莽英雄吗?他们都是读书人。

至于李世民,他本身就是出身世家,文化程度不低。

所以,打天下,没有读书人,是不行的。

但是,没有草莽英雄,也不行。

这就是说,就像一个人的大脑和手脚,大脑做决策,手脚去执行。

没有大脑,无法做出决策,手脚就残废了;没有手脚,大脑的决策无处接受,也是没用。

为什么读书人像大脑呢?

因为,他们读书多,理性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

为什么草莽英雄象手脚呢?

因为,他们经验丰富,感性思维能力强,反应速度快。

读书人长于战略,有决策能力。

草莽英雄长于战术,有执行能力。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是想说:草莽之中出英雄!很遗憾,不成立。

草莽之中有没有英雄,当然有,但数量极为稀少。真正能够陪帝王打天下的,还是那些受过系统教育的世家大族的子弟,至少不会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即使不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也是诗书传家、或者是旁支小户口,平头老百姓极为罕见。

这些受过教育的人,是一个帝王成就大业的核心圈层。

一、刘邦身边有多少草莽英雄

大多数人肯定觉得刘邦就是个流氓无赖,却不知道,刘氏祖上为陶唐氏,刘太公在当地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再说刘邦最初结识的萧何、曹参,都是县里面的官员。张良祖上一直是卫国的相国,陈平如果是个平头老百姓,怎么会识字?如何去游学?而韩信、英布、彭越,又有哪个是出自草莽?

二、朱元璋的小伙伴也都非常人

历代皇帝中,没有比朱元璋出身更低的了。

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常遇春、汤和等武将大多数出身贫苦,但他的下的谋士如刘基、朱升、李善长、胡惟庸、吕昶、王广洋、宋濂、方孝孺等,哪个是平头百姓啊?

夺取和治理天下,不能光靠武将,不能光靠打打杀杀,也需要理政人才和治理人才。

这些谋臣,有的是元朝的官,有的是名声很大的名士,当然不是出息草莽了!

三、李世民就是个官二代

李世民的曾祖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李世民的爷爷,北周柱国、安州总管……至于李渊,姨妈是隋文帝的文献皇后。这一家子,都是关陇贵族!

再看李世民手下,就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来讲吧,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这二十四人,除了个别人出身低一点,哪个不是贵族大家之后?哪个不是当地的贵族豪强?

综述

贵族世家,出人才的机率,远比平头老百姓要大得多。草莽中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出现的机率极少、淘汰率极高。

所以说,知识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电视剧《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是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文盲,确实出彩,但是再往上看,旅长、师长、副总指挥,哪个不是读书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即便在当时也是顶尖的。

最后的大决战,几乎就是黄埔同学在对战嘛!

其他网友回答

漢高祖劉邦,”沛豐邑中陽裏人也”。漢朝創立者,名號”高祖”。世代務農,到他“不事家人生產作業”,但是為人”寬仁愛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好酒及色。”(見《漢書.高帝紀》,下同)劉邦成年後,只謀得個”泗上亭長”(相當於當今村長之職)。秦始皇驪山大興土木,需要各地解送大批勞役。有次,劉邦押送一批役徒,行走途中,親炙役徒之苦難,不忍心,私下放走所有押送的役徒,隨後與十餘個”願從者”流落山林中。因傳說中劉邦有王者“雲氣”,”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待到陳涉起義,各地紛紛響應,沛令也欲以沛應之,其屬下小吏肖何、曹參建議,召喚回流亡在外的本地有影響的人士,這樣既有號召力,也能伏眾。劉邦才在表兄弟樊噲的召喚下,率領已有數百之眾的追隨者,加入到陳勝、吳廣掀起的,詣在推翻秦王朝的農民起義裏。

