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丹霞地貌景观特点 什么是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区在哪里?

什么是丹霞地貌景观特点 什么是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区在哪里?

在广昌县甘竹镇坪上村,有一个名叫万陀岩的地方。这里峭壁相拥,绿水环绕,风景别致,颇具特色。

万陀岩丹霞风光

万陀岩丹霞风光

有些小伙伴可能认出来了,这和江西名胜龙虎山的景观很相似。

没错,万陀岩与龙虎山一样,在地形地貌上同属丹霞地貌。今天,我们就以万陀岩为例,一起来聊聊丹霞地貌。

先来看一份档案。

姓名:丹霞地貌

出生地: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部最广

出生年月: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

得名时间:1928年

最喜欢的颜色:红色(好像显而易见)

主要经历:

中生代侏罗纪——新生代第三纪:红色碎屑沉积形成红层。

第三纪晚期: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

喜山运动至今:经过不断的外力作用(侵蚀、搬运、磨蚀、风化等),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万陀岩丹霞风光

名字的由来

明代末期,两位姓李的兄弟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在广东韶关的一片山林中。他们见此处红色的岩石宛如灿烂的朝霞,便给此地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丹霞山。

1927年,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冯景兰等人到粤北山区考察。他们以地质学家的眼光重新审视这种红色的岩石。之后,以当地的地名将这种地貌命名为丹霞层。从那以后,历经数代学者,丹霞地貌成为中国对这种红色砂砾岩层的专有称呼。

由此可见,虽然我们所说的丹霞地貌世界上多个国家都有分布,但最早认识并研究这种独特地貌的还是中国的地质学家们,可以说是丹霞地貌的开山鼻祖。

定义

在1961年,地质学家黄进才首次提出了丹霞地貌的定义: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变动很轻微的厚层红色砂岩、砾岩所构成,因岩层呈块状结构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

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不同的辞书、专家对丹霞地貌的定义达到20种以上,这些争议也推动对丹霞地貌的研究不断深化。

主要特点

1.岩层产状较平缓。

万陀岩丹霞风光

2.岩体呈红色。“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岩体因含氧化铁,常呈红色。

万陀岩丹霞风光

3.陡。岩体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

 万陀岩丹霞风光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丹霞地貌常常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