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开封府尹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开封府府尹包拯是几品官

包拯开封府尹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开封府府尹包拯是几品官

网友提问:

开封府尹包拯和王丞相差多少级别?

优质回答:

如果真的是“开封府尹”,那是比“丞相”要大的官。在北宋只有储君才能担任开封府尹,“京王尹京”就是储君的标志。但包的拯不是开封府尹,而是权知开封府。

宋代的官制分为官、职、差遣,包拯的权知开封府是个差遣,本身没有工资。此时他的官是正六品的尚书省右司朗中,他按这个级别领工资。此时他的职是龙图阅直学士,不是传说中的龙图阅大学士,这两者之间还差了好几级。职的作用有点类似于皇帝给了他一个大V的标签,认可他是“文学高选之士”了,以后选拔任用的时候优先会考虑他了。

至于王丞相是个虚构的人物,北宋并无丞相头衔。这个时候宰相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祖为了消弱宰相权利,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管行政,枢密使管军事,两个衙门合称两府,共同行使宰相的权利。互相之间互不统属,不相上下。

在文学作品中,包青天的王丞相叫王延龄 ,但这是个虚构的人物,据《宋史》记载,包拯同时期的确有王姓宰执,名为王旦。公元1006年,王旦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了,次年又加集贤殿大学士,排名又提前了。如果以工部尚书论为从二品,以平章论为从一品,无论哪一个都比包拯的正六品右司郎中大太多了。

从包拯权知开封府后,他又历任了以下职务:

嘉佑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官),尚书右司郎中(官),知江宁府(差,后权知开封府)。

嘉佑三年(1058年):右谏议大夫(官),权御史中丞兼理检使(差),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差)。

嘉佑四年(1059年):枢密直学士(职),权三司使(差)。

嘉佑六年(1061年):给事中(官),礼部郎中(官,后礼部侍郎,辞不受),三司使(差),枢密副使(差)。

嘉佑七年(1062年):礼部尚书(官,五月卒赠)。

在北宋元丰八年改制以前,官制中只有官才有品级,职是地位,差是事权,二者都是没有品级,这点是很清楚的。枢密副使在北宋元丰八年改制以前和三司使一样都是差,是没有品级的,直到元丰八年改制后才定为正二品。 六部侍郎,在元丰八年改制以前品级一直是正四品下,且包拯推辞不受。 由此可见,包拯生前最高官不过是正五品上给事中和右谏议大夫,死后才追赠为正三品礼部尚书。

由此可以看出,包拯和王丞相之间的级别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其他网友回答

你既然问到开封府包拯和王丞相,那么我们就按照演义,小说里说。结合演义及电视剧。包拯任开封府任职的时候是三品。官职是开封府尹,龙图阁待制(七侠五义里面有介绍),展昭是御前四品带刀护卫(陷空岛五鼠招安以后,除白玉堂,其他都是官居六品,白玉堂是四品)。等到后来立功以后(破了襄阳王造反案),包拯由龙图阁待制升级到龙图阁大学士,官居二品,展昭升为御前三品带刀护卫。白玉堂由于装逼死在冲霄楼,所以最后就没他什么事。这些都是小说明确记载的(也有说白玉堂也参与破襄阳王造反案成功,不愿受封,辞官离去)。至于王丞相,你应该说的是王延龄,都是历史并无此人。在剧中,王丞相往往扮演包拯和庞太师之间的调停战火的角色。而93版包青天里面,也不止一次提到王丞相是一品大员。记得哪一版里面王丞相和庞太师互相客气。王丞相说庞太师位居一品,又有个贵妃女儿。庞太师回敬一句,我这个太师虚有其名,比不上你这个一品丞相。因此可见,王延龄这个丞相是一品无疑。

如此一来,便可以比较了。至于那些扯历史什么的,都是闲着蛋疼。历史上北宋那个王丞相死的时候包拯还在种地呢……连人都没有,你怎么比?!

其他网友回答

北宋的开封府尹是亲王皇子才能当的,包拯是当不了开封府尹的。

“唐京兆府本为雍州,置牧一人,以亲王为之。太宗为秦王、中宗为英王、睿宗为相王时,并居其任,多以长史理人。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置牧如故。掌宣风导俗,肃清所部。或以亲王居ト而遥领焉……凡前代帝王所都,皆曰尹。

到了宋代,略有变化,“宋朝牧、尹不常置,太宗、真宗皆尝尹京,后亲王无继者。权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

