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善行无辙迹 27章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妙解

道德经善行无辙迹 27章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妙解

网友提问:

《道德经》第27章,“善行者无达迹”,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善行无达迹”出自帛书《老子》,通行本《道德经》写作“善行无辙迹”,但基本意思都是指“善于行道之人没有履痕或足迹”。但若领会不到文字背后的东西,只能说没读懂。

我们从字面上理解,一定会感到别扭,什么样的人走路会不留下痕迹?而且在此一章里,老子连用一串排比句式: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以此来阐述善于如何如何,就能如何如何的道理。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白,本章所言之“行”,并非实指一个人行走在大路上,而是借“行走”来比喻“体道”“合道”的意思。其余的“善言”、“善数”等用意一样。我们接着分析:

其实在本章里,老子万变不离其宗,依然在做“道”的文章,本章里的几个“善”字,就是对“道”的进一步阐述,最终得出“虽知乎大眯”的结论,老子的意思是说,世人看起来明白了“道”,实则大错特错了。

老子一书中,所用之“善”皆不是做“善良”用,而是“善于”“至高境界”用。圣人体道悟道,动静与道同居,与道同出,而“道”无形无迹,因此圣人之行,当无辙迹可寻,强调的是一个“无”字。有辙有迹则说明“行者”运之有滞,通之有塞。

圣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寂与神交,冥与意会,熙熙于妙化之中,默默于玄造之内,又何必行之、言之、数之?

圣人体道,道无人物之别,也没善恶之辨,顺道而行,自然而然,不逆不违,同生同在,哪里会有什么行迹可寻?心无痕迹,足亦无痕迹。所以,老子说:人所以为人师者,是以别人的不足彰显自己的长处,认所以喜欢引别人的缺点为自己所借鉴,是因为有了美恶之别的分别心所致。

所以,“善行者无达迹”要表达的是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类同,都是要循道而行,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没有分别心的意思。

其他网友回答

健寻者无影踪

其他网友回答

善于驾车行路的不留辙迹。接着老子又说:善于言谈的不留话柄;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码;善于关门的不用门闩也无法打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也无法解脱……如果不能这样,有智慧却在迷中。引申意义:无为而治。

大行无迹,大道无为。真道无言,非行莫知。欲知其真,亲身躬行。

其他网友回答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唯善者能识,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