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面的商誉是什么意思 股市里面的商誉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如何产生的呢?

股市里面的商誉是什么意思 股市里面的商誉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如何产生的呢?

网友提问:

股市里面的商誉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如何产生的呢?

优质回答:

许多小伙伴可能都是在这两年里认识到了“商誉”这个名词,而以前似乎看到的很少。

其实并不奇怪,虽然说商誉是很早就存在于市场的一个东西,但之前商誉一直是白马股才享有的“特权”,大部分的中小创个股存在“商誉”的占比并不高。

可是在最近这几年里,“商誉”成为了随处可见的现象,那么到底什么是商誉,商誉如何产生的,商誉到底有什么“猫腻”呢?

今天,我们来一一为你解释!

股市里面的商誉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商誉是股市里一个“溢价收购”所产生的东西,是上市公司再收购一家企业中所支付多于该企业本身价值的资产,是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

但商誉的定义是指,当一家公司被收购之后,能够给收购方带来潜在价值或者预期利益的时候,就会产生价值。带来的价值和利益越大,商誉就越高,带来的价值和利益越小,那么商誉就越低。

更赤裸裸的解释就是:

当你收购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商誉大小完全取决于它在未来能否给你的公司带来收益,或者在未来卖出的时候,能否能够远远高于你现在收购它所花的钱,如果可以,那就有商誉价值,如果不行,那就没有商誉价值可言。

做一个简单的举例你就会明白了:

就好比王总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大,他因为业务扩张的需要收购了一家小型公司,这家公司自身资产估值是在3000万左右的(包括了所有设备、厂房、现金、负债等一系列看见的资产),但是考虑到这家公司每年都会有很大的利润产生,并且未来的前景不错,于是再加了2000万左右的价值估值。

于是王总实际收购的价值就是5000万,这是真金白银花出去的!但是其中2000万就是溢出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商誉!

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几个情况:

值这个商誉价!

如果这家公司能够给王总带来持续不断的收入,让收益覆盖、超出了商誉,那么王总的收购就是赚了。

就好比,这家资产只有3000万的公司过去3-5年里每年都可以赚取800多万的利润,那么5年后这家公司依然有这样的盈利能力,那么它给王总就带来了3000万+4000万=7000万的价值,比原先王总收购时候的5000万多了2000万,也就是给王总的上市公司带来了2000多万的回报,这个时候就是值!

或者王总以高于2000万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公司,但是后期别人也看中了,用了8000万收购了王总手里的这家公司,那么王总就赚了8000-5000=3000万的价值,这个也算值!

不值这个商誉价!

但是如果5年的时间这家企业是亏损的,不仅没有赚到钱,而且还让自身的资产贬值了,最后只有不到3000万的估值,还未给王总的上市公司带来收益,那么这个时候2000万的商誉溢价收购就是失败的。

这个时候卖出这家公司,没人愿意用3000万的价格接手,可能只愿意用2500万,甚至2000万,那么王总可能实际到手不到3000万,导致前期收购亏损,这个时候就不值这个商誉!

如何判断公司商誉是否过高?

不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白,商誉哪里看!!(你连商誉哪里看都不知道,如何去分辨和研究呢?对吧)

商誉在一些炒股软件里都会有所显示,甚至在一些年报之中也会体现。所以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炒股软件里的资产负债表中看到!

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非流动资产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商誉的现实,有则说明该公司之前有商誉收购,没有则表示没有,很好理解吧?

那么,如何判断公司的商誉价值是否过高呢?其实,可以通过几个方法:

1、通过公式,我们知道,商誉减值,减掉的是净资产,也抵销了净利润。

所以一般计算两个比例来作为判断:

商誉/净资产;

商誉/净利润;

这两个比例能一眼看出商誉的潜在杀伤力。商誉/净资产比例超过30%、以及商誉/净利润比例超过2倍,则可以初步判断这样的收购是存在问题的,需要留一个心眼了。

2、通过对于收购公司过去盈利和未来盈利能力的分析,并且综合所在行业进行对比。

当一家公司公布了一个收购,并且在报表中体现出商誉价值的时候,我们就要懂得去分析这家被收购企业过去和未来的一个盈利能力。

可以参考它过去3-5年的一个平均盈利能力,然后对比行业内平均水平,算出一个未来的盈利预估,最后计算出这比商誉到底值不值!(看不懂的回头再去看看我上面提到王总收购的例子)

股市里面的商誉套路?

股市里的商誉套路无非就是商誉减值,以及商誉计提!

真正好的收购会给上司公司带来1+1>2的效果,但是差的收购就会变为1+1<2的局面,前者就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后者就是会出现暴雷,甚至套路的局面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王总收购的公司为3000万,商誉为2000万,未来收购公司给自己公司产生的价值高于2000万了,那就是1+1>2的效果;但是如果王总是为了套现、圈钱呢?性质就不同了。就好比王总有个好朋友李总,他的公司没有上市,但是想通过资本市场套利。于是王总用5000万价值收购了这家只有1000万总资产的公司,其中4000万是商誉。可李总的公司运营能力非常差,收购后根本无法达到1+1>2的效果。那么这其中就是有猫腻、套路、甚至利益输送的可能性在!

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从2012年的低商誉占比到了2018年的高商誉占比,其中有的就是为了达到1+1>2的效果,而有的则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套路、利益输送而产生的一种手段,大家是一定要擦亮眼睛分辨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套路就是“商誉计提”的把戏。上一段里说过了如何通过公式分辨商誉价值过高的风险,这里就要提一下套路的把戏了,因为有的是“挖坑”,有的是“爆雷”!

