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春运”,猜一猜:唐代为了保障节日运输做了什么 蚂蚁庄园今日正确答案是什么谢谢1.27

古代也有“春运”,猜一猜:唐代为了保障节日运输做了什么 蚂蚁庄园今日正确答案是什么谢谢1.27

点击查看【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2022年(今日已更新)】

  • 1.27蚂蚁庄园今日最新问题答案是什么谢谢:
  • 今日问题:古代也有“春运”,猜一猜:唐代为了保障节日运输做了什么
  • 正确答案:统一运输价格

春节刚过去没多久,大多数人已经踏上了返工的征程。我们把发生在农历春节前后的大规模交通运输的压力现象称为“春运”。

“春运”这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春节回家的情怀也比较深,在我国发生的这一现象也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现象。

我国的春运大军由最初的1亿人次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0多亿人次,尽管近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截至7日今年的春运人次依然达到了5.39亿次,预计到元宵节结束人数还会有小幅上升。

(央视新闻报道)

由于我们国家大力发展高铁动车,目前的春运压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人们也不再单一局限于一种交通工具,通过私家车、飞机等方式回家探亲的人越来越多,有效地分散了人群聚集。

我们不禁疑惑,古代也有不少因工作、经商等原因迁移至异地的人,而且他们的返乡过年情结比现在还要浓厚,古代会不会也有春运?

一、“春运”的历史渊源

古代当然也有“春运”,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不过那时候的“家”的思想比较浓厚,除非是做官或经商才会长途跋涉去较远的地方,并且他们也有足够的资本去支撑,大多数百姓还是祖祖辈辈守在一个地方度日。

但由于古代对于官员的任职地也比较注重,所以很少有官员能够在自己家乡当官,大多数情况下是异地任职,南方人去北方做官,北方人派往南方。

这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群在春节这样重大节日里肯定要忙着回家的。

商人就更不必多说了,终年奔波在外地赚取金钱,建筑新房尚且要回到家乡,更何况是一年一次的春节返乡。

曾有人计算过古代官员回家过年所需的路费,可能要花掉他们三个月的工资。这样耗费财力、时间和精力的旅途千百年来人们还是追逐着呢?

这就是自古以来人们“家文化”的思想。“家”这个词对每个中国人都有难以言喻的意义,它能够带给我们精神慰藉,是我们的情感依托。“家”这个概念已经印在我们的骨子里,成为我们的基因。

回家的旅途虽然漫长艰难,但对回家的期待却是幸福甜蜜的。这就是“春运”的意义 。

二、古代“春运”交通方式有哪些?

不同于现代科技发展带动人们出行方式的变革,古代交通方式少而且人们家庭的经济水平对交通也有很大的限制。

家境清贫的一般劳苦大众多数选择靠脚力,他们基本会带着几天的干粮和另外的几双鞋。由于脚力行走行程过于缓慢,在路上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他们基本是没有时间寻找吃饭的地方。

甚至他们行走的路上也许就没有摊贩的身影,所以随身携带食物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很方便。

不过这种方式只适用于距离不是特别远的人,因此这一类人并不是古代“春运”的主体,真正的“春运大军”则是官员和商人这样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人。

他们从南到北这样空间上需要跨越好几个行政区域,就需要搭乘交通,其中最便宜的要属乘船。

其实跟我们现在的海运类似,船只在河流前行。而这些河流都是自然生成的,相对来讲成本较小,而且载客量大,即使每个人出的费用不高,有足够的客流量船家所赚的也不算低。

同样由于船行进的河流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回家的路线又是各不相同,再加上春节一般是在冬春交替天气还算寒冷的时候,在北方即使有河流也是结冰,船只无法通行。这样人们不得不转乘其它交通,还是存在诸多不便的。

有人说骑马或者乘坐马车,这样就相当于拥有了一辆“私家车”,想走哪条路线都可以由自己决定。

且不说马匹在古代属于重要的战备军需物资,历朝历代对马匹都有很严格的管制。马车的车轮也不是我们现在橡胶车胎可以起到减震作用。

当时车轮是木制的,可想而知坐在马车上有多颠簸。如果走在平坦的道路上,这样的不舒适或许还能减轻一些。

三、古代历朝的“春运政策”

古代面对“春运”中出现的问题,又有哪些政策呢?

秦朝时期,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对人们出行提了速。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於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驰道便是秦当时的国道,我们都知道在秦始皇时期“车同轨,书同文”,这样极大地便利了马车在全国范围的驰道上前行。此外,秦朝还修建了直道、轨路,极大地缩短了行驶路程。

尽管驰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运输军事战略物资,但它仍然是对当时的“春运”产生一定影响的。

到了唐朝就对“春运”问题做出一些努力了。

针对之前交通出行价格的巨大差异,唐朝为了保证节日的运输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运输价格。

《唐六典》中是这样记录价格标准的,根据速度和里程制定标准:陆路运输,马行每天是70里;步行和驴行是50里;车行是30里。若走水路,货船逆(黄)河,要上行30里;逆(长)江上行40里;其他河逆水上行45里。

在节日期间允许运输费用有上下浮动,但为了防止出现哄抬票价的问题,于是规定了最高和最低限价。

这样的措施能够让更多经济条件不宽裕的人也能够回家过年。

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春运,回家方法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唯有一样不变,就是我们回家过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