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看穿了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徐庶看穿了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网友提问:

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优质回答:

火烧赤壁是曹操被坑的最惨的一次,而依照曹操诡诈狡猾的个性,他难道没有看出来吗?曹操的手下谋士为什么集体失声?除了徐庶,难道没有人看出点猫腻吗?非也。

其实曹操之所以被骗,完全是因为整个计策太高明而已,高明的连狡猾的曹操也上当了。那么曹操都受了什么蒙骗呢?

为了使狡猾的曹操上当,火烧赤壁前可谓是一计连着一计,计计相连。首先是离间计,周瑜借蒋干探听吴军虚实时,故意让蒋干看到蔡瑁、 张允来信(其实是周瑜伪造的信件),蒋干报告曹操二人是奸细,曹操上当,斩了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

接着黄盖与周瑜暗自商量,表演苦肉计。而苦肉计实现的前提是曹操必须相信,于是为了让曹操相信,周瑜找来善于辩论且有胆略的阚泽前去曹营诈降,阙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凭着一身胆气勉强让曹操相信。

随后曹操派去东吴诈降的蔡中、蔡和来信,信中说了黄盖被周瑜毒打,黄盖愤愤不平的事情。至此,曹操相信了黄盖的苦肉计。但是,苦肉计之后如果想打败曹操,必须让曹操连船方能起效,这时一个神奇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庞统。

庞统骗蒋干向曹操引荐自己,紧接着就向曹操献了连船之计。那么曹操为什么会相信庞统呢?原来,先前曹军大败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北军不习水战,多生瘟疫。试问士兵在船上连站都站不稳,又生着病,如何打仗?而庞统献连船之计,几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 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 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此计一出,武将甚喜,因为他们要站在船上与吴军对敌。那么文臣和那些谋士们呢?他们没有人看出猫腻来吗?有,谁呢?程昱。

程昱当时就提出:连船虽然平稳,但是一旦东吴运用火攻,那么就难以防备,所以不得不防。而这时曹操嘲笑程昱道:你虽然考虑的很周到,却没有发现真正的关键之处。那么关键之处在哪里呢?

曹操得意的说:如果要用火攻,必须借助于风力。如今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没有东南风。而我军居西北之处,如果东吴用火攻,岂不是自己烧自己之兵吗?此语一出,举座皆呼:丞相英明,而程昱就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曹操看到的问题,周瑜随后也想到了,因此周瑜气的吐血一次,然后找到孔明询问良策。诈降计、离间计、苦肉计、连船计,临到最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可惜这刮东风是违背常理的。随后便有了孔明借东风,周瑜烧赤壁之壮举。

因此,回顾整个过程,火烧赤壁前,周瑜的计策被许多人都看到了,庞统知道,徐庶知道,曹操知道,黄盖知道,甘宁知道,阚泽知道,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还会成功?就是因为大家都不相信会有东风。而孔明“一战封神”靠的就是借东风。而整个《三国演义》这本书最精彩之处也是借东风,至今历史上这个东风究竟是怎么来的,还是个谜!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谋士徐庶看出了猫腻,但是碍于刘备的恩情而没有吱声,后借机领兵讨伐马腾、韩遂去了。而程昱也看出了猫腻,但是因为曹操坚持冬天一定不会刮西北风,所以程昱也不再说话。最后也是程昱看出黄盖诈降,但此时已晚,火船已近,风势又起,风助火威,曹操遂败。也许曹操其他谋士也都看出来了猫腻,但是谁又会相信冬天真的会刮东南风呢?

本回答行文逻辑来源于《三国演义》一书,不喜勿喷!

