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行赏罚文言文翻译 齐威王行赏罚翻译

齐威王行赏罚文言文翻译 齐威王行赏罚翻译

齐威王行赏罚,齐威王行赏罚文言文翻译?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

01 众口一词

卫侯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谋(划),而群臣们却纷纷附和,好像是从一个人嘴里说出来的。子思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

公丘懿子问道:“为什么竟会这样?”

子思说:“君主自以为是,大家便不能建言献策。就算事情处理对了,如果没有听取众议,这其实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而助长这种不正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是无比的昏暗;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长期这样不改,国家就不象国家了。”

这里要补充一下孔家和卫国的关系。

“鲁卫之政,兄弟也”(《论语》)。鲁国和卫国同为周初分封的姬姓大国,不仅国土相毗邻,而且孔子的许多著名弟子都出于卫国,在孔子看来,卫国是推行他政治理想最为适宜的地方。不仅如此,孔子的好友及得意门生子夏、子贡也是卫国人。

据孔学专家匡亚明考证,孔子在“周游列国”十四年中有十年是在卫国度过的。孔子的后半生和卫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故事传为佳话。

有这层关系在这,子思约四十八岁时,居于卫国,后又居于鲁国,和两国国君多有问答,后世也留下了很多对话。而且看这些对话,虽然子思受到礼遇,但批评可是不留情面的。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图

子思对卫侯说:“你的国家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

卫侯问:“为什么?”

子思回答说:“事出有因。国君你说话自以为是,卿大夫等官员没有人敢改正你的错误;于是他们也说话自以为是,士人百姓也不敢改正其误。君臣都自以为贤能,下属又同声称贤,称赞贤能则和顺而有福,指出错误则忤逆而有祸,这样,怎么会有好的结果!《诗经》说:‘都称道自己是圣贤,乌鸦雌雄谁能辨?’不也像你们这些君臣吗?”

02 这事其实不好办

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却并不容易做到,为什么?

1、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如同上文所说,卫国君臣都自以为贤能,自己做的很对。

看历史中这些君臣,大家往往觉得他们很昏庸,可笑。但其实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会如此。

比如,成为领导了,就觉得自己了不起,自己对于工作的看法就是对的,超前的,宏观的;再比如,自己有钱,自己的思维和做事方式也是对的,其他人都很傻,等等诸如此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

作者这里简直是在拉仇恨,对群体进行了群嘲,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也是实情——我们往往会不经意间走进了自我欣赏的一个心理误区。比如,有人说你胖,你肯定不爱听,但称重一下发现最近又胖了几斤,肚子也变大了;说你不思进取,自己明明知道,但估计心里要恨得咬牙切齿——你算老几,用你丫来说我?

《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古代圣贤如此,现代人更应该经常自我检讨,尤其是那些在企事业单位有所成就的人,更应该多反思。

2、一言堂导致不好的风气

领导刚愎自用,不喜欢听意见,长期以往,导致下属没有敢提出意见的。

原因子思也说的非常清楚,说好话自己做官更顺畅,也不得罪人;批评指出错误会被认为大逆不道,弄不好会惹祸上身。

这番话真是一针见血,也是亘古未变的真理。

人们都爱听好话,没有人喜欢听批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基于此,有时,生活中对好友善意提醒几句可能还要思来想去,好好组织一下语言;在工作中则能不说就不说,一来说了可能也白说,二来可能会得罪同事,得罪领导,领导一时生气就罢了,如果领导心眼小,给穿小鞋,那就相当不划算了。

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虚心耐心听从意见,多听取善意的建议甚至批评,这样可能暂时心里不高兴,但对工作来说绝对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毕竟自己是领导,主要负责人,工作如果出现失误还是要自己来承担主要责任,所以,即使我们不谈心胸宽广,仅从自利的角度,也应该多听取建议和批评。

3、失去控制力

最可怕的一种情况就是失去了控制力。

这时,你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你自认为大家都附和你,其实是在看你的笑话——因为此时你已经失去了控制,大家就当看戏一样听你说——反正,没有人会听你的。

最明显的,如明朝崇祯皇帝,施政不得要领,失去了臣僚的支持,后期想筹集军饷,大臣们集体哭穷,虽然崇祯皇帝不太相信并把兵部侍郎的家给抄了,也挤出了点钱,但大臣们仍然坚持说没钱,当然更没人捐了,崇祯干着急也没办法,最后只好相信这个“事实”,不了了之。

也就是说,控制力其实是关键,一旦失去了控制力,就算知道大家是在附和你,你想了解真实情况也了解不到——因为没人会听你的,也自然没人会主动向你反映情况。

03 怎么办?