“商誉计提”就是“业绩洗澡”,但区分是“挖坑”还是“爆雷”是有技巧的:

当一只个股常年保持业绩稳定的前提下,出现了商誉减值的“业绩洗澡”,那大概率就是挖坑的套路,而不是爆雷。

1、就好比下面这只股票,业绩常年保持稳定盈利的状态,在2018年第四季度出现“商誉减值”,导致了业绩下滑,从而推高了市盈率这个估值指标( 市盈率=市值/净利润、每股股价/每股收益);

商誉减值是指上市公司购买的子公司没有预期那么赚钱,在重新评估所收购公司的价值后,需计提商誉。也就是说之前收购的公司买贵了,现在需要在净利润中扣掉多花掉的钱,即收购公司通过商誉减值来弥补在收购时所产生的亏损。

2、这个时候只要配合股价的下跌,大部分的散户就会因为恐慌的情绪+账面上的受损+业绩的下滑利空+估值变高等综合影响,而底部割肉,而机构就会借此机会进行吸筹。

3、到了2019年的时候,只要公司恢复到一个正常的业绩运行状态,就会出现相比前一年业绩出现大增的情况。这时不断拉升股价,配合上业绩大增的利好,既可以让2018年底部获得的筹码赢得巨大的收益。

这就是商誉计提的把戏。

但是如果公司的业绩本来就是非常不稳定的,出现了时亏时赢,甚至出现了商誉计提的数字过大,超过了一个正常合理比例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可能不是机构玩的“赚钱把戏”,而是“爆雷”!!

结论:

商誉其实是这几年里庄家非常喜欢的一种“把戏”!大家一定要理解商誉,了解商誉里的套路,才能够不被庄家、机构所欺骗。

有些上市公司的收购确实是可以达到1+1>2的效果,这时候商誉对于此次的收购来看是可以体现其价值的,但是有些上市公司却会利用“商誉计提”的把戏来混淆、颠倒黑白。

所以,我希望用上面那些简单、通俗的说明和举例,能让各位读者了解“啥是商誉”,以及“为什么商誉会造成这么大的亏损”、以及“商誉计提的套路”这些问题,从而避免被割韭菜,降低“踩雷”的风险!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支持哦。

其他网友回答

商誉,书面中的解释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回报率所形成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公司经营的溢价。这是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是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与同行企业比较,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而形成的溢价价值。

关于商誉,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还是举例说明吧。比如,我有一家包子铺,卖包子的店面,经营了很多年了,日常也就卖自己包的包子,店面生意很好,自己有秘方与手艺,每年通过卖包子能赚50万元。因为生意好,所以也就引来很多投资人来询问入股的事情,期望能买下这个手艺、秘方与品牌。

包子铺的店面是自己的,固定资产差不多200万,一年净利润50万。这个时候,你会给投资方报价多少呢?难道仅仅只报价250万吗?肯定卖250万就是个亏账,因为对方一年就能回本。按照市场的估值衡量,至少也是报价1000万以上。为什么?因为这家包子铺生意好、味道独特、有品牌效益,还有固定资产,也有客流量,并且还能每年保持稳定的盈利。这些因素都能产生溢价。而这个溢价,就是商誉。店面的固定资产价值200万,但由于经营方向的特殊性,所以有着800万的溢价。后来的800万是商誉价值。

当然了,如果我的包子铺后来摊上了问题,投资期货爆仓了,将店铺大量的现金拿去缴纳保证金了。最后,把都亏出去了。自己后来也没有好好经营包子铺,生意开始变的不好了。生意变差了,自己开始不好好做手艺了,最后店面变得无法经营了。

那么,这种就是商誉风险。固定资产的价值没有改变,仍旧是200万的价值。可是,原来生意很好,每年都能实现盈利,所以有着800万的溢价价值。可是,后来经营不好了,直接变得不挣钱了。如果好的时候投资,有着800万的商誉,而不好的时候呢?800万的商誉价值,也就都没有了。

可以理解为由于经营的向好性,或者所处行业的趋势性、资源价值性的溢价情况。

其他网友回答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股市里的商誉主要是上市公司在并购中以高于被收购标的公允价值的支付对价收购而产生的。例如,一家上市公司出价3亿元收购了一家公允价值为1亿元的企业,那么体现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就是2亿元。

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时,要聘请中介机构对被收购企业进行审计评估,以确认被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然后进行价格谈判,一般会以高于公允价值的对价成交;同时,上市公司也要与被收购企业股东签订一份对赌协议,即被收购企业股东一般要对未来三年的业绩进行承诺,承诺未兑现就要进行业绩补偿。从理论上看,这一切似乎做得十分完美,也好象比较规范。但实际上,这里面的黑幕十分惊人,利益输送比比皆是,业绩承诺、业绩补偿无法兑现,导致商誉频繁爆雷,引发大规模的商誉减值。这些都是要引起监管部门深思的,必须出台强有力的监管政策,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这样说,无收购不商誉,商誉也是无形资产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是在收购企业的过程中,收购企业所支付的价格与所购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数学差异。也就是说,所付出的价格高于净资产的部分就成为商誉。商誉是利益输送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商誉一经减值不得转回。如果您去年炒一股,就会很清楚。去年a股各种爆雷,太多是因为商誉减值引起的。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股市里面的商誉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如何产生的呢.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