明太祖朱元璋,“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到其父朱世珍,”始徙濠州之锺離”(明朝時,最後改為鳳陽府)(見《明史.本紀.太祖》,下同)朱元璋尚未成年,因”飢疫……父母兄相繼歿”,”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之後,朱元璋遊僧化緣,遊走”光、固、汝、潁諸州三年,復還寺。”這個時候,元朝政權腐敗無能,政治倒退,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全國各地民眾紛紛揭杆而起,反抗元朝的異族統治。這時候,定遠人郭子興與孫德崖等人結眾在濠州起義,響應劉福通。時年二十五歲的朱元璋毅然投奔到郭子興的義軍,由於他智勇雙全,身先士卒,獲得官兵愛戴;凡軍中所得,全部分給部下,不自留一毫,受到屬下敬重。也因此逐漸得到郭子興的信任,之後郭又將養女馬氏(即後來”大腳”馬娘娘)嫁給他,並視為左膀右臂,凡軍中大事皆與之商議。由於起義軍中成份復雜,內部矛盾百出,派別林立,互不團結,擁兵自重,爭權奪利,就成為未來的大隱患。正是看到這一點,朱元璋從鄉裏募得七百人親兵,郭子興委為鎮撫。之後,朱元璋又與徐達、湯和、費聚等南下定遠打開局面,以期創立自己的根據地,組建自己的子弟兵。”倡農夫以入伍”,”計降驢牌寨民兵三千”,訓練出一支三千人的精銳部隊。再東向夜襲元軍於橫澗山,收降卒二萬。隨後又與另一支義軍領袖,定遠人李善良合兵一處,共克滁州,至此以朱元璋為領袖的這支農民起義軍才站穩了腳跟,鞏固了地盤,為今後在萬馬軍中崛起,獨佔鰲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次子。”隴西成紀(甘肅天水縣)人。”(《新唐書.本紀一》,下同)自晉末始,即世代稱王為公。至唐高祖李淵襲封唐公,隋時先任譙、隴二州刺史,隋煬帝大業十一年,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逢突厥犯塞,屢敗之,突厥懼之,不敢再犯。大業十三年,拜太原留守。時值隋”煬帝南遊江都,天下盜起”。隋朝末年,由於統治者的橫徵暴斂,人民苦不堪言,全國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風湧,隋王朝統治搖搖欲墜。”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謀舉大事”。本為隋朝高官的李淵,雖然屢遭隋煬帝的猜忌,仍無反心,後在李世民的協迫下,和眼見隋朝統治江河日下,才舉旗反隋,最後,由於李世民的出色運籌帷幄,聯絡多方勢力,團結各路江湖好漢,一舉推翻隋王朝統治,為建立唐王朝,立下了蓋世首功。

從上所述,人們已經不難看出,是三位開國者的經歷和作為了。劉邦與朱元璋皆出身農家子弟,所以他們所結交民間豪傑不出世人意外。肖何、曹參出身同鄉小吏,又與同為官場上人劉邦,自然私交甚篤。當劉邦起事後,追隨左右,助之成就大業,功莫大焉。樊噲作為劉邦發小,又與之沾親帶故,自然鼎力相助。在項羽設下的鴻門宴上,他的出色表現,讓項羽也嫉妒地眼紅,最後也讓他放棄了殺劉邦之心。朱元璋所結交的一幫草莽英雄,與劉邦的相比較,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徐達,世代務農,是個典型的的農家子弟。常遇春,早年”從劉聚為盜”。大將傅友德、吳良、耿炳文等都是紅巾軍出身。大將李文忠是他的外甥,朱文正是他的侄兒,湯和是他同裏夥伴。朱元璋還撫養過不少流浪孤兒做為義子:立有赫赫戰功的就有周舍沐英(回族人)、道舍何文輝、馬兒徐司馬、保兒平安等,其中以沐英最著,轉戰西北、西南,最後收復雲南,並在雲南封王。朱元璋的親信將領陸仲亨,與朱元璋一樣,十七歲時父母雙亡,流浪四方,聞聽朱元璋一聲呼喚”來”,就跟從起義。這些將領和士兵都出身貧苦農民,飽受元王朝異族的壓迫,及地主豪紳的剝削,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這也決定了這支軍隊具有明顯的農民起義軍的色彩。李世民出身世代官宦豪族,似乎與民間草莽英雄,是八杆子打不到起的。然而在隋王朝後期,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各地農民舉旗起義,風起雲湧。由於隋煬帝打壓豪族,也讓像李淵這樣的世代豪族感到害怕,順應時勢,就勢利導,投機到推翻隋統治的戰鬥中,利用人民的力量來改朝換代,就機上位,不失為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最後如願以償,奪得江山。這段故事在歷史小說《隋唐演義》,《說唐》中,瓦崗寨、響馬傳,又為後世人們所熟知。然而其中的徐世勣(茂公)、秦瓊(叔寶)、程知節(咬金)、李密、尉遲敬德等,雖說是小說中人,其實也是那個時代中確實存在的人,只不過因為故事的發生、發展、演變,小說中,他們身上發生的事,不一定在歷史的記錄中會有,因小說家言,略常誇張和哄托。但是,在當時,他們起到的作用,可能較之小說中人,則更大,更重要。就是這些人,在與李世民結識後,並為其所用,在之後,推翻隋王朝,徵戰四方,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為民間稱道的則是秦瓊和尉遲敬德,給人民奉為門神,日夜守護民家,這不是任何一位神能夠做到的,這是人民的信任。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99%的英雄来源于草莽。

’有识之士’、’公知’、’地花板将军’,平时忽悠、表现可以,真正的遇到难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平平。殊死相搏时,缺少了胆气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