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简介及生平事迹 柳宗元简介哪个朝代

柳宗元简介及生平事迹 柳宗元简介哪个朝代

柳宗元的生平简介?

优质回答

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

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柳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著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擅长写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一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优质回答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种柑一事,反映了作者任柳州刺史时的生活思想状况,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同时也流露了久谪的哀怨。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形象生动,含意丰富。 诗题点明写作时间是在贬官柳州时期。诗的内容是抒发种柑树的感想。开头用叙事语泛泛写来:“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首句特别点明“手种”和株数,可见诗人对柑树的喜爱和重视。次句用“新”字来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来形容柑叶的繁盛,不仅状物候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而且把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兴致暗暗点出。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全诗如下:

七律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柳宗元是一位亲自种树、并对种树很有经验的封建官吏。他任柳州刺史时,在自嘲诗中说“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中,对种树的描述更具体:“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手种”,说明是作者亲自种,后一句则描述了春天柑树枝繁叶茂、一派碧绿的景象。这并非是诗人的艺术夸张,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中,对柳宗元注重修整市容、种植树木花草的事迹均有记载。

柳宗元写过两首有名的种桔诗。

唐贞元二十一年,唐宪宗贬柳宗元为邵州刺史,后又贬为永州司马。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职,柳宗元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年。就在是在这里,柳宗元写了一首《冉溪》:“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这首诗带有着两种情绪,一是愤懑,二是期望。柳宗元 21 岁考中进士,一路由校书、正字升至中央的郎官。

意气风发的柳宗元积极参与改革,想改变中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但是王叔文领导的这场改革,遭到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宪宗李纯为首的上层统治阶级的反对,宪宗登基后,柳宗元被流放永州这种蛮荒之地,过着远离政治的生活。

作于此时的《冉溪》以汉代樊重制作器物先种树的典故,以“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自勉,表达了当时柳宗元悲愤中却不失积极进取,期待来日有所作为的想法,也从中可以看出仕途初次遭遇挫折的柳宗元,此时仍有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

现实和柳宗元开了一个大玩笑。刚刚被起复的柳宗元,回到长安仅一个多月,还没来得及在政治上大显身手,又再次被贬到更远的柳州当刺史。这次打击对柳宗元的伤害非常大,十年煎熬等来的机会终成幻影。

柳宗元在柳州的第三年写下了《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 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 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柳宗元虽然远离长安这个政治中心,但至少与永州时期相比,这一次他是柳州最高行政长官,可以在这里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柳州主政的日子里,柳宗元“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同时大力发展农、林、牧业,使得柳州的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也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柳柳州”。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就是柳宗元倡导发展农、林、牧业,并身体力行的证明。他在刺史府种了两百株柑树,春天的时候,他看到“新叶遍城隅”,不禁联想到日后会结出的柑橘,又联想到屈原《九章·橘颂》中的:“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之句,提笔写下了这首种柑诗,表达了自己愿意像屈原一样爱惜象征高洁的橘树,不利用手中权力来谋取私利。

在柳州的柳宗元心中是不甘的,他总是问自己,自己这样有着高尚情操的人,为什么会呆在这荒远之地?自己能再重返长安那个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吗?柳宗元对未来充满了迷惘,甚至开始担忧: “几岁开花闻喷雪,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 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他担心自己也许一辈子都会在这里,从柑橘开花、结果,看到柑橘成林。事实正如他担心的一样,柳宗元直至去世再也没离开过柳州,这些柑树就是他人生最后几年的伴侣。

柳宗元的恐惧和担心,也影响着柳宗元在柳州的诗风。虽然他仍怀济世之心,时刻盼望能得到朝廷起用,但他的诗风不自觉中带上了一股哀怨之气。

柳宗元21 岁中进士,紧接着登博学宏词科,在朝任集贤殿正字、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命运给他的仕途铺满了鲜花。贬谪前的柳宗元没有品尝过人生的苦涩,也没有经历过政治的残酷。

