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劝学篇原文及翻译 张之洞劝学篇名句赏析

张之洞劝学篇原文及翻译 张之洞劝学篇名句赏析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于水。这几句名言大家都耳熟能详。今天我们来阅读一八九八年张之洞写的《劝学篇》。

序言中起笔说:昔楚庄王之霸也以民生在勤箴其民,以日(每天)讨军实儆其军,祸至无日训其国人。

他认为:强国之道在:教民、强军;并以强烈的危机感倡导要教育人民。然后以先秦时鲁;齐、晋、秦、宋等国不能与之抗衡为例说明这一论点。

第二段他分析学习的重要性。君子曰:不知其祸,则辱至矣;知其祸,则富至矣。今日之事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

1894年的甲午海战清王朝的海军装备不亚于日军,却惨败于日军。今日之事变就是指这件国家的奇耻大辱。文章接着写:各阶层对这一事件的反应:语其祸,则共工之狂,辛有之痛,不足喻也。有志之士:于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于一。他客观分析新旧两派学问家的利与弊:“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基于以上因素,他指出:夫如是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瘉,而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遂杂出其说一荡众心。

这一时期,科技救国、教育救国、文化救国、强军救国等思想被有志之士提出来并积极实施。封建社会的主事者和文化人呈现:“学者摇摇,中无所主;邪说暴行,横流天下”的混乱局面。接着他笔锋直指问题的表象与根源:“敌既至,无与战;敌未至,无与安。吾恐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矣!”

问题已经在逐层推导中找出来了,哪么下一步应该怎么办,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窃惟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至于怎么学、学什么他认为应该从二十四个方面扎实、细致地实施。这二十四个方面涵盖为“纲”的思想、修身等;“目”的具体办学的形式和内容。他用五个字概括了这二十四个方面,即一、知耻;二、知惧;三、知变;四、知要;五、知本。

为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论点他引用《中庸》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论据:“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最后得出文章的结论:“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他对学习和教育还写了“游学、设学、学制、变科举”等教育专题论文和制度。

荀子的《劝学篇》运用举例、类比意在鼓励持之以恒的学习必然会有进步。张之洞的《劝学》从古及今分析仅仅读《四书、五经》已经跟不上社会、时代的潮流。文章意在倡导广泛地学习新学(西学)。以广泛的中西结合的学习使国家强盛起来。两篇同题作文,着眼点不同,写作手法各异。从阐述学习的目的来说有共同点: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为国效力。这,是他们那个时代有志之士的思想和愿望。

一百年来,我们都在学习;都在强国的目标下努力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