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秋要祭拜月亮 我们都知道中秋要祭拜月亮,为何要祭月呢?

为什么中秋要祭拜月亮 我们都知道中秋要祭拜月亮,为何要祭月呢?

网友提问:

我们都知道中秋要祭拜月亮,为何要祭月呢?

优质回答:

古代各地对传统节日的祭祀仪式几乎是大同小异,在我的家乡,一般是先把月饼和柚子挂红并摆上香案,然后女人点上香、烛,并燃放一挂爆竹,等候十多分钟,待先人”享用”后,然后再一家人分开享用,但”拜月”仪式”,通常是由女人和小孩完成,因为大家遵从一个约定俗成的乡俗:女不祭灶,男不拜月!

大家只知道中秋要拜月,但为什么要拜月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在潮汕,拜月又称”拜月娘娘”,拜月仪式一般由女人主持,她们希望”拜月”感动月娘娘,从而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郎君。当然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潮汕人为了生计,四处从商,女人希望寄托思念,通过月亮的传递,保佑在外游子和家人的安康!

当然通过文化的沉淀和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以及群众的思想意识的提高,一些拜月的封建思想或歧视内容多被剔除,变得更健康更文明,很多有条件的地方更会把社区文化活动渗入其中,组织大型群众活动。让中秋赏月变得更有深意,更能迎合社会潮流,让百姓安居乐业,更有责任感,时代感和使命感!

其他网友回答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自古以来,在南方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在政和,中秋夜女子陈设香案置月饼、瓜果之类,未嫁者多就案前拜之,称“拜月”。连城民间称月神为“月光妈”,赏月时也有拜月的习俗。漳州、上杭等地则称“请月姑”。 上杭之俗更奇,请月姑时,将一小筐放在盘中,据说月神降临,筐便会自动上升,并有剥啄声,女子便计其数以卜灾祥。在建宁,中秋夜有的妇女对月问吉凶,俗称“请木杓神”。泰宁、永定一带,妇女不但“请月姑”,而且还“等月华”。 “等月华”又称“待月华”,民间传说中秋夜嫦娥倍思人间,便把月宫中的一些宝贝撒下,谁能拾到,就能得到幸福。这一习俗在福州地区、莆田、仙游一带也有。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如今,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 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其他网友回答

一阴一阳之谓道。日月齐明,风调雨顺。中秋是丰收的季节,拜月是感恩的表现方式。

其他网友回答

后羿与嫦娥本是一对夫妻,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日子。

西王母赠给后羿一种吃了能飞仙的神药,后羿就把神药交给嫦娥保管,不料后羿的徒弟逢蒙觊觎神药,有一天,趁后羿不在家,就逼迫嫦娥交出神药,嫦娥害怕就一口把神药吞了,身子突然就轻了,飘飘然离开了地面,一直飞到了月亮上的广寒宫。

后羿悲痛万分,每年都会在嫦娥奔月那天拿出嫦娥喜欢吃的一种圆圆的饼对着月亮遥拜,后来这种习俗流传下来,那个圆圆的饼也有了名字叫月饼。

其他网友回答

中秋拜月来自一个神话故。传说,后羿射日,得到一个长生不老的仙药,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保仙药,落入恶人之手,误食后升天奔月,恰逢农历八月十五,后羿和百姓们每到这天都在庭院中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等待嫦娥归来。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我们都知道中秋要祭拜月亮为何要祭月呢.webp”/>

与为什么中秋要祭拜月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