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牛杂症什么意思网络语言 社交牛杂症女生会有人喜欢吗

社交牛杂症什么意思网络语言 社交牛杂症女生会有人喜欢吗

社交,是年轻人们又爱又恨的存在,在网络世界,最著名的描述一个人社交能力的词,有两个:“社交恐惧症”(社恐)和“社交牛逼症”(社牛)。

社交恐惧症,原指一种精神疾病,但到了网络语境中,就泛指害怕和别人进行社交的现象,比如:宁愿发短信也不打电话、讨厌聚会、拒绝和人进行肢体接触、路上见到熟人,宁愿装瞎绕路也不想打招呼,等等。

网络

而“社交牛逼症”就是另一个极端,指一个人在社交中毫不胆怯,跟谁都能打成一片,甚至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目光,“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网络

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这样一些“社恐”或者“社牛”的人,但最近,网友们又造了一个新词,而且这个词指向的,才是大部分人真正的社交状态:“社交牛杂症”。

网络

每个人都曾试过这样的“牛杂”

社交牛杂症是什么意思呢?

简而言之,就是“社恐”和“社牛”的中间状态,通常是独处或者在陌生人面前的时候,显得非常拘谨,彬彬有礼;但如果是和家人/朋友相处,就会一键切换成社牛模式,话痨又疯批,骚话满天飞,甚至还会做出些惊世骇俗之举。

很多人了解完之后恍然大悟:原来我不是社恐,我是“牛杂”啊!

网络

被观众们调侃为“社交天花板”的大湾区哥哥们,互相之间相处非常自在,别人都拘谨地坐着的时候,他们早已经把录影棚当成了自家沙发。

网络

然而当需要和其他组的成员交流时,一个个都变成了社恐,宁愿给离自己几米开外的成员打电话,也不愿意当面交流,那尴尬的感觉,和给不熟的亲戚拜年的我一模一样。

网络

还有一种典型的“症状”,就是在熟人和陌生人面前,连肢体动作、用词、甚至声调都不一样,可谓是判若两人。

网络

因此,对于社交牛杂症患者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提高社交能力,而是找到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的对象和场合。虽然带个“症”字,但社交牛杂症并不是病,而是大部分人的常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和极端的社恐或社牛相比,“牛杂”,也许才是普通人的最爱吧。

珍惜对你“口无遮拦”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社交牛杂症这种看上去如此“精分”的现象,居然是常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一个人的沟通方式和状态,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人际沟通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分为3个部分: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指的是我们从父母那里复刻过来的一面,通常表现为警醒、教育、控制、关怀、鼓励等;

成人自我状态,是应对现实状况时展现的状态,表现为冷静、理性、精于分析和算计等——这也是我们面对陌生人和环境时最常出现的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顾名思义,就是脱胎于儿童时期的的一面,表现为活泼、冲动、贪玩、自我中心,或者依赖、讨好等。

了解上述理论之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牛杂”们的心态了。

当我们遇见陌生人或进入陌生环境时,本能激发的是成人自我状态,显得冷静、克制、(至少表面的)友善。

但理性状态的维持,是需要能量和心力的,很容易令人产生倦怠。

久而久之,人就会对和陌生人交流这件事产生恐惧,宁愿多绕几百米,也不愿和不熟的人打招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恐”症状。

但如果我们面对的是熟人,尤其是从年少时一起成长的朋友,相处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切换到儿童自我状态,显得无拘无束,就算偶尔犯错或出丑,感觉也没所谓了,谁还不是个宝宝了呢?

这个时候,人就会很容易显示出“社牛”的特性,甚至会做出一些自己平时不敢做的事情。

归根到底,人之所以能从社恐变成社牛,是因为在特定的人面前,拥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所以如果你的朋友对人温文尔雅,偏偏对你口无遮拦,恰好说明ta很信任你,请好好珍惜吧。

把社交,留给最重要的人

不知从何时开始,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社牛风潮,社交平台上但凡和它有关的话题,都能收获几亿的点击量,社恐们纷纷围观,言语中是求而不得的羡慕。

曾制造过“北大还行”、“靠举手当上台长”等网络梗的撒贝宁,更是被誉为社牛界的扛把子。社牛的力量如此强大,让很多自认社交能力差的小伙伴自惭形秽。

网络

但事实上,真的只有社牛,才配叫做社交能力强吗?

一个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就是,真正的社恐和社牛,都是极端状态,大多数人,其实都处于“牛杂”这一层,只不过程度各有不同。

年轻人们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老一辈的人比我们的社交能力强,因为他们总是显得很牛,就没有他们聊不熟的人,或者不敢做的事,和他们相比,自我介绍都磕巴的我们,就显得太弱鸡了。

然而,长辈们的牛,也不是天生的,对于上一代来说,很多事情光靠自身能力是做不到的,必须还得讲“人情”,所以社交更像是一种刚需,很多人在社会的毒打之下,慢慢练就了一身社牛技能。

而对于这一代人来说,社会经济和规则都有了质的飞跃。

我们不再需要大量的社交,来达成某种功利目的,只需要干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

所以社交的意义,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而非他人,更何况社交本身就是一种消耗,当我们不再愿意为不必要的社交而付出大量的时间、心力的时候,社牛自然就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在陌生人前安静如鸡,在朋友面前肆无忌惮的“牛杂”。

“牛杂”不是社牛的退化,而是对精神资源的合理运用,如果我们无法做到八面玲珑,那当然是要将精力和交际技巧,都留给最值得的人。

所以,只要你没有社恐到已经影响正常生活的地步,那就没必要强迫自己成为社牛,能有一两个让你彻底放下心防,陪你唠嗑、疯玩的知己,就已足矣。

你就是你,不需要被任何标签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