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小知识 七月十五中元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和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农谚俗语?

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小知识 七月十五中元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和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农谚俗语?

网友提问:

七月十五中元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和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农谚俗语?

优质回答: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传统风俗有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3、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4、祭祖先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5、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6、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7、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8、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9、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在山东的独陵县,中元节被当地人称为“掐嘴节”,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饭的习俗。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注意事项

1、不喊名字

  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闽台民间对鬼的敬称)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不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导致邪气入侵。

  3、注意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么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4、不吹口哨

  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3句有关七月十五中元节的农谚俗语

  1、“七月十五无雨,十月十五无霜”

  开门见山就说到七月十五的天气,“无雨”说明了是大好晴天,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现在还是处在三伏天天气影响之下,虽说已经到了秋季,8月7号立秋,就意味秋季到来,今天已经8月18号了,立秋已经十多天了,但是天气晴好,炎热天气照常在。

  这句俗语说到了七月十五这天是晴好天气,那么预兆的是三个月后的十月十五还没有出现下霜的天气。阴历十月十五已经进入到冬季了,按理按理来说深秋的时候霜降节气开始就会出现下霜了,但是如果天气晴好,气温高的话,初冬的时候天气温暖就不会出现下霜的天气,说明冬天很暖和,或许是一个暖冬。

  2、七月半热得透,粮食堆成堆

  这句俗语说到七月十五这天天气非常炎热,又是一个高温天气,不过秋后的高温天气叫秋老虎。我们说热得透说明秋老虎天气特别凶,不过,秋后了,白天秋老虎热,但是晚上就比较凉了。这个时候正是农作物成熟季,成熟季就需要一段时间的晴好天气,天气好,光照强,农作物灌浆好,蜡熟效果也就好,还不怕农作物发生倒伏。这就是一个丰收之年的预兆。这样到了秋后粮食作物大丰收,收获的粮食堆成堆。

3、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丰收

  这句俗语说到七月十五这天的天气能够预兆后期雨水的多寡。而八月十五就可以预兆是否会丰收。

  七月十五定旱涝,说的是天气晴好后期雨水少。如果是下雨天,那么后期雨水的比较多,俗话“七月十五雨淋淋,阴雨连绵到秋收”。所以,七月十五天气晴好,后期雨水少。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七月十五中元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和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农谚俗语.webp”/>

与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小知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