本回答独发于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赤壁之战是三国当中继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发动的第二场大战,这次的战争目标是平定东吴势力,这次曹操的实力之最大的,但是却以惨败告终。

火烧赤壁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曹操本来就是足智多谋,阴险狡诈的,身边的更是谋士如云,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看出东吴周瑜的计谋吗?有人会说失败的原因是因为郭嘉不在,没有看出东吴的计谋,才有了如此的失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很多人包括曹操在内都看出了周瑜的计谋,并非只有徐庶一个人看出来了,唯一失败的原因就是曹操阵营中也不相信会有东风。

面对曹操阵营的巨大实力,虽然是孙刘两家联盟,要想和曹操硬碰硬无疑也是以卵击石。曹操在发动赤壁之战之前,可以说是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实力是大大的增强,中国的北方都已经被曹操平定,收编了很多其他军阀的军队,有袁绍、吕布、张绣、刘表,曹操的军事实力是空前的强大。也使得当时东吴的大都督周瑜使用了一连串的计谋来对付曹操。

曹操的为人,一生精明狡诈,聪明程度异于常人,按理说想要骗过曹操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屡次被周瑜设下的计谋所骗。主要是周瑜的计谋太过高明,而且是一个计谋连着一个计谋。曹操和刘备是不一样的,曹操会听取谋士的意见,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做决定,刘备则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有时候曹操的聪明是过于自负了,在周瑜的离间计当中,蒋干这个打酱油的,从周瑜身边偷会了一个假的书信,曹操看了以后勃然大怒就杀了蔡瑁张允两个水军将领。等曹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被骗了,也不好意思说出来,也没办法惩罚蒋干,只有落一个哑巴吃黄连了。

后来曹操派蔡中蔡和两个人去周瑜那里诈降,周瑜是心知肚明的。没有杀这两个人是因为,这两个人正好可以通风报信,传递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消息,最终这两个人也没有让周瑜失望。周瑜和一班人等商量出火攻的计划以后,又酝酿一个苦肉计出炉了,黄盖作为江东老臣是受了大罪,被打的皮开肉绽的。周瑜这次骗住了蔡中蔡和,却没又骗过心思缜密的诸葛亮和阚泽。阚泽毛遂自荐找到黄盖,两人商量之后,阚泽渡江找到曹操,忽悠曹操真的信了黄盖要来投降,这次是周瑜和黄盖配合的太高明了,曹操再聪明也是想不到的。

想要实现火攻的目的,光苦肉计是不够的,必须要战船和水寨能有连接起来才能实现火攻的效果,这时候凤雏庞统就出场了。庞统的计谋是和周瑜商量好的,碰巧蒋干来找周瑜,在特定的安排下蒋干还是找到庞统,蒋干就在在曹操面前推荐了庞统,一番高谈阔论以后曹操对庞统是刮目相看。

当时对于曹操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所带领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北方人,来到南方是水土不服,也不习惯水战,在船上操练以后大多都有晕船的现象。庞统就给曹操献上了之前和周瑜商量好的连环计,基本上是解决了曹操的大问题。下边引用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对话:

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 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 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这一次曹操是彻底的上当以后,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了,这个人就是徐庶,庞统刚刚要走,被徐庶拦住。

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

徐庶是看出来了庞统的计谋,但是大家都是知道的,徐庶因为刘备的事情,不给曹操出谋划策,他也是说到做到的。他找到庞统,也是为了自保,庞统个他出了个主意,徐庶就抽身去找马腾韩遂去了。

曹操在整备连环战船的时候,程昱是看出来了问题所在,程昱就对曹操说把船都连了起来,东吴用火攻,咱们岂不是都要完蛋了。曹操也非等闲之辈,自幼熟读兵书,对于兵法天文气象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作为一个将军的必修课。因为曹操知道隆冬季节刮的都是西北风,如果东吴用火攻的话,正好是烧了自己。还用火把让程昱做实验,着实的是恶心了程昱了一把,程昱自讨没趣,也不再说了。周瑜也是因为刮的西北风,自己的火攻计划实现不了,之前的努力几乎就要付诸东流了,吐血不止。

对于曹操来说,周瑜的些许计谋对曹操造不成太大的伤害,如果没有东风的出现,历史就要改写了。一个诸葛亮借东风,彻底的扭转了战局,给曹操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曹操和身边谋士都根本想不到的,因为冬天刮东南风,是有悖于常理的。周瑜就是借着这股东风的便利,彻底的打败了曹操,破碎了曹操想征服东吴的梦想。也留下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千古佳话。

在整个赤壁之战当中,周瑜使用了很多的计谋,曹操也被骗了多次。周瑜的计谋都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诸葛亮是知道的最多了,曹操也是知道的。除了一个在战略上的决定,就是连环战船的时候,程昱给曹操提醒之外,其他的没有人提醒。

