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庙号和谥号 古代帝王庙号和谥号都有吗

古代庙号和谥号 古代帝王庙号和谥号都有吗

网友提问:

古代皇帝的庙号,谥号,有什么不同?

优质回答: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基本都称为“祖”和“宗”,开国皇帝用“祖”,后面的皇帝叫“宗”。在汉朝,庙号只有前7个皇帝才有,后面的皇帝都没有庙号,后面的朝代就改了,还有一朝双祖的情况,比如明和清。

谥号不是皇帝的专享,还包括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末代皇帝的谥号由后任朝代追赠。谥号一般都挺长,至少15个字以上,比如明成祖朱棣的谥号是“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到了清朝,皇帝的谥号都超过了20个字。大臣能得到的最高谥号是“文正”。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师哥讲史,首先谢谢邀请

庙号的开始时间是起于商朝,隋朝以前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会有的,周朝的时候没有庙号,有谥号,到了秦始皇的时期,因为庙号和谥号都是后人给皇帝加上的,所以被秦始皇废了,到汉朝的时候又给加上了。

而且后世的庙号和谥号也是不一样的,谥号是人死以后才会追封的。一般是按照其生平事迹进行平定的,给予的褒贬不同的谥号,一般明君基本上都是褒奖的谥号,昏君则是相反的。

至于说庙号,通常开国皇帝称“祖”,继任皇帝称“宗”。这个后世所有的皇帝都称宗,是从唐朝以后的,后世皇帝不管怎么样,有没有功绩都是称宗的,但是这个在隋朝以前并不是这样,可以看到西汉时期有庙号的就几位皇帝,并不是全部都有,所以说称宗在后世是很泛滥的。

至于说庙号和谥号的区别,谥号一般比较长,庙号就很简洁。有些皇帝的谥号特别长,比如说唐高宗李治吧,高宗是他的庙号,谥号是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所以庙号和谥号的不同还是很大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