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称号 诗史杜甫的三个称号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称号 诗史杜甫的三个称号

你们有没有想过,杰出的诗人比如李白苏轼会被称为仙才,但为什么只有杜甫被称为伟大,并被后世尊为“圣”?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不理解杜甫,调侃他,我感觉非常的难受。你们知道一个人要背负“伟大”和“圣”这样的评价,这背后承载着什么吗?

他从小的梦想便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从35岁到他去世为止,他的人生没有一天得到真正的安顿,他的梦想没有一次得到真正的尊重。

他的诗为什么叫诗史?

他参加科考,却遭遇李林甫操弄考试。为了养家糊口,在长安求生,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屈辱生活。

发生战争,当别的诗人还在吟风颂月,他却讽刺玄宗,写下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兵车行》)

752年杨国忠拜右丞相,权倾朝野,次年春天杨氏姐妹在曲江春游,场面奢靡,于是他写下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

安史之乱发生在755年的11月,10月他从长安赶往奉先探望妻儿,沿路看到了玄宗贵妃纸醉金迷,回到家中,发现幼子已经去世。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756年唐军与安史军开战,牺牲惨烈,于是他又写下了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悲陈陶》)

757年,安史军攻入长安,当所有人都在逃难,他却将妻子安顿好后,又立刻动身去拜见肃宗,路上被捕,逃出生天后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59年,九节度使围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唐军全线崩溃,四处抽抓壮丁,他没有视而不见,只知苟全性命,而是沿路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洋洋洒洒写下了“三吏三别”。

760年,他寄居成都浣花溪边,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住在一座草堂之中,生活困顿,写下了: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依然心系天下,这才有了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62年,唐军大胜,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他在第二年春天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于是才有了被后世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65年严武去世,他失去依靠,又过上了四处漂泊的生活。随后他收到夔州都督邀请,暂居于此。767年,56岁的杜甫写下了被称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768年到770年,他漂泊在湖南湖北两地,孤苦无依,在长沙遇到了同样流落的李龟年,于是写下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不久后,他便病逝于一条小船之上。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杜甫的诗可以被称为诗史了吗?然而就是这样,杜甫生前却并没有得到重视,当时的人只觉得他奇怪。他所有的声誉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追加的。

中唐的韩愈、元白才开始盛赞杜甫,到了宋朝他才被尊为诗祖,到了明朝他才被尊为诗圣。

你知道我看到有人调侃杜甫给李白写了很多诗,但李白却写《赠汪伦》这样的段子有多难受吗?

杜甫身上具有一个普通人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品质,光明磊落,正直善良。他知行合一,真正从内到外贯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哪怕同时代的所有人都不理解、不支持、不认同,虽千万人亦独往,这才是最伟大的英雄梦想。

今天的我们,以及后世的人们,你或许可以不喜欢杜甫,但请务必对这样的灵魂保持该有尊重和敬畏。这是他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