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易经与迷信的区别

易经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易经与迷信的区别

网友提问:

你认为《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优质回答:

何为《易经》?

《四库全书总目摘要》是这样来概括《易经》的: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其实,《易经》是以一种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八卦、六十四卦符号为载体的,辅助以晦涩难懂的卦辞和爻辞来阐明世事、事理的综合版本。

《易经》这部书是怎样完成的?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就说明成书时间过长,也不是一人独立完成的。

细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第一圣为伏義,上古时代;第二圣合周文王和周公父子统称,中古时代;第三圣即孔子,近古时代。

虽是“三圣三古”时连续完成,但其过程更是古之先贤们的集体智慧结晶。既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又是诸子百家开始的思想源头。

到底《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当然,《易经》这部书是科学的。只不过因为它采用了卦象解释事理,就好像觉得是一种算命的方计,且又深奥还不易懂,更加让人触摸不透。

好在这部奇书留存数千年来,有不少文人雅士潜心钻研,悟出了不少道理。同时,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连外国人都称赞它是“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

固此,《易经》是群经之首,虽说是关于一部卜筮的经书,但若能深入其间悟透,必然能体察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这个世界和人生感悟的综述。

孔子说《易经》:“居刚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大医学家孙思邈叹曰:“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看来,《易经》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也难怪唐代虞世南盛赞《易经》:“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总之,一言以蔽之,《易经》是科学的,而不是迷信的。它能引领人们认识世界,从而得到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和前进动力!

(图片来自网络,违规即删)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易经不是迷信,是哲学,是科学的祖宗。是大自然深不可测透的道学。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个二维思维模式的提问。西方的语言是音、义二维的。西方的思维模式也是二维的。二维思维模式通常会非此即彼。所以会认为不是科学就是迷信。凡是科学的即是真理,凡是迷信的即是荒谬的。

在此特别要说明的是,我获得了科普专家方舟子的真传。我已经明白方舟子是他父母生的这不科学。按照所谓科学的逻辑,科学是需要验证的。无法验证为什么有方舟子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方舟子的出现是不科学的。科学具有前瞻推导性。既然不能知道方舟子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说明方舟子的出现是不科学的。科学具有重复性,凡无法复制的或重复出现的便不是科学的现象。方舟子的父母无法再生出第N个方舟子。所以方舟子是他父母生的这不是科学现象。DNA只能证明他与他父母有重大关联。没有必然性,说不定方舟子是试管婴儿。科学不能验证方舟子是他父母生。但我们相信方舟子是有父母生养的,这算是迷信吗?

科学以外并不就是迷信。世界不是二维的。

我们中文具有形、音、义三维。造就了中国人的思维是多维的。《易经》是天下第一经。阴阳五行八卦构造了一个多维坐标。

中国古人试图在一个多维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运行的轨迹。显然不是迷信。显然也超出了现代科学的逻辑。有点像时空穿越的坐标说明书。很可能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从外太空来到地球时带过来的也说不定。

中国的文字与中国的文化都受到《易经》的影响。不懂《易经》就不懂中华文化之根在何处。所以更需要我们前去探索,而不是用简单的科学还是迷信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