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英国要脱欧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是嫌欧盟拖后腿吗?

为啥英国要脱欧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是嫌欧盟拖后腿吗?

网友提问:

英国为什么要脱欧?是嫌欧盟拖后腿吗?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

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利益冲突不断加剧

脱欧公投漫画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自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着对于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的政策,被称为“光荣的孤立”。

英国并非欧元区国家,虽然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对其保持出口竞争力有利,也可以拥有自主的财政政策。但是,这也使得英国却很难真正的加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处理。尤其是今年欧债危机的关键时期,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这一传统强国正在逐步丧失其在欧盟中的地位与参与权。

2、相互不信任。

英国对欧盟的猜忌和不信任一直存在,英国保守党内部也有欧洲怀疑派。不仅如此,他们还认为欧盟内部的政策对于欧盟有负面作用,未来一些政策趋势也可能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欧债危机的蔓延,不仅使英国的疑欧之心快速发酵,也加快了脱欧脚步。

脱欧公投与英国民众日益浓厚的疑欧、退欧情绪相对应,欧盟其他国家民众对英国的“不可靠”也日渐不满,认为英国作为欧盟的一员,在融入欧盟的过程中却表现消极,一直扮演着拖后腿的角色:它不仅否决欧元,不参加欧盟的危机救助方案,不为缓解危机出力,还反对一切金融监管政策,因此英国“出局”对欧盟的发展来说反而是好事,其他成员国在整合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会更小。双方的相互信任已经降到历史低点。

3、政治因素。

而民调显示,英国保守党的支持度一蹶不振,卡梅伦的“脱欧公投”言论或有助于其重新获得部分流向支持脱欧的独立党的选票。卡梅伦亦希望以此作筹码与欧盟谈判,获得对英国更为有利的成员国条件,意图在欧盟内分得更大一杯羹。

4、历史因素。

早在罗马时代,不列颠就表现出了跟欧洲大陆若即若离的关系。从历史上来看,英国在19世纪执行的“光荣孤立”政策,完美地概括了英国一直以来坚持的对欧洲大陆的态度。作为拥有“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称号的国家,英国对于“胜利”有着异乎寻常的嗅觉,他们“永远站在胜利者一边”,所以当欧盟不能让英国变得更好的时候,他们就会离开谈判桌,选择回家。

英国脱欧始于1974年,英国工党公开表达对欧盟条款的诸多不满,此后几十年来,脱欧问题被反反复复提上议程。关于英国留与走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是从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原因着手,如英国每年需支付高达130亿英镑的“会费”,同时还要忍受欧盟单一市场(single market)条条框框的束缚。不过,除了金钱的诱惑,要想搞清楚英国脱欧的脉络,那得从英国与欧洲不同的文化说起。

①英国与欧洲大陆思维方式上的区别

许多人笑称欧洲只有两个国家:英国与欧洲大陆。这话或许有夸张成分,但也有几分道理。从文化上说,英国作为由数个大岛屿组成的国家,岛民性格刻在其基因之中,岛民或者渔民不喜欢循规蹈矩,拒绝一成不变的做法,跟欧洲大陆追求安稳,喜欢步调一致的农民性格截然不同。

再从哲学思想上看,英国流行经验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通过观察证据才能得到真知;欧洲大陆崇尚理性主义,认为通过思考、逻辑、演绎推理就能得到知识,这两种思想造就了英国和欧洲大陆诸国天差地别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会决定人的行事风格和民族性格,不同的思维方式,显而易见会创造出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是基础性的“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②亨利八世对脱欧的影响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英国是欧洲的一部分,但英国与整个欧洲大陆的嫌隙与距离,似乎比阻隔开它们的那道英吉利海峡宽多了。英国的主要组成部分——英格兰,始终与欧洲大陆保持着敏感而冷静的距离,但英国的苏格兰却恰恰相反,总是跟欧洲大陆“眉来眼去”。

直到《1707年联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将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之前,苏格兰在与英格兰的博弈中,始终处于政治与经济上的劣势。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苏格兰与欧洲大陆走得很近,通过联姻来寻求联盟与庇护,其中最主要的结盟对象就是英格兰的“千年之敌”——法国。比如苏格兰历史上著名的玛丽女王,便嫁给了法兰西王储弗朗索瓦,以便苏法二者联合起来对抗来自英格兰的威胁,最终玛丽女王甚至想夺取英格兰王位,只不过功亏一篑。

英格兰几乎从公元10世纪开始,自诺曼的征服者威廉成为英格兰国王后,不列颠与法国的战争便从未停歇。除了法国,为夺取海上霸权与海外贸易主导权,英国先后与荷兰、西班牙等海上霸主轮番激战,由于“得罪”人太多,英国在欧洲大陆没有“好朋友”。

1533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因为婚姻问题,公开与罗马教廷决裂,不再受罗马教廷管辖,自己则自封为英国教会的最高宗教领袖,亨利八世可以算是英国第一个脱欧的领导者。

实事求是地说,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地缘政治压力本就已经足够大了,与罗马教廷决裂后,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分歧进一步加大,由经济和政治纠纷升级为宗教文化的对抗。转为信奉新教的英格兰,与仍视天主教为唯一信仰的欧洲大陆,从此失去了文化上的“共同语言”。

亨利八世的“脱欧事件”影响深远,堪称开天辟地的“大手笔”,成就了英国有别于欧洲大陆的独特宗教与政治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国家深受宗教影响的控制,因为当时欧洲各国奉天主教为国教,国王的加冕与统治的合法性均来自于罗马教廷的认可与授予。公然抛弃这种传统,等于切断与整个欧洲大陆的联系,与欧洲大陆为敌。

也正是由于在文化上与欧洲大陆分道扬镳,英国人逐渐形成了骨子里的那份高傲、反叛与漠然。将英国人性格中“离经叛道”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人,就是一生未嫁的“荣光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作为亨利八世和安·博林的孩子,她从小就知道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隔阂。正是由于父亲亨利八世为了娶母亲安·博林,毅然与教廷决裂,母亲就是那条宗教决裂的导火索。

伊丽莎白一世深刻地明白宗教文化与英国政局的联动效果,她担心如果嫁给一名信奉天主教的有欧洲大陆背景的丈夫,不仅会使父辈为英国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努力付之一炬,英国的尊严也会受到伤害,这位我行我素的女王便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她的国家。伊丽莎白一世的作为,如果放到更加保守,王权气息更浓重的欧洲大陆,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早在数百年前,英国和欧洲大陆就走上了殊途不同归的道路。

③一脉相承的政策

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大行其道,欧洲大陆国家逐渐放下了宗教的影响力,宗教已不再是英陆之间最致命的文化隔阂。然而,英国的首相们对欧洲大陆的事务依旧秉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尽量不牵扯、不卷入、不参与。从英国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波尔(Robert Walpole 1676年-1745年)开始,避免亲自参加战争、维护英国安全、鼓励海外贸易,便成为历任英国首相的一贯方针。

18世纪爆发的七年战争,几乎席卷了当时所有的欧洲国家,但英国的决策者威廉·皮特(William Pitt)仍旧克制地使英国最大限度的置身事外,如果金钱收买拉拢,或者通过外交纵横捭阖有效,那么绝不卷入欧洲纷争。19世纪,欧洲大陆相继结束了君主制,而早在两个世纪前就完成君主立宪的英国,自然对混乱不堪的欧洲大陆嗤之以鼻,唯恐避之不及。

大家好,我是驭龙,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点关注。欢迎留言交流!!!!!!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英国为什么要脱欧是嫌欧盟拖后腿吗.webp”/>

与为啥英国要脱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