第一杀蔡瑁张允的时候,两人本来就是降将,被诬陷有异心也是在所难免,曹操当时就知道被周瑜骗了。第二苦肉计,是周瑜和黄盖配合的太完美了,再有蔡中蔡和帮曹操倒忙,算是蒙混过关了。第三庞统的连环计,主管上看是给曹操的一个圈套,在主管上看如果没有东风的出现,这是很适合曹操所带领北方军士的一种战术,(我个人认为曹操的这种水上堡垒应用得当的话,是可以打败东吴的)。

综上所述:曹操和身边的谋士都能看出来东吴的计划,只是谁都不相信在冬天会刮东南风,这是连周瑜自己都不相信的,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败,就是败给了诸葛亮借来的东风,纵使再高明的人也是想不到的。究竟这东风是从何而来,恐怕只有诸葛亮自己知道了。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周之处欢迎评论斧正,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真把曹魏那群拿工资的谋士当傻子?把船都连在一起就算傻子都知道一旦遭遇火攻将连逃跑都做不到。

事实上当时曹老板身边的每一个谋士都提出了这种担忧,只不过曹老板想得比他们想得更多。

都不傻,谁还看不出来,工资可不能白拿

庞统献计时虽然已经是声明在外了,但对于曹魏来说还是一个外人,曹老板本性多疑,对于一个陌生人献出的计策他怎么可能直接采纳?

所以曹老板绝对是在深思熟虑过后才觉得铁锁连舟之计可行的。

曹操影视剧形象

为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就算曹老板本身是北方人,不太了解南方的气候和天气,但他可以去打听啊。

这样一来得到的消息一定是赤壁这个地方在冬季是常年北风和西风的,就算偶尔有南风和东风的情况,曹老板完全可以选择这天避而不战。

也就是说只要决战当天不刮南风或东风,火攻对于曹魏的舰阵来说都没有任何威胁。

赤壁之战

想通这一点后,曹老板不认为把船连起来还有什么不妥,而原著中曹老板也是用这个理由说服的程昱、荀攸等人的。

所以说火烧赤壁本身就存在一个漏洞,就算诸葛亮事先算出了那天会刮东风,但他绝对没本事逼曹老板就在那天决战。

理由同样很简单,曹老板坐拥70万大军,处于绝对的优势,说白了就是我想打就打,不想打你怎么逼都没用。

一力降十惠

而以曹老板多疑的性格来看,吴蜀联军那么迫切想要在这一天决战,里面会没点猫腻?怎么还可能去硬碰硬,他手底下的将士可不是豆子撒成的。

所以诸葛亮借东风这事,我更愿意相信他本身真的会“妖术”,在决战那一刻借来了东风,而不是事先通过气象变化算了出来。

这要不是巫师我都不信

其实火烧赤壁中还有一个漏洞,就是题目中提到的徐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开始把徐庶捧太高的缘故,不让他表现一下有点说不过去,在这里给他加戏了。

也就是庞统献计的第一时间徐庶找到庞统当面揭穿了庞统的计谋。乍一看徐庶了得啊,一眼就识破了庞统的计谋。

庞统影视剧形象

其实只要细想之后就会发现问题,还是风向的问题,你徐庶是诸葛亮肚子里的蛔虫?那个时候就知道诸葛亮能借来东风?

还是说徐庶本身和诸葛亮就是师出同门?诸葛亮会的你也会?所以早就料到诸葛亮会去借东风来烧曹老板的舰阵?

徐庶影视剧形象

如果不是,那我实在想不出徐庶是怎么知道决战那天会刮东风的,当然不排除徐庶不了解赤壁一带的天气情况,随口诈庞统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理性看待火烧赤壁,这不过只是一个艺术品,并非真实的历史,千万别当真,否则危害不小。

而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虽然也是以曹老板败退结尾,但并没有什么铁锁连舟,更没有诸葛亮借东风,最后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

曹老板真正退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很自然,就是北方士兵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加之长时间在船上待着晕船导致肠胃病犯了。

(大家自行脑补一群人上吐下泻的画面)

在医疗卫生比较落后的三国时期,这样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各种疾病传播开来,手下士卒都这样了,曹老板还有不败的道理?

