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为什么劝韩信谋反 蒯通游说韩信

蒯通为什么劝韩信谋反 蒯通游说韩信

网友提问:

曾经劝说韩信谋反的蒯通是如何逃脱杀身之祸的?

优质回答:

蒯通是齐国著名的辨士,以能言善辩口吐莲花著称于世,曾今劝说韩信自立为王,但没有成功。刘邦曾一度想杀了他,但是靠了自己的一副伶牙俐齿,蒯通逃脱了杀身之祸。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淮阴侯列传》里,对于这件事有如下记载:

吕后和萧何用计,谋杀韩信之后。高祖刘邦回来看到韩信已死,既高兴又同情,便问吕后:“韩信死时留下什么话?”吕后说:“韩信后悔没有用蒯通的计谋。”高祖说:“这人是齐国的辨士。”就下令齐国逮捕蒯通,不久之后蒯通就被带到刘邦处。刘邦问:“你劝说过淮阴侯谋反吗?” 蒯通说:“有这事,我的确叫他谋反,这小子不用我的计谋,所以自找倒霉走到灭亡的下场,如果这小子用了我的计谋,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刘邦怒道:“我要杀了你。”蒯通说:“冤枉,杀死我很冤枉。”刘邦说:“你教唆韩信谋反,有什么冤枉的?”蒯通说:“秦朝的法度败坏、政权解体,山东地方大乱,各姓诸侯并起。天下英雄豪杰都像乌鸦一样聚集,秦朝丢失的地位,大家一同追逐他,本领高强且行动迅的先抢到,其他人就只有看着。在当时的环境下,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况且天下手持利刃,想干与陛下同样事业的人很多,只是力不从心罢了,又怎么可以把他们全部诛杀呢?”刘邦说:“放了他吧!”就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其他网友回答

蒯通之所以没被刘邦杀掉,逃过一劫,我认为主要是两点原因:

一、蒯通的情商极高,他摸透了刘邦的性情和脾气,假如一味求饶认错,刘邦反而会认为他没骨气,一怒之下,就可能杀了他。所以,蒯通反其道而行之,有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反正是一死,不如赌一把,死前表现一下骨气。结果刘邦恰好喜欢耿介忠义之士。

二、蒯通的口才相当厉害,算得上是反应灵活,辩才无碍。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不仅救了自己一命,甚至还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详细看看他和刘邦的对谈情节,如下:

汉高祖刘邦征讨叛逆归来,闻知韩信已死,且喜且怜,问吕后:“韩信死前有什么遗言吗?”吕后答道:“他说恨不用蒯通之计。”刘邦大怒,下达5A级通缉令,搜捕蒯通。

蒯通被捕,泰然自若。刘邦怒道:“是你教唆淮阴侯韩信谋反的?”蒯通不紧不慢的答道:“没错,正是鄙臣所教,只是可惜,竖子不用我的谋略,以至于身死家灭。假如他能采纳我的建议,陛下您又怎能将其满门抄斩呢?”

刘邦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心想:好个匹夫!教唆别人背叛我,竟然还理直气壮,毫无心愧。今天就让你自食其果。遂大怒,下令道:“把他给我烹煮了!”蒯通义正言辞道:“烹杀我太冤枉啦!”刘邦回道:“教人造反,乃诛九族之罪,冤在何处?”蒯通答道:“秦末之际,纲维失序,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当此之时,英雄辈出,揭竿而起,皆欲推翻暴秦,救民于水火。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至于鹿死谁手,那都得凭本事。再说了,陛下您难道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盗跖的狗冲着尧帝狂叫,不是因为尧帝不仁,而是因为狗只会忠于它的主人。当时天下并未一统,我效力于韩信帐下,那时,为臣只知韩信,不识陛下。况且,天下英雄豪杰想当皇帝的多了,只是碍于能力,没有成功罢了,难道陛下也要全部烹杀他们吗?”

刘邦细细听来,暗自思忖,感觉颇有道理,怒气渐消,下令道:“放了他!”于是蒯通无罪释放。

?

蒯通因这一场对话,千古留名,并留下了一句名言,为后世英雄豪杰们反复引用,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韩信是被吕后,萧何设计解决掉的,造反有可能只是杀人的借口,刘邦知道杀韩信主要就是他功高盖主 所以并未对其身边的谋士下手 再加上蒯通是个人才 那时候纵横家都是神一般的人物 刘邦杀的太多了肯定要做些事迹安抚一下其他人 意思韩信谋反却并未杀其身边谋士以显得自己皇恩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