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言文不再枯燥难学 怎么学习枯燥的文言文?

如何让文言文不再枯燥难学 怎么学习枯燥的文言文?

网友提问:

怎么学习枯燥的文言文?

优质回答:

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名家名篇,但对于学生来说,读起来枯燥乏味,学起来比较吃力。其实文言文就是古白话,与现代白话文很相似,只不过有其独特性罢了,只要学习得法,也是能够学好的。

学习文言文没有什么捷径,最主要的是要多读,并学习掌握文言文中古字通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订正题主问题中的一个词:枯燥。学习文言文是不枯燥的。

古文里有生动简洁,蕴含哲理的故事。大家熟悉的《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邹忌讽齐王纳谏》《燕子使楚》《南辕北辙》,不一枚举。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古文里有铿锵和谐的音韵美。《诗经》《离骚》《陋室铭》《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哪一篇不是一经诵读就经久难忘啊?

古文里有数不胜数的故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各种艺术形式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一部《史记》,一部《三国》,一部《水浒》,荡气回肠的故事激励着、兴奋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怎么不可以适当地引进我们的作文?一部《西游记》,一部《镜花缘》,曲折离奇的故事怎么不牵动读者的心呢?

那么,怎样学好文言文呢?

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读准句读。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特别是,掌握词性活用,掌握古今异义词,准确翻译。古文用字惜字如金,非常简洁,单音节词非常的多。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

3.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以及它们的用法。俗话说:之、乎、也、者、以、焉、哉,安得妥当是秀才。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最大区别就是虚词的大量运用。所以,熟悉古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算是又翻越了一座山。

4.掌握古代常用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

5.故事性强的文章用表演法来激趣味。如《蜀鄙二僧》《晏子使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文章,都是能进行表演的很好的文章。

补充:翻译的注意事项。

1.时间、地点、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可以不翻译。

2.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

3.按照现代文的语序,把句子理顺。

4.凑足音节的地方,重复的地方把它省去。

其他网友回答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实际上,文言文也是脱胎于口头语言,一般认为是以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口头语言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后来,口语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变化,而文言文却越来越趋于定型,虽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变化相对比较微小。这样的好处是,千年之后的人们还能够顺畅地读懂读通千年之前的文献资料,了解古代的社会环境,了解古人的思想文化。

有好必有坏,有阴必有阳。于是问题来了,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文言文成为不同于口语的另一种语言,这给学习文言文带来一定的困难。

这个问题不仅是现代人所关心,古人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但是,翻开史书,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叙述:王勃“六岁善辞赋”,骆宾王“七岁能赋诗”,李百药“七岁能文”,刘慎虚“八岁属文上书”。这是唐代学习文言文的情况,七八岁的小孩子,不仅能读懂古文,还能运用古文写作。而且,还不是特例,是普遍情况。

难道古人比现代人更聪明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以近代人物为例,康有为“七岁能属文”,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

可见,学习文言文并不难。我们觉得学起来困难,觉得枯燥乏味,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没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02 如何学习文言文

有道是,只有紧跟大牛,才能成为牛人。要想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就得先看看前人是怎样学习的。跟随大牛的脚步,看看牛人的八卦,顺便就把学习方法给掌握了。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周振甫先生的著作《怎样学习古文》。这本书写得一点都不枯燥,都是经验之谈,而且介绍的都是大牛的学习经验。比如,是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先生,他小时候的读书经验是这样的:

开始读《四书》时,小孩子根本不懂,所以老师是不讲的。每天上一课,只教孩子读,读会了就要读熟背出。第二天再上一课,再教会孩子读,读熟背出。到了节日,如阴历五月初五的端阳节,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年终的大节,都不教书了,要温书,要背书。如在端阳节要把以前读的书全部温习一下,再全部背出。到年终,要温习一年读的书,全部背出。到第二年年终,除了要背出第二年所读的书外,还要背带书,即把第一年读的书也要连带背出。

清华大学法学院江山教授也有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文章。他说,任课老师中有一位老先生叫张紫葛,赤手空拳上教室,然而从《尚书》以下,至《史记》、《汉书》,竟是一路横背如流,课堂中的典故、轶闻直如秋风落叶。这种国文功底和讲授方式震惊了全校师生。老先生关于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很简单,去背《古文观止》。江山老师很听话,一天背一篇《古文观止》。终于从背书中尝到了味道,最明显的是看古籍顺溜了。

巴金先生在《谈我的散文》中回顾一生的创作道路时说:“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像《桃花源记》《祭十二郎文》《赤壁赋》《报刘一丈书》等等。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索到文章的调子。”这个启蒙老师,就是《古文观止》。

王力先生在《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中也说:“学习古代汉语,我看要多读些好文章。可以读读《古文观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你要读懂诗词,就要多读背后诗词,比如《唐诗三百首》;你要读懂古文,就要多读多背古文,比如《古文观止》。方法很简单,效果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需要自己去尝尝这个梨子的味道。好吃不好吃,谁吃谁知道。

其他网友回答

实在不行,就背吧。

说实话,对于感觉学文言文吃力的人来说,一旦走入社会,文言文基本也用不上。

但是,为了考试,那就背一背咯。

真的背多了,往往文言文还真就通了。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别不信,或者觉得烦,之前的私塾,学四书五经的时候,就是让学生大量背诵的。先别管懂不懂,就当密码本,背下来再说。

文言文的历史成因,没别的,当时没有纸,或者纸太贵。

且古代的史官跟着皇帝屁股后面做记录的时候,需要速记。

毛笔大家知道,书写速度是比较慢的。

所以,才有了类似速记文子的文言文。

但好在,文言文字虽精炼,但语法依然严谨,只是需要足够熟悉。所以,有兴趣的人,可以去通过扩大阅读量去进一步学习。好比海量读英文绘本的孩子,英文学得好。

不喜欢文言文的人,为了考试,那就下功夫去背吧。当年祖宗们都是头悬梁追刺骨的玩法,数千年来的学习经验,绝对有效。

能把课本上的文言文都背下来,相信考试也丢不了太多分了。背完了如果还能一字一句的搞懂,那就能不丢分咯。

心动不如行动。

先找偏篇短的开始吧:

《黔驴技穷》

哦,不

《黔驴技之穷》

哦,不不,

……

《松下行知足》

其他网友回答

喜欢“之乎者也”,但不舞文弄墨!

喜欢“咬文嚼字”,但不断章取义!

喜欢“经史子集”,但长期专注一学!

喜欢“古人智慧”,但联系生活实际!

遍览“俗世百态”,通晓人情世故!

自用“修身养性”,外处和邻睦友!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怎么学习枯燥的文言文.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