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什么王熙凤当家 红楼梦中王夫人与王熙凤的关系

红楼梦为什么王熙凤当家 红楼梦中王夫人与王熙凤的关系

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什么不持家?让年轻的王熙凤主掌大权?

优质回答:

《红楼梦》中王夫人是贾政的妻子,来自当时四大家族之一王氏家族,贾宝玉和贾元春的母亲,荣国府里掌权管事人之一。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

王夫人把管理荣国府的管理大权交给王熙凤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王夫人和王熙凤来自同一个家族,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同时又是她的侄媳妇,属于亲上加亲的关系,亲情血浓于水,古语说:“井水不落外人田。”从亲情这一块是顺理成章之事。

二、王夫人看重王熙凤的才能。王熙凤的性格生成男性化,才干出众,做事雷励风行,俗有“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王夫人称她为风辣子。

三、王夫人的表像给人的印象是沉闷守旧,诚心理佛的老实人性格,在贾母心中老实人,好儿媳。侍从刘姥姥说:“着实响快,会待人,不拿大。”。但从她对赶走睛雯的狠毒手段和说服贾母放弃林黛玉的绝情来看,她是具有两面性格之人,是一个非常虚伪,阴险狡诈,对人相当残酷的一个人,从王熙凤的结局上来说,王夫人是在利用她侄女王熙凤。

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王夫人把管理权交给王熙凤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这是贾母的良苦用心,贾府经济每况愈下,贾母年纪大了,精力不够,难以操持,贾府又尽是平庸之辈,让王夫人持家,贾母又不放心,认为她能力不够。熙凤为人精明、性格泼辣,虽然刁钻,但会圆滑,所以贾母就把持家的重任,交给了王熙凤,为了惹起非议,就推说王夫人身体欠佳,需静心休养。凤姐才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贾府的管家!

其他网友回答

王夫人不是不持家,而是不管那么多具体琐碎的事情了。大的事情或原则性的问题,凤姐都要征求王夫人的意见。比如刘姥姥来打抽风,怎么对待,凤姐是要问一下王夫人的意见的。再如,料理秦可卿的丧事,凤姐还是要经过王夫人的允许的。王夫人已年近五十,精力没有那么充沛了。荣国府上上下下三四百口人,事情繁杂,一日之内,大小事情不下二十件,处理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

王夫人有识人的眼光。她看到自己的内侄女,年轻干练,又聪明伶俐,完全可以把家里的事情交给她去办,自己放轻松一些。

王夫人表面上看起来木纳,实际上她也不是没有能力,从他对晴雯的处理,以及撵走晴雯后,对婆婆贾母说谎话来看,王夫人还是挺会说话做人的。

王夫人实际上已经知道,邢夫人对贾母把管家权交给她的做法不满。贾母估计也知道。为了平衡起见,她们把贾琏夫妇弄过来,帮她管家。毕竟贾琏是贾赦的儿子。王熙凤精明强干,什么刺头者,到她手里,立马就可以摆平。什么麻烦事,经她一摆弄,立马捋顺。焦大恃功卖疯,大喊大叫,不成体统。凤姐就说尤氏,既然惹不起,就把他远远地打发到庄子上,让他远离家里。

凤姐心明眼亮,会做人,也会做事。对内对外,都有她自己的一套。既不显得过分热情,也不至于冷落。

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打抽风,凤姐先见过后,虽然不知道她的来路,还是非常热情地以礼相待,不管是说的话,还是做的事,都细致周全,无可挑剔。

她让周瑞家的请示过王夫人后,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一吊钱的车费,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令刘姥姥感动不已。凤姐能力过人,巾帼不让须眉。秦可卿死后,尤氏有病,贾珍让凤姐料理这件事。王夫人推说她小孩子家,没有经过这事,害怕她料理不清,惹人笑话。贾珍就说凤姐儿从小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除了她,没有再合适的人了。

凤姐接过来这件大事之后,东西二府忙活,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妥妥当当,竟没有出现一点纰漏,赢得了两府上上下下人的称赞。

凤姐儿是《红楼梦》里的巾帼英雄,又年富力强,王夫人理所当然地把她推向了管家的位置上了。一则自己省心省力,二则可以平衡家族关系,何乐而不为?

