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后的谥号规则 皇后谥号有什么讲究

古代皇后的谥号规则 皇后谥号有什么讲究

网友提问:

有些中国古代皇帝、皇后的谥号为什么那么长?

优质回答:

谥[shì]号这个东西啊,早先并没那么夸张。但是在唐代呢,日月当空照的武则天,打破了传统的谥号观念,将它变成了涉及世俗权利的工具。就这点来说,与宗教在世俗间的发展有很密切的关联。

但是,虽然自古而今从“女德无极,妇怨无终”开始就可见人们意识到女性对感情、事物的发展没有极致(或称“没下限”?),但武则天所做的,也仅仅是打破了谥号的传统观念,包括生前的尊号在内,并没有让人们写出“臣子之心,务崇美号,虽或增盈百,犹恐称述未周。”这样的吐槽(见陆贽《奉天论尊号加字状》)。

武则天的谥号长,最初是因唐中宗和臣子们尊重武大圣的遗命,可到此为止都能算是特例特办,之后也精简回来了。可惜之后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这个废宅的个人主观意愿,显露的是一览无余。“则天大圣皇帝”和“则天顺圣皇帝”……计较这种事情有什么用?绝对是伪男权真小心眼。

再则能证实李隆基擅改谥号的就是李治,当初武则天心疼丈夫李治,弄了个玄幻称号“天皇大帝”,废基非要改成“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这可就是实锤了,总共九个字的长度。之所以这么改,就是因为李废基的私心作祟。“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和李治的谥号字数一样多,躺棺材里岂不是美滋滋?所以李隆基不止小心眼,还是缺心眼。

自此以后,从宋代到清代,历代都认可了“务崇美号”,不加个百八十字的不能叫好皇帝,就都开始讲究起来了。不过真要说的话,除了李隆基这个废渣,大概就慈禧是最不讲究了,没办法,从谥号长度就能看出来。来,对比一下:

努尔哈赤这是加加减减的结果,而慈禧这可是涉嫌自填了。虽说谥号长的未必不是好皇后好皇帝吧,但像慈禧这样的真没法让人接受,很典型的形式主义。

但也正因为谥号上这种“形式主义”的体现,才能让人看出自唐以后,随着中央集权、帝王专制和皇权的日益膨胀……尤以明清之后,联袂宗教、世俗两方面权利后的无可匹敌,才让谥号渐增渐长。寥寥几十字,却让人观感几如旧日的裹脚布一般,是又臭又长!

其他网友回答

谥号变得越来越长,是从唐朝开始的,准确说是从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开始的。谥号在唐朝可以说是个分水岭,唐朝以前的谥号具有对一个人盖棺定论的作用;唐朝之后,谥号则变成了帝王满足虚荣心的工具。尤其明清两代,皇帝、皇后的谥号通常多达十几个、乃至二十几个字。

唐朝以前,谥号具有盖棺定论的作用

谥号制度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主要便是用于人死之后,后人对其一生作为的评价,具有盖棺定论的作用。从西周时期一直到唐朝,只有在秦朝时期,因为秦始皇认为谥号会造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因此予以了短暂废除,但在西汉建国之后便再次恢复。

谥号的字数,在唐朝以前变化其实并不大,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时期:

1、先秦时期,谥号通常为单字,少数用双字,例如秦穆公、晋文公。

2、汉朝至隋朝时期,谥号则主要采用双字,也有少数用三字的。而且,韩潮皇帝的谥号通常都有一个“孝”字,例如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孝武皇帝。

△孝武皇帝刘彻

同时,由于这一时期的谥号拥有盖棺定论的作用,因此,唐朝以前的谥号又分为“美谥”、“平谥”、“恶谥”三种,且每种谥法都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美谥”:例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等。

“平谥”:例如,怀、悼、哀、闵、思、殇等,有同情的意思。

“恶谥”:例如,厉、灵、炀等,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唐朝之后,谥号字数越来越多

唐朝之后,尤其是唐玄宗之后,谥号开始逐渐失去盖棺定论的作用,开始沦为帝王满足虚荣心的工具,再加上又经常加谥,这也导致谥号的字数越来越多。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的时候,为其加谥号文武圣皇帝,这时采用的是三字谥法,并未打破规矩。但唐玄宗在天宝八年(749年),又为其加了一个“大”字,变成了文武大圣皇帝,开始打破规矩。而在天宝十三年(754年),又加上了“大广孝”三字,结果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就变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足足七个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

虽然唐朝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谥号越来越长,但字数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是越往后越长:

1、唐朝时期,多采用五字、七字:例如唐玄宗李隆基的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唐顺宗李诵的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都是七字谥号,而唐代宗李豫的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唐德宗李适的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则都是五字谥号。只有唐肃宗李亨和武则天比较例外,一个是九字、一个是四字。

2、宋朝时期,多采用十六字:例如宋太祖赵匡胤的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的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3、元朝时期,除忽必烈采用六字外,基本采用四字:例如元武宗海山的谥号“仁惠宣孝皇帝”、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谥号“圣文钦孝皇帝”。

4、明朝时期,除朱元璋为21字外,其余基本采用17字:例如明成祖朱棣的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明仁宗朱高炽的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5、清朝时期,除努尔哈赤为25字外,其余基本采用23字:例如清圣祖玄烨的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清世宗胤禛的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对皇帝、皇后的谥号的一生评价。其生前的事迹功过是非,品德俢养,进行褒贬评定。中国吉祥文字几乎用上了,字数也有规定。做官之人也有谥号但字数不能超过皇帝皇后,超过字数的是历代帝王的追赐。如岳飞“武穆忠武”普通老百姓死后是没有谥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