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超级棒的思维方式

分享一个超级棒的思维方式

哈喽,阿猫。我这两年学到一个救赎我前半辈子的东西就是「逻辑」,所以我前几天就推荐了这一篇:只给你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选它。说起来挺有趣的,前两年我脑海中完全就没有“逻辑”这个概念,当别人在谈话中听到“真没逻辑”,我是完全不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渐渐地我了解,你想要学会掌握某个技能,起码要先掌握了概念,并且对这个概念了解深入,你才会知道如何去做。打个比方:有人告诉你,你要多提高一下情商。很多人下意识想到的是这样的:有矛盾就选择忍让、交特别多的朋友、让自己变得讨人喜欢…那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他对「情商」的定义错了,所以导致了错误的行为。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提升情商,先要了解到底什么是情商。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模型中,有五大要素:了解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我们了解到,哦,原来情商是有这5方面的。把情商这个概念拆分成5样东西,你就可以一一去检视自己缺乏的是哪一方面。假设很多方面都欠缺,那你就不要急着一次性全部改变,而是先挑选其中一样。例如选的是「管理自身情绪」,你就对情商拆分出来的一个概念继续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关于这方面又有相关的书籍《自控力》,阅读这本书进行学习。接下来,想要继续提升其他方面:「了解自身情绪」可以看看《少有人走的路》,「自我激励」看看《被讨厌的勇气》,「识别他人情绪」看看《亲密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看看《非暴力沟通》,再不然就直接看看《情商》。只有把概念了解深入透彻,你才有机会改变,如果从一开始就觉得了解一个简单的词没有必要,那你从一开始就会走上错误的道路。02当初我也是对「逻辑」这个概念一无所知,所以我自然就是一个没有什么逻辑的人。而没有逻辑的后果是什么呢?输出中的表达、写作、思考不够清晰,对于外界信息的输入,也不能有意识地进行筛选。在我了解逻辑这个概念之后,我人生中遇到的很多种种枷锁都一一解放。逻辑甚至可以说是解救我前半辈子的东西。由于我们身边有很多“中国逻辑”,换句话说,凡事不讲逻辑,这一度让我人生陷入无助的状态,但我一直都不自知,觉得自己有问题,从而导致自卑。什么是中国逻辑呢?就是不讲究事实,而是看态度;不在乎是非,而是看动机;不谈道理,而是看亲疏。打个比方:很多人认为一定要听长辈的话,否则就是不孝顺,但从来不考虑长辈说的会不会是错的,这个观念到底适不适合现代社会。如果你学过逻辑,你就不会因为对方身份的问题,而做出不合理的事情。你只会按照符合逻辑的情况来行动,固然要尊重长辈,但肯定不是服从长辈,你的人生属于自己的,谁也无法替你做决定。逻辑让我有机会走出很多权威、情感、从众的谬误,让我用自己的逻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成功只有一种方式,就是用你想要的方式度过一生。甭管你是不是王思聪,特别有钱,如果你被逼接受自己不想要管理的家族企业,你也不会过得开心,这样的人生也是失败的。03逻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不会被一些传统观念给迷惑,如果长辈和你说,女生要早点嫁了。这是一个观点,如果你想凑成逻辑,你就要问问背后的理由,为什么呢?很多时候长辈根本就说不出来,就觉得这样才是好的,或者是根据自己当时年代的背景和自身经验认为这就是对的。其实你也不一定要急着否定,不妨自己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传统的父系社会结构里,男性负责获取资源,也有分配资源的权利,女性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得到男性的庇护,负责帮助男性维护血统的延续,承担起培育后代的责任,以姓氏为形式,将男性的家族一代代繁衍下去。而现在女性的角色转变和地位提升,让婚姻的必要性在不断地削弱,所以早点结婚就不一定适用于这个时代。如果你没有自己的逻辑和探究的精神,跟着别人的意见走,很容易就成为别人想法的奴隶。所以,逻辑是一个极好的东西。有人可能会说,中国还是人情社会,有些共识和潜规则我们还需要遵守,这个的确说的没错,但不妨碍逻辑的学习。一切不符合逻辑的事情,你也能知道这不符合逻辑,但我依然可以选择接受,打个比方:劝酒我觉得是一个应该被淘汰的陋习,但如果是为了应付上司,那我就还会选择陪喝。但我内心是知道,这是伤人伤己的行为,没有一点好处,很多人嘴上挂着身体很重要,但却还在一直劝酒,这就是逻辑不通的地方。我接着再去探索一些为什么会有劝酒这种行为,看看他的逻辑在哪里,发现还有一篇专门研究的论文这样写道:劝酒行动实际上是劝酒者以“敬酒”的名义,向被劝者“要面子”的过程,即通过自我评价期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有地位,即希望别人能看得起自己。我懂了逻辑之后,我知道自己身处于时代的过度阶段,我依然还是会喝,因为毕竟上一辈无法接受其他观念,他们认为不喝就是不给面子。但我可以选择不再把这种陋习传递给下一代的小孩,我自己就不可能再逼晚辈或下属喝酒,为什么非要用这种伤身体的方式来给面子呢?难道面子比身体重要?实际上很多替代的方式,例如团建、运动、送礼,如果没有逻辑的人,他大脑就只能单纯地坚信「劝酒就是对的」,很难会得到改变。这就像一个猴子拿香蕉的实验一样,揭示了传统是如何形成的:五只猴子被关进笼子里,笼子一角挂着一串香蕉,如果有猴子试图摘取香蕉,就会被开水泼到。猴子们吃了几次苦头之后,就再也不想摘香蕉了。此时用一只新猴子替换老猴子,新猴子看到有香蕉刚想去摘,就被老猴子们拉住一顿暴打。新猴子挨了几次打之后,也不再去摘香蕉了。此时再换进一只新猴子,它也看到香蕉想去摘,也被老猴子们一顿暴打,下手最狠的恰恰是那一只没被开水烫到过的。最后老猴子们都被换干净了,仍然没有猴子去碰那串香蕉,因为它们知道——碰香蕉意味着被打,而为什么会被打,没有猴子知道。中国已经在慢慢转变,时代悄悄在改变,例如重男轻女、对孩子缺乏尊重、包括劝酒等等这些现象变得越来越少,如果还秉持着固有思维,那就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参考资料:1. 黎相宜, 2009,《关系消费的表演与凝固:当代中国转型期饮酒社交消费研究》,《开放时代》第1期2. “湿猴理论”:被科学的寓言 – 果壳网爆款文章:只给你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选它豆瓣9.1,安利这部超棒的纪录片我真心希望你早点看到这篇文章,越早越好!这个TED演讲,建议每个人保存到手机“财务自由”终极书单:从入门到终极

每天早上在群内分享一本书,详细可以点击“11月书单 | 优质&高分书籍分享群”。如果你想看更多关于阿猫写的文章,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每天都会在星球内分享平时只记录在个人日记里的心得,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加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