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草蛇灰线 红楼梦中草蛇灰线的例子

红楼梦中的草蛇灰线 红楼梦中草蛇灰线的例子

网友提问:

在红楼梦中什么叫草蛇灰线法?

优质回答:

“草蛇灰线”这个说法,是脂砚斋提出来的。脂砚斋是一位小说评论家,其真实身份,至今尚未搞清楚。脂砚斋可以说是一个笔名。明清时期,随着小说创作的兴盛,小说评论家也就随之而起。小说家负责小说的创作,而评论家负责小说的欣赏,他们从思想和文学都方面告诉读者,小说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等方面的问题。四大名著,都有名家评论,比如评《三国演义》的毛宗岗;评《金瓶梅》的张竹坡;评《水浒传》的金圣叹,以及评《红楼梦》的脂砚斋,都是小说评论家中的矫矫者。

“草蛇灰线”这个提法,出现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第一回第七页跨正反两面的一条很长的眉批上。图片给大家看一下。

这条脂批的全文是这样:“事是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干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我们现在说到“草蛇灰线”,一般会加上“伏脉千里”四字,如果说“草蛇灰线”的意思,不好理解,“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八个字放在一起,意思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说,《红楼梦》的创作中,前边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看起来好象不会有什么作用了,但是,在故事发展了很久之后,又忽然接上了。简单的说,就是故事情节上的前后照应,连贯一致。

但就“草蛇灰线”来说,其意义大约比上述的解释更复杂一些。“草蛇”的意思,指在草丛中爬行的蛇,我们都知道,爬行动物,许多是有保护色的。蛇在草丛中爬行,既有痕迹可循,又不很明显。“灰线”并不是用锅灶底下烧出的草木灰在地上画线,那样就太清晰了。这里的“灰线”,是说在有灰尘的地方,有蚂蚁蜘蛛等小虫子爬过去之后,地上会留下痕迹。根据痕迹,就可以找到他们的踪迹。因此,在《红楼梦》中,草蛇灰线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前后照应,而是说,《红楼梦》创作中,人物的发展脉络是有若隐若现的线索可循的。举例来说,第五回的判词中,隐含着十二钗及主要人物的结局。但是结局的具体情况,又不明白。比如晴雯,是被迫害死了。看了后边的结局,就很清楚。而王熙凤的结局,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从二令三人木”,但确切的解释,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这就是因为,草蛇灰线,沿着这个痕迹,既可以找到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找不到。当然,如果后四十回不是别人补的,那么,所有的线索,都会有最后的结果。

关于这个问题,大约就是这样了。脂砚斋在提出“草蛇灰线”的同时,还提出另外的八九种写法,比如空谷传声,一击两鸣,云龙雾雨,烘云托月等等写法,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探讨一下。都挺有意思的。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的草蛇灰线,其实是从一种自然现象中得来的,多被用于形容一篇文章的神秘或不定。

业界予以《红楼梦》的评价很高,不惟单纯的艺术价值,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寓意。说它是一部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

单就其写作手法来说,历来各家都有精彩论述。但其中最为醒目和集中的,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粗看这句评语神龙妖娇,有些见首不见尾的意境,着实摸不着头脑。尤其是有些初涉文学评论的初学者,更容易被陷在巨大的迷雾中不能自拔,不可自省。

其实我们只要了解和掌握了蛇在草丛中时隐时现、若隐若现的爬行规律,就基本了解了这种创作手法——

蛇在草丛中窜行,尤其是惊蛇,是一种不规则的线性轨迹,急如骤风,快如闪电,疏忽之间,已然杳无踪迹,很难再见它的影踪,却分明遗有它曾经窜爬过的痕迹。

这就是自然现象的、真实的草蛇灰线。

这种创作手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产生一种出没无常的文学映射效果,极似蛇在草丛中爬过的样子,有过意象和影迹,却难以真切辨认、细数端倪。