败得不冤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208年冬,官渡之战后8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他调转马头,大举挥师南下,意欲鲸吞荆州后再顺流东下,一举攻取江东之地,进而统一全国。

20万曹军(对外号称80万)浩浩荡荡大举南下,以不可阻挡之势直奔荆州而来。恰在此时,荆州主刘表病死,由其小儿子刘琮继位 。 刘琮无谋无勇,闻听曹军声势浩大,欲直取荆州,惊恐不已,遂在亲曹派蔡瑁、张允等人的撺掇下,赶快派人暗中去向曹操递送降表,表示愿意举荆州全地降曹。

彼时依附刘表的刘备屯兵新野,恰被夹在曹操和刘琮两军之间,亦是曹军攻击的首个目标。当他得知刘琮欲举州投降时,曹军已经逼近新野了。曹军势大,拼死抗击无异以卵击石,刘备采纳诸葛亮建议 ,急忙率部向江陵退却。

曹操听说刘备难逃,亲率5000虎豹精骑急追,一昼夜疾行300余里,不几天便在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追上了刘备一行。刘备寡不敌众,被打的大败亏输,惊慌失措的他抛下妻小,携诸葛亮等人从小路落荒而逃,后辗转逃往夏口(今汉口)。刘表长子刘琦正驻守夏口,刘备就是奔他而来。两军会合后,约有两万兵马。江陵重镇遂被曹操占领。

荆州共有八郡,曹操招降了刘琮,击走了刘备,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南阳、章陵、江夏、南郡四郡。对于荆南四郡,因曹军势力暂时还未达到,曹操就派零陵烝阳人刘巴过江南去“招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降附。同时任金旋为武陵太守。

自此,曹操全取荆州八郡。曹操轻易就取得了荆州之地,收编了荆州降军7、8万人,并获得荆州水军“蒙冲斗舰” 千余艘,实力大增,军威日盛。

占据荆州后,曹操骄矜自得,信心倍增,自以为指日便可沿江东下,先击灭刘备,进而威逼江东,孙权若不俯首听命亦一举踏平之。曹操派人给孙权送去一封充满威逼恫吓语气的劝降书,书中说: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曹操为了夸大声势,迫使孙权就范,将26、7万人夸大为80万,而且全部称为水军,威胁之意溢于言表。他在警告孙权,若不效仿刘琮束手归降,曹军必将水陆俱进,大举深入吴境,歼灭吴军就象围猎狐兔一般易如反掌。彼时27岁的孙权见信后心情有些紧张,他手下的文武大臣也有些惊慌失措,主降者大有人在。谋臣鲁肃却建议联合刘备,共抗曹操。无独有偶的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也建议他与孙权联盟,共同抵御咄咄逼人的曹操。随后,“诸葛东使,鲁肃西结”,共同促成了孙、刘联盟,坚定了刘备、孙权共抗曹操的决心与信心。

客观地说,孙、刘两家都不具备单独阻抗曹操的实力,而抱团取暖、共御曹魏是彼时的唯一正道,无选之选。

孙吴长史张昭是主和派,以他为首的一班文臣武将,极度恐曹,竭力渲染曹军的强大与不可战胜论,只有鲁肃和大将周瑜是坚定的主战派。

彼时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的周瑜被孙权召回柴桑咨,询其意见 ,他表达了坚决主战的决心,并分析说:“曹军诈称80万,其实最多不过20余万,其中还有7、8万荆州降军,这些人是慑于形势,并不心悦诚服。曹军远来,且只长于陆战,而我军精于水战,如今他舍鞍马,仗舟楫,以其短攻我所长,岂有不败之理?我只需数万精兵,开赴、屯据夏口,正是生擒曹操的大好时机 ”。孙权一向信任并倚重周瑜,听他这么一说,精神大振,拔出佩剑砍下案己一角,下令道:“ 谁若再提降曹,定斩不饶”!

