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在中考语文阅读中,如何快速解答“语言特色”题呢?有哪些答题角度呢?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在中考语文阅读中,如何快速解答“语言特色”题呢?有哪些答题角度呢?

网友提问:

在中考语文阅读中,如何快速解答“语言特色”题呢?有哪些答题角度呢?

优质回答:

中考(根据陕西中考)阅读考说明文、记叙文和古诗文三大板块,古文一般不考语言特色。

?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分两个方面:

一、赏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从说明文的主要功能来看,说明文主要是传播知识的。要使说明文传播的知识准确无误,就必须使用准确、科学和严谨的语言冷静客观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准确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赏析角度总结如下:

1.限定时间

词语:当时、刚刚、目前、迄今为止、将来、自古以来等。

作用:如“当时”限定时间,只说明了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一定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限定程度

词语:几乎、相当、稍微、更、最、很、几近等。

作用:如“几乎”限制程度,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差不多是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表示估计

词语:大约、可能、大概、好像、左右、也许等。

作用:如“大约” 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只是估计,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4.限定数量

词语:之一、多、有余、很少等。

作用:如“之一”限制数量,表明x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限定范围

词语:全部、都、一切、总共、部分、有些、少数、仅仅、只等。

作用:如“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都是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6.表频率词

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屡次等。

作用:如“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资料来源

词语:据测定、根据实验得知、据资料记载、通过实验证明等。

作用:如“据测定”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表概数的

词语:大约、左右、约、上下、几十、差不多、一两个等。

作用:如“大约”表约数,说明xxx不是确切的数字,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赏析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和生动性。

说明文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一篇具体的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读者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语言特色可以平实见长,但有时也可以生动活泼。

1、平实性赏析角度

抓住专业术语,用数字、推理、明白如话的词语。

作用:准确、简明、平实地说明了XⅩX。

2、生动性赏析角度

抓住描写的词语、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

作用:准确、形象、生动地说明了ⅩXX。

?记叙文

赏析角度及举例

模式一:修辞手法+其作用+内容+情感

例:下面的句子写得很好,试评析其妙处。

荷花深深浅浅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着几颗珍珠。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荷花绿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运用叠词“深深浅浅”“汪汪点点”,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水露的情态。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模式二:表达方式+其作用+内容+情感

例:对下面句子 做简要赏析。

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答: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姥姥怕惊醒“我”而轻手轻脚的样子,表现了她对儿孙的关爱。

模式三 :关键词语+其作用+内容+情感

例: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自动掉下来的柿子最好吃,吹几口气,或者用袖口擦擦,就急忙吞下去。

答:吹、擦、吞等动词,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吃柿子时迫不及待的样子,表现了他对柿子的喜爱之情。

模式四:句式特点+其作用+内容+情感

例: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

阿拉应了声,跳进麦田,戴上手套,握紧镰刀。(2分)

答:“跳进”、“戴上”、“握紧”连用三个动词,写出了小小少年阿拉初次尝试割麦时表现出的干练神气。三个短语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富有表现力。

模式五:表现手法+其作用+内容+情感

例: 说说下列句子的作用。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答: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老渔父的喝彩,侧面烘托出双喜这伙少年驾船技术的高超。

模式六:人称特点+其作用+内容+情感

例:请赏析下列一段话。

“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答: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模式七:看似矛盾+其作用+内容+情感

例: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鲁迅《孔乙己》)

答:“大约”与“的确”看似矛盾、却蕴含作者深意,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向读者暗示了社会的残酷阴冷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模式八:语言特点+其作用+内容+情感

例:下列句子妙在何处?

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丰子恺《竹影》

答:用幽默风趣,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写出了几个小伙伴作画的情景,充满了丰子恺作品独特的魅力。

模式九:赏析角度+其作用+内容+情感+结构

例:请赏析下面一段话。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答:运用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答题套路:

本句运用了——语言层面(赏析角度),——(表达效果)地写出了——内容层面(表层含义),表达了——情感层面(深层含义),为下文(与什么) ——结构层面 (结构手法)

有时也从整个文章的角度赏析记叙文语言的平实性和生动性,很少考到。

古诗的语言特色与记叙文大体相同,在此就不作叙述。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在中考语文阅读中如何快速解答语言特色题呢有哪些答题角度呢.webp”/>

与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