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对联叫什么 最早的对联是写在什么上面的

最早的对联叫什么 最早的对联是写在什么上面的

网友提问:

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什么?

优质回答:

什么是对联,以及最早对联

对联:是汉语言所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由上联与下联组成,有时还加上横批,横批起到点题的作用,上联与下联之间要求有严格的相关要求:1,字数相同,音节相对;2,词性相对;3,意义相关;4,平仄相对,一般要相对音节的尾字平仄相对;5,一般要求上联的尾字为仄音,下联的尾字为平音。

明朝洪武年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出土了一尊特大的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这个铁十字架上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这个铁十字架与上面的对联应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因此目前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对联的分类:春联、庆联、挽联、楹联

对联按照用途分为春联、庆联、寿联、挽联、门联、楹柱联等。

春联是春节时挂的对联、迎亲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祝寿的对联叫寿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题在建筑物的大门两侧的叫门联、题在建筑物的楹柱,或其它柱子上的对联叫楹柱联。

其中春联最为广泛,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在过年的正月初一日,有在门上悬挂桃符的习俗: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挡土挂于门上用于驱灾辟邪;又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起源于这两种习俗。

最早的春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庆联,在我家乡,娶亲,嫁女有在大门和婚房贴对联的习俗,相信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有这种风俗,这种对联叫庆联。还有新屋入居,新店开张这些对联都是庆联。

寿联,就是为人祝寿庆生的专用对联,一般带有龟、鹤、松这些字眼:比如“龟鹤延年” “松鹤延年”或“松鹤遐龄”等,反正是一些祝人长寿的字词或话语。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

门联、楹柱联,题在建筑物的门的两侧、楹柱上、也包括题在厅堂的照壁上的对联,比如一些名胜古迹,名刹古寺,祖祠等建筑上多有这种对联。比如著名的昆明的大观园天下第一长联就属于这种对联。

其他网友观点

对联是有桃人到桃符演变而来的。

最早见之于文字记载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亲自在桃符板上题写的: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见之文献记载最早的楹联是北宋初期,也就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977年),上海龙华寺碧波亭上的一副: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据说此联是龙华寺一僧人之作。

当时江南吴越忠懿王钱俶,建立龙华寺时,寺僧契盈侍候钱俶游碧波亭时,钱俶见初潮后的黄浦江,水域辽阔,舟船畅游感慨地说:“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于是,寺僧契盈结合钱俶的感怀之语,就在碧波亭的柱子上题写了这副文献记载最早的楹联!

其他网友观点

对联,从其发展史来看,萌芽于律诗形成(唐朝初期)之前,经唐、宋、元、明历朝的发展,鼎盛于清代。

据说,对联,最早以春联的形式出现的,而春联则是从“桃符”转化而来的。桃符产生在秦代前后,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或画上两个神像,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骈文的出现和律诗的定型发展,“桃符”在内容上也产生了变化,形成了对偶的“桃符诗句”,这便是对联的最早雏形。

对联究产生于何时何人,众说纷纭。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最早出现的对联。

但是,据谭嗣同考证,南梁时代的文学家刘考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聊。”其三妹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这虽是诗,但语句骈俪,又题在门上,故可堪称对联面世之首作。这要比孟昶的对联早约四百年。

其他网友观点

春联起源于桃符,早在周代时期人们便在大门旁边挂上长方形的桃木板,希冀能降鬼辟邪。但当时的先民在桃符上写的并不是联语,而是上书驱鬼大神“ 神荼郁垒 ”的名讳。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民间流传最广的春联起源是五代十国时,西川的一位君主,在旧岁除夕之日,在自己的寝宫门前的两块桃符上,御笔亲提两句话“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不想一语成谶,这两句话成为亡国谶语,而这位皇帝便是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

孟昶的父亲便是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孟知祥原来是晋王李克用的亲信,李克用为了拉拢他将自己收养的侄女许配给孟知祥。孟知祥出仕后唐,受到了重用。跟随名将郭崇韬南下,平灭前蜀。后唐庄宗不信任郭崇韬,派孟知祥去监视其一举一动,如有异常,先斩后奏。 但不曾想,郭崇韬在孟知祥到达成都前,便蒙冤被害。后唐庄宗也在京城的政变中遇难,虽然李嗣源平定叛乱,登基即位,史称后唐明宗。但此时的后唐已经风雨飘摇,各地也不再听从中央号令,纷纷自立。此时已经控制蜀地的孟知祥,利用各种手段占据了两川之地,最后孟知祥在934年正月即皇帝位,建国号为蜀,史上称其为“后蜀”。但孟知祥只当了七个月皇帝便一病呜呼,他的三子孟昶被立为太子继承大统。

孟昶刚即位时,他父亲遗留下来的旧臣,看不上新君。而且不守法度,在川蜀之地盘剥百姓,孟昶为了能亲政政权,将父亲留下的不听话的老臣悉数除掉。客观上也结束了贪官酷吏对百姓的横征暴敛,一时间,百姓纷纷称其圣明。 孟昶重视农业生产,把劝课农桑当做地方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恢复农业发展,促使了川蜀之地繁华,富甲天下。孟昶也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下令将晚唐到五代时代的18位词人作品编撰收录,命名为《花间集》。

蜀中大治之后,孟昶贪图享乐,沉湎酒色,跟自己的爱妃花蕊夫人费氏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花蕊夫人也曾试图劝说孟昶能励精图治,但孟昶不思进取,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直到宋军大将王全斌兵临城下,孟昶下令在成都城头树立降旗归顺,后蜀历经二代三十三年最终灭亡。 孟昶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一年前挂在自己寝宫面前的那块亲手书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桃符,在一年后得以应验。

北宋派到成都担任地方长官的人叫做吕余庆;而孟昶投降的那天,便是宋太祖为了庆祝自己的诞辰,而设立的“长春节”。 孟昶作为降臣,到了东京汴梁后,被封为秦国公,但七天后暴病而死。坊间传说,在受降仪式上,宋太祖垂涎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的美色,于是把孟昶除掉,将花蕊夫人据为己有。孟昶四十七岁,壮年暴死,很多史官认为是赵匡胤所为。

其他网友观点

最早的春联,出自后蜀皇帝孟昶,初名孟仁赞,字保元,祖藉邢州龙岗,今(今河北省邢台市)生于太原,后蜀高祖孟知祥三儿子,五代十国末代皇帝(934年一965年)。

孟昶在位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广开言路,让臣子进言,有一天,命大学士在桃符上刻题,悬挂自己的寝室门外,但是大学士的题诗,令他不满意,于是自己写了十个字,这个春联就是,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写下了此对联,是历史最早的记载,后来人们不挂桃符,每年春节,在门口贴起了对联。

其他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