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李陵为什么投降匈奴 汉朝的飞将军李广是降匈奴的李陵的什么人

西汉李陵为什么投降匈奴 汉朝的飞将军李广是降匈奴的李陵的什么人

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的做法正确吗?

优质回答:

造成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就是汉武帝。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一段名言: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暗喻在汉武帝时李广、李陵祖孙两人因命运不济留给后人的遗憾。时运或称命运是客观存在的。命为常数,运为变数,不同时期的组合才有了人生的千变万化。但时和运的长久不济且发生在李广、李陵身上,真可谓倒霉透了。

李广,武帝时名将,人称飞将军。但在汉武帝时以军功封赏时期,他三次本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却一一错过,甚至一次被俘,凭机智逃脱。终生未封侯,却留下了"李广难封"的成语。

他的孙子李陵,似手时运更差。首次率五千汉军北击匈奴,却因误报,遇上了十万匈奴强敌,以至受伤被俘。诈降了匈奴,未料消息传到汉庭,武帝大怒,不分青红皂白,杀了他全家。绝了李陵后路,被迫真正降敌。

在民族气节、大义和个人生死选择上,李陵是有问题的,这在他和持重守节十九年的苏轼多次交淡中,即有对朝廷的妄杀不满,也流露出了悔意。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许是李陵的终生悲剧!

李广终生未封侯,丝毫不影响后人对他的敬仰!但其孙李陵的投敌,纵有万般无奈,是不能被人原谅的。

千余年后的北宋名将杨业战至最后一人,不想落得李陵下场,以死明志,撞死在李陵碑前,才有了忠烈一门杨家将,千年传颂!

其他网友回答

李陵投降匈奴,不是因为自己的私利,而是由于寡不敌众,并且,在当时来说,李陵完全没有必要做到以死来表明自己的英勇奋战。他诈降了。所以在这方面来说,李陵的做法并没有错。汉武帝呢,不问青红皂白,直接灭族,显然是昏君的做法。

事件起因

公元前99年,李广利率军攻打匈奴,当时的李陵被汉武帝召见,想让李陵去给李广利押送辎重,但是李陵年轻气盛,这种老头干的活,用的找我来吗?于是请求汉武帝,让自己带兵去出击匈奴。但是汉武帝认为李陵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军事能力,于是拒绝了,李陵好说歹说,终于说服了汉武帝,汉武帝给了他5000兵力。

李陵出发后,汉武帝让路博德在半路上迎接李陵,但是路博德是一个心高气傲得人,他很反感当李陵的下属,于是就给汉武帝说,现在秋天了,匈奴兵马强壮,我想留李陵,等到来年春天了,在和匈奴作战。

汉武帝一听,以为是李陵找的借口,不想出兵,于是下令,李陵迅速出兵。

李陵也没说什么,率领着这5000人就奔着单于的老窝去了。

双方交战

李陵和匈奴对峙后,发现对方的兵力实在太多,都不能叫做双方对峙了。李陵的5000人被匈奴的30000多人团团围住,李陵命令士兵鼓起勇气,与匈奴死战,

当时李陵的士兵都决定死战,于是奋力杀敌,接连杀死了好几千匈奴人,匈奴人一看,这人不好惹啊,于是就打算退兵,结果当时的李陵有个下属投降了单于,把情况对单于说明了,单于这才下令全力出击。

李陵用弓箭做主武器,但是弓箭很快就用完了。没有办法的李陵决定刺杀单于,但是人家戒备森严,没有办法,李陵只好又突围回国,但是当时韩延年又被杀死了,李陵心想,这下全完了,我也没脸面见皇帝了,于是就投降了。

事件分析

1,李陵在投降匈奴后,并没有认为自己有错,他说,我率领5000人抗击匈奴3万人,由于没有救援才会失败,我没有错。但是汉武帝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2,汉武帝在之前对待李广时,就显现出了他对李家的不满,有句话说,李广难封,就是这么说的,可以说,汉武帝时对李家有成见的,再加上这一次,由于路博德的上述,使得汉武帝对李陵也有了成见,于是才会让李陵孤军深入。

3,并且在李陵孤军深入后,李广利作为这次的主帅,并没有选择救援李陵,而是冷眼旁观,这个李广利真的是徒有虚名,不符其实。虽有名声,但是军事实力真的一般。

在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对这件事做的最错误得人就是汉武帝。

不顾形势,随意命令出兵。在得到部下的上书时,不加考证,随意判断。得知李陵投降后,又滥杀无辜。所以,汉武帝的做法是错误的。

其他网友回答

汉武帝的做法是正确的

就李陵个人而言,正如司马迁所说,他并非真心投靠,而是战至力尽,不得不降。

但对汉武帝而言,虽然李陵是个人遭遇值得同情,但汉武帝的处理同样无可厚非。

原因也很简单,汉武帝作为一个帝王,他看问题的角度和普通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

当时的背景是,汉朝与匈奴正在展开全面的战争,在这个情况下,汉武帝掌控的是整个战争的大局。

李陵投敌,确实是“情有可原”。然而如果汉武帝不重处李陵,那么难保在这场决定汉匈之间大战中,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李陵,他们都会出现“情有可原”。

所以不管李陵的原因是什么,他投敌是实,在整个战争的大局中,汉武帝绝对需要重处,以儆效尤,这样虽然牺牲了一个李陵,但保住了汉朝的大局,为全局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