所以我们用它来形容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或写作特色。

曹雪芹的《红楼梦》无疑是这种创作手法的绝佳代表作品,也给我们展示了杰出的文学大家妙到毫巅的创作风格。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听说过这句话,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但是我搞不懂,这样一部旷世名著太深奥了,我的水平有限,解答不上来,我觉得没准是这个意思,可能表面意思是蛇从草上路过,蛇身很重,贴着地皮爬行,把草压倒了,即便是不规则运动,即使是蛇爬走了,也会留下痕迹,灰线没准是衣服烧着了,成灰了,但缝衣服的线,隐约还在,只是不成型了,一碰就碎,放到红楼梦小说中,就是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前有因,后有果,前后照应,比如甄士隐的故事,有可能就是贾宝玉故事的预演,甄士隐和贾宝玉都是读书之人,但不以功名为耀,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同的是贾宝玉还是少年,甄士隐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还有一个五岁的英莲,偏偏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灯时丟了,夫妇两个人大病一场,他们家附近是葫芦庙,小和尚没有看好火,葫芦庙炸供,把附近的房屋也给引着了,甄士隐一家房屋被烧成白地,他们守着田产度日,又闹盗匪,没法生存,就去了他岳父家,由于不会务农,最后变卖田产,岳父也看不上他,越过越差,逐渐有了下世的光景,这时来了一僧一道,唱着好了歌,甄士隐给他的好了歌作了注解,漏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珠丝儿结满雕梁,绿纱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汁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垄中埋白骨,今宵红绡帐里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谁知自己归来丧,讯有方,保不齐日后做强梁。择高梁,谁承望流落到烟花巷,因嫌官帽小,致使枷锁抗,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莽长,乱轰轰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别人做嫁衣裳。一僧一道说解的切,解的切,甄士隐跟着他们出家了。从这个故事来分析,贾宝玉经过抄家,坐牢,最后也可能去了薛家,薛姨妈薛蟠对宝玉不如从前了,贾宝玉万念俱灰,想结束残生,一了百了,一僧一道指点迷津,悬崖撒手,和一僧一道飘然而去,当然续书不是这样写的,其实这不过是人们的猜测,真正的结尾,只有作者知道了。

其他网友回答

草蛇灰线通常与羚羊挂角连用,都是指隐蔽,不容易发现。想一想,蛇在草丛中,是否很隐蔽?线在灰堆中,是否难找到?羚羊本身有角,还挂一个角,是否难以辩认?把这种隐蔽用在文学作品中,就是暗藏伏笔。在不经意间,为读者留下一些机关。这种笔法,在《红楼梦》中,发挥到极至。《红楼梦》从人名到地名,从诗词到猜谜,到处都是这种机关。故读《红》需要复读好几遍。

其他网友回答

草蛇灰线,看字面意思,草蛇就是在草里爬行的蛇,若隐若现,时缓时急,转瞬之间消失不见,留下的痕迹并不明显。灰线就是缝衣服细线在柴草灰上拖一下痕迹也恍惚难见。但仔细寻找蛛丝马迹还是有的。这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红楼梦》的草蛇灰线被曹雪芹驾驭得了,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极致。其中有谐音暗示比喻双关诗谶等等。作者构思精密,逻辑严谨运用巧妙。行文中无一情节是多余的,无一情节是能缺省的。如:

一、作者写的是现实主义小说,却以神话故事开篇,写木石前盟的仙缘,暗喻后文宝黛二人的爱情,灌溉还泪,最后解密。

二、开篇就是贾雨村言“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去”,用谐音法来写一个真实故事,甄士隐的结局暗写贾宝玉的结局。看似散漫无关的开头与结局无缝连接,堪称经典。

三、小说第五回就以“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的判词预示了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虽说是梦境,但最后都是人物的真实命运。

四、元春省亲点的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伏下了“贾家之败”“元妃之死”“甄宝玉送玉”及“黛玉之死”四件大事。

就连刘姥姥这样一个乡老村野三进大观园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作者精心布局,从底层民众的所见所闻描写了贾府由盛而衰的全局。

还有很多,这就是伟大著作流传后世的魅力,细细研读,千人千眼,各自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