孙权决计后,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副之,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水军,与刘备军会合 ,双方合兵后共有5万水陆,准备协同作战,共同抵御强大的曹军。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一触即发。

曹操大军自江陵顺流而下,到赤壁(今湖北嘉鱼,还有蒲圻一说)东北,在长江南岸与孙刘联军遭遇。曹军屯扎在北岸 ,舰船林立,一眼望不到边,声势骇人,但其远来疲惫,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曹军将士绝大多数都是北方人,一下子开拔到南方,水土不服,许多人上吐下泻,害起病来。而且北人大多不习水性,尤其是不习惯长江上的疾风骇浪,一上船就晕眩呕吐,基本失去了作战能力。曹操针对这种情况,苦思对策,后来竟下令把战船用铁索铰链在一起,船上铺上一层木板,组成“连环船阵” ,果然同陆地上一样平稳了、

事物总是有利有弊,有两重性,曹操只能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了。曹操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政治家,戎马一生,极富军事指挥经验,难道他就看不出把战船绞在一起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吗?即便他骄傲轻敌,一时看不出来,他手下那些足智多谋的幕僚们也看不出这样做的危险吗?写了这么多,这才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众多谋士,除了徐庶外就没其他人看出点猫腻吗?

曹操以知兵闻名于世,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恶战,军事经验不可谓不丰富。赤壁之战是他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失败。依照他过人的机智与狡黠的性格,他难道看不出来将战船链在一起,假如遭敌方火攻后果不堪设想吗?曹操麾下智能之士众多,这些谋士除了徐庶窥见这样做的风险外,其余的为何不劝阻并集体失声,难道无人看破玄机吗?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话说周瑜为了诱使曹操中计,事先做了无数工作,在火烧赤壁前一计接一计,环环相扣,计计相连。先是利用蒋干离间曹操和荆州降将蔡瑁、张允的关系,使曹操疑心二人诈降,将熟悉水战的二将斩杀。假如蔡、张二人不死,他俩岂会瞧不出周瑜的伎俩?

周瑜的部将黄盖,见曹军结成“连环船阵”,就建议采取火攻的办法一举破敌。

数日后,曹操接到黄盖派人送来的一封投降密信,曹操以为己方处于绝对的优势,孙吴内部慑于自己的兵威,因此导致分化也是很有可能的,居然信以为真,就约定了受降的日期与暗号。

到约定日期,黄盖率小型快船10艘,船舱里载满柴草,再浸透膏油,再亮出信号,急速向北岸的曹军大营驶去。曹军因接到命令,居然没有任何防备。

距离曹营2里时,黄盖令各船一起点火,然后借助风势,快速抵近曹军船阵。火借风势,愈烧愈猛,曹军战船被大火烧着,在风力的助威下,很快便蔓延到岸边的 。周瑜乘势率领大队水军从南岸发起攻击,无数裹着油毡的火箭疾如流星般射向敌船,曹军船只接连起火,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烧的灰飞烟灭,孙刘联军乘势掩杀,曹军士兵死伤惨重,江上浮尸如麻,岸上血流成河。曹操见大势已去,无法挽回,遂率领残部由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地属湖南)仓惶北遁, 败归江陵,最后退回北方。赤壁大战最终以周瑜大胜、曹操惨败而告终。

赤壁之战是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赢强的经典战例 ,这次战役决定了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曹操损失惨重,长期无力南侵,只得据守北方,孙、刘则瓜分南方。

结尾正式回答问题:周瑜的火攻之计并不复杂,甚至很简单,早已屡见不鲜,他用计的过程中,许多人早就心知肚明,不仅庞统、徐庶、黄盖、甘宁、阚泽都知道,曹操也已知晓黄盖诡谋,但为什么这么小儿科的计谋也能大功告成呢?主要是大家都不相信有东风助力。周瑜是怎样算准火攻之夜会刮起东风(与诸葛亮无关),这是一个历史之谜。周瑜令黄盖诈降,然后乘机发起火攻前,曹操的谋士徐庶已经窥破其计,但他毕竟和刘备有很深的交情,因此并未声张,临战前他还自告奋勇领兵北去,借讨伐西凉军阀马腾、韩遂的机会脱离了主战场。彼时郭嘉已死,但另一位谋士程昱也识破了黄盖诈降,他曾谏阻曹操,奈何曹操志骄意满,大意轻敌,又不信当夜会刮起东风,不听其劝,程昱不好坚持,只得箴默不语了。彼时曹操麾下谋臣若云,但因首谋郭奉孝不在了,大家虽都看出周瑜、黄盖的猫腻,但都和曹操一样不信大冬天会刮起东风,因此不便出头规劝, 以免扫了曹操的兴自讨没趣。谁知,最终老天帮助周瑜取得了辉煌胜利