但“永贞革新”的失败,为他开启了一生的噩梦。反反复复的贬谪之路让柳宗元的客寓意识逐渐勃发、加剧。

贞元二十一年,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还未渡过长江又加贬永州。元和十年初被诏回长安,但回长安不过月余,又被贬柳州。

从元和十年到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在柳州渡过了人生的最后五年,再也没有回到长安这个政治中心。这对“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的柳宗元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

他渴望回到京城,再次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不甘在柳州这个蛮荒之地终其一生,但他又对命运的安排无能为力。他只能在诗歌中反复地宣泄着一个客居者的羁旅愁绪,低吟着一个异乡人的思家之曲,做着重返长安的美梦。

在柳州时,柳宗元在诗歌中把自己称为“缧囚”、“孤囚” ,这种情绪也使柳诗中常出现哀鸣的“羁鸿”和“羁禽”。此“囚”非真正意义上的囚犯,但对柳宗元而言,自己政治才能无从施展,就是真正的“羁囚”。

这种心理,让柳宗元产生了遭到整个世界抛弃的痛苦感觉。而远离故乡和亲友,导致柳宗元“孤寂”愁绪倍增。柳宗元在柳州常外出漫游,“长吟哀歌” ,所写的诗歌和山水游记都弥漫一种幽冷孤寂的色彩。

他也在诗歌中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孤寂独行者的形象: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长安之于柳宗元,具有双重意义: 那既是自己的故乡,也是能让自己施展才华的所在。所以故乡也常常出现于柳宗元的诗歌中,他通过故乡与柳州、过去之美好与现在之失意对比,写出他心底的落寞与对故乡的思念。

他有一首《种木槲花》写道: “上苑年年占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就是通过长安美好的自然风光映出自己远在天涯的“飘零”。

柳宗元似乎始终把自己看成是柳州的客居者,苦苦地等待着自己离开的那一天,带着这种情绪,他自然无法真正融入到当地社会。他眼中的柳州,是个环境恶劣,民风野蛮之处,柳宗元盼望着“圣恩倘忽念地苇”,能早一天离开这个地方。

但是柳宗元心里又隐隐感觉到自己也许会在柳州终老了。他在柳州所作的《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也隐约流露出这种担忧的情绪。清朝文学家姚鼐评曰: “自伤迁谪之久,恐见柑之成林也。”可谓一语中的。

这首诗看上去故作旷达,但里面却难掩柳宗元的担心: 自己的贬谪生涯也 许会很长,或许会一直在这里,看到黄柑成林。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通过“坐待成林日”一句,柳宗元将心里的恐惧和绝望心态说得非常隐晦。回乡无望的柳宗元只能“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当思归的愁绪无法排解时,他就登山朝着故乡的方向眺望,通过这种 方式来舒缓对家乡及亲友的思念。

柳宗元的诗歌现存一百六十四首,多以山水寓其谪意。另有二十余首都有“种”、“植”、“栽”诸字,人们习惯用“种植诗”称之。

这些诗中,无论是偏重于种植行为还是直接吟咏植物,都是表达柳宗元情志而作。在《冉溪》中,担任永州司马这一虚职却不得干预政务的柳宗元,欲学樊重种树待其长大以做器物,暗喻着进取之意。

而在《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中,掌握实权能善治一州的他,却开始担心自己滞留柳州太久以至橘树长大。这两首诗在对于树木成长的期待与担忧之中,足可见出柳宗元心境之变。

永州的愤懑而不失积极进取转为在柳州的逐渐绝望,这或许是长期远贬南荒的生活及朝廷对改革派坚决的打击,已经让柳宗元对重起之路慢慢不再抱有什么希望。

但正是这种绝望,促使了柳宗元更加用心、用力地为柳州百姓谋福利,成为柳州人民千百年来一直怀念的“柳柳州”,这是柳宗元之幸,也是柳州人民的幸事。

(文/历史漫谈君·徽~安)

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柳宗元的文学造诣如何?如何评价其文章在当时的地位及作用?