废话不多说,我们看看齐威王是如何做的。

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1 邹忌讽齐王纳谏——广开言路,从善如流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话说,当初学这篇古文时,感到很奇怪,一个大男人怎么到处让人夸他美丽呢?现在才知道有自恋这么一说,不过,邹忌应该确实很帅,帅的美丽的那种。

2 齐威王行赏罚——实地调查,眼见为实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

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烹,下锅煮,把阿地大夫和那些替他说好话的大臣都给活生生煮了,脑补一下当时的场面,围观者毛骨悚然,这个成语用的太贴切了……

话说,领导立威,有时做好一件事情就够了……

04 总结

下面我们结合齐威王的做法来总结一下,想不被周围人或者下属欺骗,蒙在鼓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会识人用人,能够掌控全局。

虽然在历史上,齐威王以善于纳谏著称,但我们也可以发现,齐威王识人用人的能力也非常强悍: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在任用这些能人的时候,通过对外战争,齐威王已经彻底掌控了齐国的内政和军事大权,更何况,邹忌和田忌关系不好,不知道是不是齐威王有意为之。

纵观古今,只要是贤明的皇帝,当朝必然人才济济,忠臣良将数不胜数,有这么多忠诚的、有能力的核心骨干在周围,基本不会被欺骗蒙蔽。

2、从善如流,广开言路

广开言路,尽量给别人创造提建议的途径和条件。

齐威王是发动国内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从范围上来看,上到大臣,下到百姓,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以;从途径上来看,可以当面提,也可以上书,也可以在公众场合。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这么大胆想法并付诸实践的,是需要勇气的,但同时也反映出齐威王的自信。

现代很多企业希望员工参与企业发展中来,但其实只是一厢情愿,嘴上说说罢了,因为企业并未给员工提供条件。一个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其实都是爱企业的,也希望为企业贡献一点微薄之力,但大部分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点。

3、现场调研

齐威王显然没有听信大臣们对即墨和阿地父母官的评价,怎么办呢?去现场走走看看,仔细调研。

古代因为交通不发达,而且国君必须坐镇都城之内,所以齐威王派出了信任的、有能力的人去即墨和阿地现场查看,其实不用看什么数据,看人民生活的状态就知道了。

所以,想了解真相,还需要去现场。

蒙叔之前在外企作为管理人员,其实是不需要去车间的,而且本职工作与生产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但蒙叔为了搞懂公司运营中的所有细节,即使有各种数据,还是去现场看,听,了解情况。虽然生产现场肯定没有办公室整洁,而且有嘈杂的声音,但可以深入了解生产的细节。这也是蒙叔保持多年的一种工作习惯,受益匪浅。因为有些事情,只有现场去看,才会理解的透彻。

4、奖惩分明

齐威王在广开言路的同时,也明确提到了奖励,而且根据场景不同,给予的奖励也不同;而惩罚呢,则是把人煮了,虽然极端,但效果显著。

对公司做出重大贡献的,以及对公司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都必须重罚,以儆效尤。

而现实中,有的管理者,有贡献的不奖励,犯错误的也不惩罚,最终导致大家的积极性受挫,长此以往的话,没人会去无聊的做贡献,相反,既然犯错误没有惩罚,那大家都犯好了。

再比如,合理化建议,蒙叔之前所在的外企做的非常好:

有专门的软件进行操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看建议的含金量,就算低的也有积分兑换日常用品,多的直接现金奖励,那种做出重大贡献的则奖励的更加丰厚。

就是说,合理化建议,既有硬件支撑,也有制度流程来保障,更有奖励来激励,这样比较完备的制度,员工们的积极性很高,有些技术牛人甚至因为提出重大的技术改进而获得丰厚的现金奖励。

各位好,本头条号正在连载《蒙叔说资治通鉴》,用资治通鉴的智慧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正在小说频道连载蒙叔根据自己经历写的职场小说《首席财务官》,欢迎关注本头条号!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齐威王行赏罚翻译.webp” />

与齐威王行赏罚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