王熙凤的上位,完全是倚仗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仅凭什么裙带关系。任何时候,一个人的能力都是他的坚强的臂膀。

其他网友回答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娘家侄女,深得王夫人的信认,因此王夫人称病就退居二线了,但很多大事还得请示于她,小事不管落的个清闲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王熙凤才干出众,读者似乎觉得,自盘古开天地以来,贾家就是她在管家。其实并非如此。在贾珍请求她协理秦氏之丧时,王夫人担心的是“凤姐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而凤姐考虑的也是“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远的不说,贾珠死了没几年,丧事不是凤姐料理的,是谁料理? 当然是王夫人亲自料理。

就是黛玉初进贾府,吃过茶果后的闲谈,王夫人也是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王熙凤的回答,又包括了“太太昨日说的那么缎子”,也是王夫人安排凤姐的工作。接下来王夫人又吩咐凤姐给黛玉衣料。这些都可以看出,在这个时候,还是王夫人当家,凤姐只是在她的领导之下,承担些具体工作。类似于鲁迅《社戏》中说的:“ 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

但是到后文,王熙凤显然已经承担了管理家务的主要职责。比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两宴大观园,要搬些桌几备用(和找缎子一样的具体工作),王熙凤就不再亲自来了,而是分派给李纨:“奶奶原该亲自来的,因和太太说话呢,请大奶奶开了,带着人搬罢”, 显然王熙凤已经责任领导,具体工作是分派给李纨、只需要说两句客气话罢了。

王夫人年纪并不算很大(宝玉挨打时她说的,“已将五十岁”),虽然号称身体不好,其实也没怎么见她生病。为什么她不亲自管家,而是急忙把权力移交给了王熙凤?

原因很简单,王夫人缺少管家的才干,也没有这方面的兴趣。

才干和兴趣,有时候是分离的(比如李白自诩管鲍之才,但从他纵情任性的气质来看,他未必会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家),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的。有兴趣,就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学习,结果就会提高才能;反之,如果没有才干,遇到这类事情也不想管,能推就推,结果就是兴趣了越来越小了。 王夫人应该是后者。她自己告诉过王熙凤:“我天天坐在井里,拿你当个细心人,所以我才偷个空儿。”一有能干的、可以管家的人才,她就“偷个空儿”去了。

没有管家的兴趣,才干如何呢?唉,真不用多说了。敌我不分,抓小放大,心眼死,耳根软,平时放任不管,遇事雷嗔电怒,为打击一两个“假想敌”,不惜折损大将--王夫人的“罪恶”,简直“罄竹难书”。

抄检大观园、逐晴雯、逐金钏儿、逐芳官四儿、结交马道婆这些,已经被读者批判得太多,就不一一分析了。我们只看一件事,就可以看出王夫人的才干如何。

黛玉初进贾府,与众人相见,然后吃茶吃果,这时王夫人突兀地插嘴问王熙凤:“月钱可放完了?” 有人据此分析,王夫人是给黛玉下马威,彰显自己的地位。其实她的地位何须彰显?黛玉又不是三天两天就走,住久了还不知道谁当权?而且从后文来看,王夫人也不是张扬的个性,反倒是王熙凤的“ 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更有卖弄炫耀之嫌。

王夫人这句话,放在平时,是再正常不过的;放在贾母与黛玉初见、悲喜交加的时刻,只能说她多少有点没眼色。这倒也不能怪她,大概在她心里,管家是很严重的事,发月钱很难很艰巨,所以时时在意,一有空就问具备承办人。

凤姐的回答很有意思:“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想是太太记错了”。你问一件事,我回答两件事,可见我对工作是游刃有余。第二件工作没有完成,没完成却不是我的问题,而是“想是太太记错了”,直接归责于王夫人。

这种明显推卸责任的话,王夫人并不以为意,“有没有什么要紧?”她轻易地放过了“没找到”的责任,却含糊地说不要紧,无意中接过了责任,默认了“太太记错了”的归责。

当然,王夫人与王熙凤是亲姑侄,也是利益共同体,这一点小小的推卸责任,王熙凤还算不上暗中陷害,王夫人也完全可以承担得起。所以王熙凤的归责之中,又暗暗含着告诫: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场合,说这些絮叨的家务话是否合适?

王夫人绝对领会了王熙凤的暗示,于是又把话题转移到黛玉身上:“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却又有对王熙凤的轻微指责:你怎么不想着给黛玉拿衣料?

王熙凤岂肯吃亏?“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你现在布置的任务,我早已想到、提前完成了,而且完成得比你更细致周到:你是让我“顺手”拿,我却是专门“预备”,还要等你“过了目”才送来,显示出对黛玉的充分重视,当然也就是对贾母的讨好。到这时,王夫人再也无话可说,只好点头一笑。

还是那句话,这时候的王熙凤与王夫人,不仅是姑侄,而且是盟友,是利益共同体。虽然有小的利益争执与矛盾冲突,还都能服从于共同利益。所以话里话外的意思、明明暗暗的争斗,都能为双方接受,不影响“友谊”。 但从双方的表现来看,一个不分场合不分轻重,一个见招拆招挥洒自如,两下里高下立判。

王夫人也很知道自己的“不行”,所以在以后越来越依重王熙凤,甚至到了丫鬟月钱多少都不清楚的地步。除了出手对付“狐狸精”,她基本放弃了管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