优质回答

唐宋大家八无次,

文学造诣均高奇。

子厚集哲文思散,

诗词虽少仍惊艳。

韩愈并称叫韩柳,

禹锡可谓好兄弟。

一生仕途多坎坷,

著书颇多丰后人。

谢谢邀请。

柳宗元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河东先生,著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永州八记)等。

柳宗元文采过人,诗书文章皆能,可以算【两栖艺术家】。柳宗元的诗以一首(江雪)著称诗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无论诗的意境,还是文字韵律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气势磅礴。被誉为唐诗之首,艺术造诣深远。

但是世人公认柳宗元的文章,要比他的诗词高明很多。他的议论文,笔力辛辣,言词犀利,讽刺时世。骈文文采斑斓,寓意深远,娓娓动人,堪称大家。

柳宗元的文章在当时的地位与作用有那些呢?

柳宗元的一生起起落落,为官终不得志,几次遭贬,对他思想起到了颇多感触,对当时的社会非常不满。

柳宗元的文章在当时的地位无人能匹敌,一枝独秀,大家认可的文学艺术家。

作用由于本人才力不支持,只是说自己的观点,以【黔之驴】为题,看看柳宗元文章的力量。这篇文章我至今仍背诵,最初给我的感觉文章幽默风趣,特别是看到森林之王老虎的桥段,很是好笑,被驴给搞蒙圈了。

今天再看这篇文章,感觉不只是幽默好笑而已。它暗讽了当时社会上有很多人,就是一只纸老虎。什么能力没有,虎假虎威的当政指令。

作用提醒民众觉醒封建社会的当局者,是没有作为的政府。也规劝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贻笑大方。

谢谢!欢迎评论!!

古诗江雪中描写的是什么地点的雪景?

优质回答

谢谢问答老师邀请回答问题!

江雪

唐朝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字面翻译:

很多的,宽广的山里鸟全部飞走看不见了;一万条的路径,人的踪迹消失了。

却看见宽阔的江心里,一只孤独的小渔舟,一个身披破蓑衣的渔翁,独自在江心中孤独的垂钓满江的寒雪。

柳宗元好像是描写的江南的雪景,不常下雪,偶尔也会下大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发生在江南山区。

柳宗元曾被朝廷贬谪到永州,担任司马之职。其实被贬官的文人,心情是痛苦的,满腔的牢骚,想说又不敢说,就会借助诗词抒发自己苦闷的心情,

柳宗元写的《江雪》,通体透彻,不染一丝风尘,他寄情于山水,把人生的无奈和寂寞,借助空灵的南方雪,喊醒自己那份沉寂的清高,现实生活的四处碰壁,人生不得志,在江雪中挥洒的淋淋尽至。展现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素描画。下着鹅毛大雪的江上,一叶偏舟,一个披着蓑衣的渔翁,在万籁俱静的山水间,不着一只鸟,不见一个人,独自在洁白的雪中,缓慢放钩,钓着那种空灵的境界。

柳宗元化用“千山”、“万径”凸显“孤舟”、“独钓”。这是诗人的想象作品,并非只有这样的实际画面,南非的雪下的快,融化得也快,不会持续太久,鸟、人不会长久地踪灭,这是一种界地,一种假象的世外桃源,却是画面感极强,被历代文人所敬仰。

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全诗通体寒雪,山、江、水、东西覆盖着雪,山上下满雪,路上也是厚厚的雪,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到处白花花的景致跃然纸上。

总之,这是江南的雪,意象中的雪,不着边际,又近在眼前。画面感十足。却是柳宗元当时情感的迸发,思想的挥洒,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寄托。借助洁净中的老渔翁抒发自己的高洁的思想情感、品性。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柳宗元简介及生平事迹.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