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吃的荔枝是怎么保鲜 杨贵妃能吃到新鲜荔枝吗

杨贵妃吃的荔枝是怎么保鲜 杨贵妃能吃到新鲜荔枝吗

网友提问:

杨贵妃吃到的荔枝还是新鲜的吗,古人是如何把食物保鲜的?

优质回答: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虽然诗句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杨贵妃吃到的荔枝一定还是新鲜的。首先在唐代,已经有了管道和驿站,交通相对来说比较完善,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持续加急,从岭南到长安,有两日也到了。其次,在唐代富贵人家是有冰室的,古人已经懂得了用冰块保鲜的方法,所以冰块加上不停的运输,还是可以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的。

古人把食物保鲜跟现代人差不多,只不过方法比较原始,普通人家用水井,地窖保温隔热,这个办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还是很普遍使用的。富贵人家会有冰室,夏天也会把冰块放室内进行降温。所以保鲜原理一样,只不过现在的保鲜更先进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快马加鞭;一颗荔枝鲜露欲滴;杨贵妃妖娆妩媚、莞尔而笑……这是一则宣传某荔枝饮料的广告。

当年杨贵妃想吃荔枝,自然是唐玄宗一句话的事,尽管路途遥远,困难重重,这都不在话下。只可惜苦了这运荔枝的人。从岭南到长安,就算不停换马接力,需要跑几天?

大文学家苏轼有一首《荔枝叹》,描述的就是当时杨贵妃吃荔枝的情景,诗中叹道:“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一次次跨山岗越河道快跑狂奔的接力赛,以致“惊尘溅血”,不少人把性命都搭了进去,最后荔枝传到宫中竟如新采摘的一般。用一句白话可概括苏老先生的诗意:杨贵妃往嘴里填进的那些荔枝,颗颗都浸着别人的汗、别人的血。

从岭南到长安,用马跑的话,料想荔枝到了长安,大概也都成了“蜜饯”了。首先蔡襄的《荔枝谱》,他就说,原来有个办法,什么办法呢?他说他家乡的人,常常选那种最鲜红的荔枝,然后在竹林里头找一棵很大的竹子,凿开一个洞把荔枝放到里头,然后再用竹铺上去,还裹些泥,封好它之后,竹子里面的气就会滋润它。

而这么一藏,这个荔枝就居然能够藏到明年的冬天。他后面还提到,原来除了这个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的像红盐之法,就是拿盐梅卤去泡扶桑花,泡成红浆之后,再把荔枝丢进去,这么晒干,然后就可以当蜜饯吃了。所以古人如果过了时候,或者地方不对要吃荔枝,往往就要吃那种蜜饯的荔枝

其他网友回答

晚唐诗人杜牧曾针对这种现象,在《过华清宫绝句(其一)》中讽刺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荔枝不是寻常观赏物,距京城又十分遥远。如果没有一定的保鲜技术,那到京城恐怕就臭了,更别提给杨贵妃吃了。那古人是如何给荔枝保鲜的呢?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选择距京城较近的产地。因为北宋大诗人苏轼在被贬到岭南时,写了一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所以岭南荔枝享誉全国。人们也理所当然地将杨贵妃所吃的荔枝当作了岭南荔枝。但岭南距长安数千里之遥,即使用快马八百里加急,至少也需要七八天的样子。等荔枝到了长安时,早臭了。

而事实上,唐朝除了岭南盛产荔枝外,四川的巴蜀地区(今天重庆一带)也同样有荔枝。唐玄宗为了缩短荔枝运送的路程还特地开辟了“荔枝道”,从四川出发,三天便可到达。

其次,特殊的保鲜手段。古代种植荔枝的人,通常都会挑选那些最鲜红的荔枝。然后在竹林中找一棵很大的竹子,将竹子凿一个洞,把荔枝放里头。最后把竹铺上去,裹些泥,竹子里的气便会滋养荔枝,让它不会坏得那么快。当然,也有提出古人使用冰块保鲜的办法。但在古代冰块是极其珍贵的物资,一般不会轻易使用。

最后,移植荔枝树。荔枝摘下三天后便会变质,如果把树一起运来呢?那岂不是就延长了荔枝的保质期?据史料记载,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官,则一日可达也。”简单的说,就是将预先选好的荔枝树栽入盆中,然后走水路运到秦岭。秦岭专门有人负责摘荔枝,荔枝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到华清宫,一天便可抵达。可见,唐玄宗为了杨贵妃可真的是煞费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