假设郭嘉还在,并随曹操南征,一定会阻止曹操用铁索将战船链在一起,还会一眼识破黄盖诈降,并提醒曹操警惕,而曹操一向信任他,定会从谏如流,并作出相应调整,那么历史就会是另一番模样了。难怪事后曹操喟叹曰:“(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插图源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手下谋士不少,但曹操在商讨大事时与之谋划的主要谋士应该是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刘晔、蒋济六位了。我们先来看看赤壁之战时,他们在干些什么?

首先是郭嘉,郭嘉被史书誉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几乎算无遗策,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战斗中为其出谋划策,做出了很大贡献。可惜他在辅助曹操平定北方后,就患上了疾病去世了,当时才是公元207年,正因为死的太早,他也没能够参与赤壁。

荀彧其实算是曹操发动难征的推动者了,他鼓励曹操南征,继而乘机一统天下。但荀彧虽然鼓励,但他并没有跟着曹操去南征。荀彧是曹操最重要的心腹之一,因此曹操要把荀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这个位置就是老窝许昌,毕竟老巢一失,曹操就彻底凉了。只有荀彧守家,曹操才能去哪里都能安心,荀彧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了曹操的根基兖州,这足以见荀彧能力。正因为荀彧一直都是在后方,所以他也没有随军出征赤壁。

荀彧的侄子荀攸被曹操誉为“谋主”,也是算无遗策的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跟随曹操出征在外,为曹操出谋划策的。但在公元207年,曹操论功行赏,让他担任中军师。这个中军师不再是跟随出征了,而是专职掌管刑罚之责,从这时起,荀攸也是守后方了。而次年,即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正式开启。荀攸也没能出征,而是在后方。

毒士贾诩也是奇谋百出,赤壁之战时,他是随军出征了的。在拿下荆州后,他曾劝阻曹操不应立马取江东,而是安抚百姓,等待时机,但被曹操拒绝。在火烧赤壁前贾诩可能是有所顾忌的,但曹操已被胜利蒙蔽,之前的劝谏也没听,有可能被火攻即便和他提了,曹操也不会听从,贾诩还是不提的好。

程昱在协助曹操攻取了荆州,天下已差不多掌握在曹操手中后,认为大事差不多已定了。他觉得功高盖主不好,要懂得知足,于是选择了急流涌退,把兵权还给了曹操,阖门不出。他自认为绝对实力在这,曹操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应该不会费太大力气拿下江东的,这功劳自己不能贪,于是没有参与之后的大计商讨。

刘晔是赤壁后才受重用的,在赤壁之时他只是司空仓曹掾,是个管理仓谷的官员,很少能够进入曹操的核心谋士集团。在赤壁后,他才逐渐崭露头角。蒋济作为四朝老臣,也是曹操的主要谋士,但他和刘晔一样,都是后期的,前期还不够格。

曹操一生中的六大谋士,郭嘉已亡,荀彧、荀攸在后方,程昱在当时已不参与大事了,而刘晔、蒋济是后起之秀,当时也未能参与。只有贾诩参与并且有可能看出来,但他说了曹操也不会信。

至于曹操的其他谋士压根也不会考虑到火攻这一点,毕竟当时冬季出现东南风压根没多少人能够想到。也正因为此,曹操才会有赤壁一败。

对于徐庶参不参与赤壁这个史书上无记载,不过他一直在曹操集团的外围,没受曹操重用,可能是曹操手下能臣太多,又或着因他之前是刘备手下。即使到了三国后期,在诸葛亮北伐时,他的官职都不高,应该没能参与赤壁决策。正因为官职不高、不受重用,诸葛亮才感慨:“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诸葛亮在荆州的四友之一)两人呢?”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没人看出点猫腻吗?.webp”/>

与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没人看出点猫腻吗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