亲王与皇子当开封府尹,但根本不管具体的事,所以开封府的一把手有三个称谓”判开封府事,权知开封府、权发遣开封府“。

北宋“判开封府事”,历史上只有四人,分别是昝居润、吴廷祚、沈伦和太宗朝太子赵恒(后来的宋真宗)。也是因为皇帝做这这个”官职“,判开封府事也就不再使用。

至于权知开封府与权发遣开封府,这二官职是一样的,只是干开封市市长人的身份与地位不一样。

简单来说北宋“和平”建国,为稳定政局,旧朝官员基本留任,具体政务另行差遣官员负责,如果差遣官级别和所任职位级别相等便称为“知某某”,低一个级别则称为“权知某某”,低两个级别以上则称为“权发遣某某”,后人称之为寄禄官和差遣分离制度。

而包拯在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被召任权知开封府事,迁升右司郎中。第二年(1057)三月才赴任,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卸任,包拯实际任职开封府一年零三个月。

至于说开封府市长与丞相相差多少级,这个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因为宋朝的官职系统就是一团乱麻,堪称中国古代历”三大天坑“之一。

用宋朝人的话,权知开封府就是宰相的后备人员之一,宰相人员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与御史中丞中选入。

“国朝除用执政,多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进拜,俗呼为四入头。”

其他网友回答

在了解包拯与王丞相(王延龄,小说虚构出的北宋丞相,具体担任何职,并未言明,只知官居正一品,是包拯的恩师)差多少级别前,先来谈谈北宋特殊的官制。

若要问封建时代,哪个朝代的官制最为复杂,那绝对是北宋无疑。北宋前期,职官制度包含六个基本要素:寄禄官、职事官(差遣)、职(职名、贴职)、散官、勋和爵,其中最主要的是就寄禄官、职以及职事官。

寄禄官,就是用来定品级的。

清代王士禛在《池北偶谈》卷三“宋官制”中说:“宋初至元丰以前,官制最为繁猥,六部九寺皆为空官,特以寄禄秩、序班位,而别以他官判职事”,北宋初期,三省六部九寺的主官皆是虚职,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如仁宗朝名臣苏轼,他曾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湖州,工部屯田员外郎的正七品就是他的品级,知湖州(湖州最高军政长官)就是他负责的事。

职,就是荣誉头衔,用来定地位的。

“职以待文学之选”,北宋初期,宋帝为以示对个别文臣的尊宠,在不便直接升其品级的情况下,就会给予这位官员以馆、阁、殿的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待制等“贴职”,也就是荣誉称号,象征其独特的地位。比如仁宗名臣包拯,他就曾被授予龙图阁大学士的荣誉称号。

职事官,就是定实权的。

“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差遣就是职事官。职事官是没有品级的,只是代表官员所能负责到的实际事务。北宋初期,一般带有“判”、“知”、“勾当”、“管勾”、“权”、“直”、“举”、“提点”、“提辖”、“签书”、“监”等限定词的,多为职事官职,如判户部事、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宣徽使、三司使、翰林学士等这些都是职事官。比如真宗宰相寇准,他早年进士及第后被授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大理评事就是他的寄禄,代表他的品级;知巴东县就是他的职事,代表他所掌的实际事务。

简单的说寄禄官就是类似于现在公务员的职级,比如科级、处级、厅局级等,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差遣就是类似于现在公务员的职务,比如科长、处长、局长、厅长等等。而职就是类似于现在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委员、国务院参事等。

综上所述,北宋初期一位重要官员,他的职务至少有寄禄、职、职事三种。比如仁宗朝名臣包拯,庆历七年(1047年)四月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陕西转运使,尚书工部员外郎就是他的寄禄,直集贤院就是他的职,陕西转运使就是他的职事。

说完北宋的官制,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包拯与王丞相的品级到底相差多少级别。

因为王丞相只是虚构的,我们并不知道他所任何职,只知是正一品,所以我们不去讨论他。

这里着重讨论下包拯。

首先,包拯权开封府时,他的寄禄官是右司郎中。北宋初期,尚书省所辖六部二十四司,分属左司和右司,左司掌吏部(下辖司封、司勋、考功)、户部(下辖度支、金部、仓部)、礼部(下辖祠部、主客、膳部);右司掌兵部(下辖职方、驾部、库部)、邢部(下辖都官、比部、司门)、工部(下辖屯田、虞部、水部)。左、右司各设正六品郎中1人,从六品员外郎1人。

由此,彼时包拯的实际品级就是正六品,而若要以此时去比,那包拯与王丞相中间还隔了从五品、正五品、从四品、正四品、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正二品、从一品这九个品级,也就是相差九个等级。

其次,若要以包拯生前鼎峰期的品级来比的话,鼎峰时包拯的寄禄官,官至正四品给事中(嘉祐六年(1061年),仁宗曾想升他为从三品礼部侍郎,但包拯拒绝),也就是说此时包拯与王丞相中间还隔了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正二品、从一品这五个品级,也就是相差五个等级。

综上所述,若以包拯权知开封府时的品级比较,包拯与王丞相差了九个等级,而若以包拯鼎峰期的品级比较,包拯则与王丞相差了五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